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对发展机遇问题的有关分析,是以马克思主义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最新运用为前提的,是从我国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战略高度着眼的,因此,中国共产党的机遇思想不仅有着深刻的哲学意蕴,而且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着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编者
机遇思想是对唯物史观社会发展理论的一个重大发展
理论周刊: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要增强进取意识、机遇意识、责任意识。其中,机遇意识是我党反复强调的。为什么我党如此重视机遇意识,它有哪些重要意义?
庞元正:中国共产党在用机遇思想观察和解决中国现代化发展问题的过程中,对机遇与发展、机遇与挑战、历史必然性与历史偶然性、人的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等辩证关系,有多方面的论述和深刻的揭示,所有这些思想对于我们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都是具有指导意义的。
特别是,党对于历史机遇在我国当前社会发展中作用的精辟分析,为指导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提供了重要的世界观方法论原则;党在观察国内外形势的变化中对辩证法观点的娴熟运用及其特有的宏观战略目光,为我们抓住我国发展的历史机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了锐利的方法论武器;从邓小平到新的中央领导集体,关于抓住机遇必须加快发展、坚持改革开放、保持稳定的一系列理论和决策,则为我们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实践树立了光辉的典范。
理论周刊: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唯物史观的过程中,是否注意到了机遇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有哪些具体论述?
庞元正: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唯物史观的过程中,十分重视对历史发展中的必然性与偶然性的研究,认为作为偶然性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的机遇,在历史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他们指出,“在历史发展中,偶然性起着自己的作用”,“历史事件似乎总的来说同样是偶然性支配着的”,在表面上是偶然性起作用的,这种偶然性始终是受内部的隐蔽的必然性和规律性所支配的。但是,这样一种历史辩证法的思想,在其后来的发展中,却被马克思主义队伍中的某些机械决定论者阉割了。
理论周刊:马克思关于机遇的辩证认识,是如何被阉割的?为什么会走向极端?
庞元正:苏联著名的理论家布哈林曾经提出:“在社会的历史发展中严格来说是没有任何偶然性的”。布哈林的这种机械决定论观点长期以来流传甚广。在斯大林时期,布哈林虽然受到批判,但这种机械决定论的观点却一度被推向极端。
量子力学问世之后,苏联哲学界虽然正确地批驳了否定客观必然性的非决定论观点,但却错误地开展了对相对论、量子力学、遗传学、控制论等现代科学的批判,而恰恰是这些新的科学成果深刻地证实了必然性与偶然性的辩证法,证实了机遇在事物发展中的客观存在和重要作用。这样,苏联哲学在当时不仅没有把机遇这样一个体现当代科学精神的重要问题纳入自己的研究视野之中,反而极为错误地把李森科这样一位宣扬“偶然性是科学的敌人”的机械决定论者,视为自然科学中正确哲学的代表。
理论周刊:中国共产党关于历史机遇的思想是如何继承和发展马恩关于机遇问题的认识的?为什么说这是对机械决定论影响的拨乱反正?
庞元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机遇思想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大贡献,不仅在于它肯定了历史发展中的必然性和规律性,从而给予了历史领域中的非决定论思想以有力批驳;而且在于它肯定了机遇或偶然性在历史发展中的客观存在和重要作用,从而恢复了历史辩证法关于机遇认识的本来面目。
这种新的机遇思想批驳了那种认为“偶然性在事物的发展中只起加速或延续作用”的简单化的说法。虽然社会主义经历一个长过程的发展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这是社会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但是,在一定阶段上,一定范围内,机遇或偶然性不仅可以加速或延缓事物的发展,而且可以改变事物的现存状态和发展方向。这既是对机械决定论影响的拨乱反正,也是对唯物史观关于历史必然性与偶然性相互关系理论的重大发展。
抓住机遇,落后可以一跃而为先进;丧失机遇,先进也会转化为落后
理论周刊:历史上是否有能够改变一个国家命运的机遇,抓住它就快速发展,丧失它就迅速没落?
庞元正: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常常会出现一些重大的历史机遇,这些历史机遇往往会改变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命运。历史的辩证法昭示我们,人类社会发展是不平衡的,先进与落后之间的转化是经常发生的,其中一个关键性的因素在于能不能把握历史发展中的机遇。抓住历史机遇,落后可以一跃而为先进;丧失历史机遇,先进也会转化为落后。古今中外,这种事例绝非罕见。
理论周刊:近代中国曾错失过许多次重大机遇,以致逐步沦落到任列强宰割的地步。我们为什么会一次次错失这些机遇?
庞元正:中国近现代由强盛到落伍的历史充分说明了丧失历史机遇的沉痛教训。回顾中国历史,15世纪以前,出现过汉唐盛世,中国的经济技术在世界上一直处于领先地位,15世纪以后却迅速落伍,以致沦落到任列强宰割的地步,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超稳态的封建专制制度导致长期的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一次又一次错过了实现社会发展的重大机遇。
18世纪后期,以蒸汽机的发明和广泛使用为标志的第一次产业革命,把人类从手工业时期带到机器化大生产时代。科学技术的巨大进步、近代交通工具的发明应用以及世界市场的迅速扩大,使世界各国、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互相交往日益频繁,为中国接受近代工业文明提供了良好的机遇。面对世界的这个变化,当时腐朽没落的清王朝,仍然坐井观天,以“天朝帝国”自居,对世界进步潮流闭目塞听,对国外先进生产力茫然无知,顽固推行闭关锁国政策,最终使中国丧失了向近代化转型的最佳时机。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上发生了以电气化为标志的第二次科技革命。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紧紧抓住这次历史机遇,社会发展又跃上了一个新台阶。而当时的中国随着百日维新的失败,难得的发展良机如同天空的流星转瞬即逝,中华民族坠入更加深重的灾难深渊。第一次世界大战使西方列强忙于战事,放松对中国的控制,国内外环境为中国再次提供了绝好的发展时机。但是,由于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在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胜利成果、复辟帝制的丑剧结束后,中国又陷入社会动荡、军阀混战的境地。就这样,中国一次又一次地错过了现代化的重大机遇。
理论周刊:在现代化发展过程中,有哪些国家及时抓住机遇而快速发展?
庞元正:西方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国的兴起充分展示了抓住机遇对于民族复兴的重大作用。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来,以电子工业为代表的新科技革命迅速兴起,这就为很多国家加速发展提供了历史的契机。
西欧的一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抓住了新科技革命的机遇,及时地实现了产业结构向高级化的调整,带动了经济的不断发展,很快就成为资本主义世界与美国抗衡的新的一极。
我国的近邻日本,二战后作为战败国,经济几乎崩溃,但由于抓住了新科技革命的机遇,在不到30年的时间里完成了由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资本密集型产业、再由资本密集型产业向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的转变,一跃而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经济强国。
被称为亚洲“四小龙”的韩国、新加坡和我国的台湾、香港,上世纪60年代初还较为落后,既无资源优势,又无内部市场吸引,但他们抓住西方发达国家进行产业调整的机会,把外国资本和先进的技术与本地区的优秀人力资源相结合,先是发展出口导向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然后在大量积累资本的基础上又开始发展高科技产业,很快就占领发达国家因产业结构调整而出现的市场空缺,经济得以高速增长,从而创造了“70年代的经济奇迹”,已经跻身于世界中上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行列。
机遇思想揭示了市场经济规律的作用机制
理论周刊:为什么人们常说“市场经济中充满了机遇”?市场经济必然带来机遇吗?
庞元正:市场经济不同于传统的计划经济,它不是靠计划指令运转,而是靠市场规律的调节运行,而市场经济的规律是或然性的规律、统计学规律,其中充满着机遇。与动力学规律不同,统计学规律不是存在于单一事件不同状态之间的必然联系,而是大数目现象整体上表现出来的必然的、本质的联系。在这种现象中,由大量要素所组成的系统,其运动变化存在着某种必然会实现的可能性;而该系统的诸要素,其运动变化则存在着以一定的概率而实现的非单一可能性。在统计学规律中,机遇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因为它足以影响到系统组成要素在不同可能性之间的选择,并使系统整体失去了严格的单一必然性。当然,这种机遇决不会摆脱必然性,相反,恰恰是通过这种大量的偶然性表现出统计的必然性。
理论周刊:是否可以这么认为,是市场经济的规律决定了市场经济必然给我们带来大量的机遇?
庞元正:市场经济的规律,如价值规律、价格规律、利润规律,大多都是统计学规律。马克思和恩格斯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研究中就已经发现了这一点。他们认为,在经济和社会领域中,就每一个别情况来看,偶然性是占统治地位的。因此,在这些领域中,通过这些偶然性来为自己开辟道路并调节着这些偶然性的内部规律,只有在对这些偶然性进行大量概括的基础上才能看到。马克思自己也在对资本主义经济的研究中运用了统计学方法,揭示了市场经济的一系列规律。对此,马克思明确指出,合理的东西和自然的东西都只是作为盲目起作用的平均数而实现的。“规则只能作为没有规律性的盲目起作用的平均数规律来为自己开辟道路。”恩格斯在谈到市场经济中利润率规律的本质时也指出,它“只是一种近似值,一种倾向,一种平均数”。虽然,马克思和恩格斯都没有明确提出统计规律的概念,但就其所论述的问题实质看,他们所说的这种“平均数规律”,也就是今天所说的统计学规律。
市场经济是统计学规律发挥作用的场所,统计学规律又是以机遇的存在为前提的。这就是说,在市场经济中人们必须与机遇打交道。人们常说,在市场经济的竞争中,必须善于把握商机,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只有善于发现和把握机遇,才能在市场经济的汪洋大海和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大显身手并立于不败之地;缺乏机遇意识,不善于发现和把握机遇,就难免要在市场经济的大海中沉舟搁浅,在激烈的竞争中陷入被淘汰的境地。
机遇思想揭示了实现社会经济非常规发展的基本途径
理论周刊:一些后进国家抓住重大历史机遇赶超先进国家,是否就可以超越常规的社会发展方式?
庞元正:社会历史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先进与落后、兴盛与衰微,处在不断的转化中。一个落后的国家要后来居上,由弱变强,步人后尘靠常规的发展方式是极难实现的。历史上很多后进国家赶上和超过先进国家,靠的是抓住机遇实现非常规发展。
马克思在研究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问题时,提出了一个著名的观点,他写道:“我得到了这样一个结论:如果俄国继续走它在1861年所开始走的道路,那它将会失去当时历史所能提供给一个民族的最好的机会,而遭受资本主义制度所带来的一切灾难性的波折。”马克思认为,人类社会形态的发展具有客观的规律,按照常规方式就是循着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的发展方向依次演变。但这并不排斥一些民族、一些国家有特殊的、非常规的发展情况。他认为像俄国这样的东方落后国家,如果利用历史所能提供给一个民族的最好的“机遇”,就能跨越资本主义的卡夫丁峡谷,直接进入社会主义。这实质上是提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能抓住历史给予它的机遇,就能够实现非常规的发展。
理论周刊:这是否意味着,我国要实现十八大提出的两个“百年”目标,也必须抓住机遇走非常规的发展道路?
庞元正:社会经济制度存在着抓住机遇实现非常规发展的问题,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也存在着抓住机遇实现非常规发展的可能性。在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德国超过英国,美国超过欧洲,日本战后在经济上的崛起,亚洲“四小龙”成为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都是抓住机遇实现非常规发展的事例。
中国要实现十八大提出的两个“百年”目标,靠常规的发展方式是不可能的,而必须抓住机遇走非常规的发展道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用创新的精神实现我国的跨越式发展,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而奋斗。
不及时抓住机遇,看到的机会也会丢掉
理论周刊:要想抓住历史机遇,赶超先进国家,首先需要从哪里着手?
庞元正:抓住机遇,必须善于发现和捕捉机遇。机遇是一种客观存在,但又具有不确定性和非常驻性,它变幻不定,扑朔迷离。因此,只有善于发现机遇,才能捉住机遇。但发现机遇,捕捉机遇也绝非易事。
理论周刊:就我国来说,该如何发现和捕捉发展机遇?
庞元正:首先,从国际形势和我国周边环境的重大变化中,发现和捕捉发展的机遇。机遇产生于事物的发展变化之中,产生于一事物与其他事物的相互作用之中。同样道理,我国发展的机遇也存在于国际形势和周边环境的变化及其联系之中。因此,发现和捕捉我国发展的机遇,不仅要具有用发展、联系的观点观察问题的辩证头脑,而且还必须具备透彻分析国际形势的宏观战略眼光。
其次,从对人类历史和社会进步最具影响的重大事件中,发现和捕捉发展的机遇。机遇的出现可以改变事物的现有状态,因为机遇会给一事物的发展开辟新的道路,带来新的质态。因此,发现和捕捉机遇必须到那些对事物的发展变化具有重大影响的事件中去寻找。同样道理,把握中国发展的历史机遇,必须到那些对人类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最具影响的事变中去寻找。
最后,全面地分析国际间的各种矛盾,善于从不利因素中看到有利因素,发现和捕捉发展的机遇。机遇产生于事物的发展变化和相互联系之中。事物的发展变化相互联系又是各种矛盾又统一又斗争的结果。对于中国而言,国际间各种矛盾的发展演化,并不总是只存在着有利的因素,有时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可能会同时并存,有时有利因素就潜存于不利因素之中。在这种情况下,特别需要以宏观战略的眼光看问题,全面分析矛盾的发展变化和可能存在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才能审时度势发现我国发展所存在的机遇。
理论周刊:小平同志曾说过,“我就担心丧失机会。不抓呀,看到的机会就丢掉了,时间一晃就过去了。”如何才能在改革开放中抓住我们已经发现的重大机遇?
庞元正:首先,抓住机遇,必须争取时间,加快速度,促进经济发展。只有如此,才标志着我们真正把握和用好了机遇。当前,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赶超意识普遍增强,国际竞争十分激烈。能否跟上世界发展的潮流,大力推进信息革命,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的信息化,这是中华民族和社会主义面临的新挑战,也是我们赶超世界发达国家的新机遇。
其次,抓住机遇,必须坚持和不断推进改革开放。邓小平认为,抓住机遇“根本的一条是改革开放不能丢,坚持改革开放才能抓住时机上台阶。”我们党把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这就为我国抓住历史机遇,参加国家竞争,提供了体制上的保证。我们要以更加积极的姿态走向世界,完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发展开放经济。我们还要总结对外开放实践的经验,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的水平,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利用和占有更多的国际资源,增强我国的国际竞争力。
最后,抓住机遇,还必须保持国内局势的全面稳定。邓小平指出:“中国要摆脱贫困,实现四个现代化,最关键的问题是需要稳定。”“如果没有一个稳定的环境,中国什么事情也干不成。”显然,要抓住机遇,促进发展,进行改革开放,必须在社会稳定的条件下进行。没有社会稳定,国家混乱,人心动荡,改革和发展就会无从谈起,我国就会丧失历史赋予的难得机遇。(主持人:张记合)
主题链接
党代会报告关于机遇的论述
十四大报告:十三届中央委员会全面分析了当前形势,一致认为,现在国内条件具备,国际环境有利,既有挑战,更有机遇,是我们加快发展的好时机。
十五大报告:能否抓住机遇,历来是关系革命和建设兴衰成败的大问题。过去我们抓住了重要历史机遇,也丧失过某些机遇。现在全党一定要高度自觉,牢牢抓住世纪之交的历史机遇,迈出新的步伐。
十六大报告:综观全局,二十一世纪头二十年,对我国来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十七大报告: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当代中国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机遇前所未有,挑战也前所未有,机遇大于挑战。全党必须坚定不移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带领人民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求真务实,锐意进取,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完成时代赋予的崇高使命。
十八大报告:综观国际国内大势,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准确判断重要战略机遇期内涵和条件的变化,全面把握机遇,沉着应对挑战,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确保到二○二○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