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野史 > 请问明季北略的可靠性如何?《明史》是否因为清朝的篡改而不可信?

请问明季北略的可靠性如何?《明史》是否因为清朝的篡改而不可信?

请问明季北略的可靠性如何?《明史》是否因为清朝的篡改而不可信?可靠性这个东西只能谈相对不能说绝对,计六奇的南北二略个人感觉还可以一信,毕竟郭沫若那《甲申三百年祭》也就从那里面抠出来的,计书录的东西包罗万象,最独到的就是关于农民军的记录

可靠性这个东西只能谈相对不能说绝对,计六奇的南北二略个人感觉还可以一信,毕竟郭沫若那《甲申三百年祭》也就从那里面抠出来的,计书录的东西包罗万象,最独到的就是关于农民军的记录,但是书中说理平庸,我个人很重视这种评论,所以也只把它当故事书看了。《明史》的话问题确实很多,不过真实性不会差太多,因为它最大的问题在于避而不谈,明末那段有点隐晦也能理解,但你要研究明史也绕不开这套书,不过个人更推崇《国榷》。反正史书都难免会有错误,或主观或客观,你也只能多方比较,野史官修都得看。

======分割线======

补充一点陈垣先生在《中国史学名著评论》中谈到的《明史》的不足,首先是万历年以后忌讳太多,党争的偏袒、反清斗争之类很多就不多说了,陈垣先生那会有人提出重修万历后六十年明史,然后《明史》并不是出于一人编纂所以个人意见有分歧,以下手工输入原著——

《明史》不喜采子孙附传之例,而喜用同事附传之例。卷二六九《孝义传》载人名七百余,仿《新唐书》,以为简括,按年分类为“洪武间则有XX县XX人......永乐涧......”。卷一八九《夏良胜传》附谏正德南巡臣百四十余人,无县名。卷一九一《何孟春传》附争大礼者百四五十人,不点句,颇难读。汪辉祖《史姓的编》将崔桐、叶桂章。误为崔桐叶及桂章,结果有崔、桂二明人,而无叶姓者矣。《艺文志》不载前代书籍,采《史通》之议论,无法考知前代古书之存在。又多重复,经部小学类劝学门有文皇后《劝善书》,杂家有仁孝皇后《劝善书》:多遗漏,丘濬《大学衍义补》一百六十卷,曾进呈,而儒家类无此书。

最后陈垣先生收录了清人的批评,手录如下——

赵翼《剖记》目录“周延儒之入奸臣传”条下略不当,“刘基廖永忠等传”条下略歧异,“乔允升刘之风二传”条下略重复。标题含蓄有意,所谓微词讥讽也。

魏源《古微堂集》有《书明史稿后》,“《食货》、《兵政》诸志,随文钞录,全不贯串,或一事有前无后,或一事有后无前,其疏略更非列传之比”,实则其批评者即《明史》也。

《方望溪先生集》有《万季野墓表》,“季野所撰本纪、列传......其书俱存华亭王氏”,“惟诸志未就”。故明志出万先生手甚少,魏默深先生之批评《明史》诸志,定有所见。

维基百科的纠错我也贴过来

错误[

编辑

清朝修《明史》前前后后用了九十五年,在中国历史上是官修史书最长的一次,但修完了之后,还是有很多错误

[24]

《明史》有《哈烈》、《黑娄》二传,事实上都是指阿富汗西部重镇赫拉特(Herat),这个失误明显是受了哈烈、黑娄在《明实录》中并存的影响,又将统治者沙哈鲁当作地名。又如海盗刘香的下场,《明史》卷二六五《施邦曜传》记其“就擒”,卷260《熊文灿传》又记其“势蹙,自焚溺死”。曹甫之被杀,《洪钟传》记其为廖麻子所杀,《林俊传》则记其为指挥李荫所擒杀。《食货志》说正德时有皇庄三百余处,今查《明经世文编》夏言的奏疏,很明显是三十余处之误。《明史·谢肇浙传》中讲谢肇浙是万历三十年的进士,事实是万历二十年,万历三十年并没有科举考试。《卓敬传》记姚广孝与卓敬有隙,广孝进言劝成祖杀之,无其事。

[25]

又如《明史》卷三百九说

张献忠

“将卒以杀人多少叙功次,共杀男女六万万有奇。”,完全是抄袭

毛奇龄

《后鉴录》的错误结果,按明朝总人口不可能达到六亿人

[26]

李洵

的《明史食货志校注》、

黄云眉

的《明史考证》都是考订《明史》的著作。随着学术研究的发展,《明史》中的错误不断被发现。

《明史》称郑成功将鲁王朱以海沉入海中杀死,事实上郑成功去世乃先于鲁王朱以海。鲁王朱以海死后,其世子朱弘桓渡台湾,得到郑经的庇护,直至明郑覆亡。

近代学者论《明史》之编修过程,往往对王鸿绪持有剽窃之成见,侯仁之则认为“两百年来王氏所蒙诬妄,从此可以释然矣。”

[27]

。曾参与《明史》编修的

汪由敦

(1692-1758)则说:“王本列传,聚数十辈之精华,费数十年之心力,后来何能追躅万一,若存诋诽之见,非愚则妄。”

[28]

杨椿

认为“王鸿绪史稿”乃攘窃

徐元文

之作,史实舛漏百出,“盖是非毁誉尚不足凭,不特纪志表传自为异同已也。”

[29]有点跑题,还是说一句《明史》大体还是可信的。

上一篇: 永清邓家务的来历竟和《三侠五义》中的人物有关!
下一篇: 清朝的经典的历史故事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