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达清
第537期
卫所制度是有明一代最主要的军事制度,自京师以至郡县,皆设立卫所,外统于都司,内摄于五军都督府。宣州卫就是设立于宁国府的军事机构,隶属于右军都督府,但由于宣州卫并不属宁国府管辖,因此历修《宁国府志》《宣城县志》虽都曾对宣州卫有所记载,然均过于简略,语焉不详。随着一批明朝档案特别是其《武职选簿》的出版发行,我们有幸可以通过《宣州卫选簿》,对明代宣州卫的设立、世袭传承、职官沿替、卫所存废等作一番系统的考察,因此《宣州卫选簿》是研究明代宣州卫不可或缺的材料,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第三,《宣州卫选簿》记载了许多宣州卫职官及其履历,为我们研究宣州卫、宣城地方史乃至明史提供了大量原始资料。
历修府、县志记录宣州卫职官,十分简略。以嘉庆《宁国府志》为例,卷四《宣州卫职官》录有指挥使4人、指挥同知4人、指挥佥事21人、卫镇抚1人,合计仅30人,且无任职时间,对其履历、世袭传承多语焉不详。而《宣州卫选簿》则详细记载了历代宣州卫职官的任职时间、履历传承、调职升职、生老病死等状况,其史料的珍贵性不言而喻。
明代宣州卫职官表
上表所列,计有指挥使34人,指挥同知40人,指挥佥事90人,卫镇抚14人,卫经历8人,总计186人,是嘉庆《宁国府志》所录职官的五倍多,其提供的历史信息更是远较府志丰富得多。
例如,宣州卫指挥使朱海之曾祖朱真,湖广孝感县(今属湖北)人,曾任龙江左卫指挥佥事,永乐七年(1409)九月曾随郑和第三次下西洋,九年(1411)到达锡兰山(即今斯里兰卡),锡兰国王亚烈苦奈儿发兵围攻郑和船队,最终被明军击败,亚烈苦奈儿也被生擒。朱真因作战勇敢,回国后即升为龙江左卫指挥使。《宣州卫选簿》的这段记载,成为研究郑和下西洋的难得史料。
再如,《宣州卫选簿》还为研究宣城家族文化提供了系统的谱系资料。我们知道,宣州卫职官有世袭、流官之别,其世袭职官子孙都生活在宣城,最终成为宣城人,有许多家族还成了宣城的名门望族,如朱、施、秦、宋、徐、汤、王、耿、吴、贾、张、刘等族。
以耿氏为例,其先祖耿恭,萧县人,本入元军,至正二十五年(1365)在诸暨兵败被俘后归顺明军,历升至武城中卫指挥佥事,永乐元年(1403)病故。耿恭无子,其后由耿[王巳] 袭职,宣德六年(1431)调宣州卫指挥佥事,历经耿辉、耿晟、耿灿、耿烯、耿宗元、耿介、耿士烈、耿昱八代,直到明亡才中断袭职。耿氏子孙在宣城代代相衍,入清后尚有耿世际、耿豫、耿肇雍、耿肇冀、耿肇营、耿楷勋、耿德魁、耿德元、耿骥、耿凤猷、耿锡祜等名人,“多有声庠序,繁衍昌炽”[24],明、清两代耿氏均为宣城名门望族,而且能文能武,实属难得。今未见耿氏宗谱,耿氏在明代的世系传承仅赖《宣州卫选簿》才得以窥见。
综上所述,《宣州卫选簿》为我们研究宣州卫、宣城地方史乃至明史提供了大量罕见的原始资料,其史料价值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挖掘,本文只是作了一些粗浅的探讨,就算是抛砖引玉吧。当然,作为档案,《宣州卫选簿》并非完璧,其中缺项不少,明末重设五所后的职官也多未载录,不得不说是一个遗憾。
注释: [1]《中国明朝档案总汇》,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辽宁省档案馆编,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影印本。 [2]《宣州卫选簿》,见《中国明朝档案总汇》第五十六册。 [3]见《宣州卫选簿》卷首题签。 [4]罗梅因•戴乐:《卫所制度在元代的起源》,第23—24页;又黄仁宇:《明代的税收与败政》,第287—288页。 [5]《明史》卷一二八《刘基传》,王世贞《弇州史料》前集卷二十九《刘基传》。 [6]由于宣州卫前、中二所职官繁多,限于篇幅,本文不能一一列于表中。 [7]鲁一贞《宣州王氏族谱序》谓永乐间移卫宣州,误。见《式馨堂诗文集》趣陶园集卷八。 [8]可参见天启《海盐县图经》卷十。 [9]见杨士奇《送李永定经历序》,《东里文集》卷五。 [10]杨士奇《南归纪行录下》(《东里续集》卷五十)。 [11]见道光《济宁直隶州志》卷八之二,汤清后代世袭不详,或为流官。 [12]嘉靖四十三年四月,华盖曾镇压休宁矿工起义,见民国《婺源县志》卷十二。 [13]可参见康熙《徽州府志》卷十一、休宁《率东程氏家谱》卷十一。 [14]奇德,万历《温州府志》卷八作“祁得”。 [15]见乾隆《广德州志》卷三十二。 [16]见王以宁《王以宁奏疏》卷二。 [17]嘉庆《泾县志》卷十五记卫国为万历间武举,任宣州卫守备,然明代宣州卫无守备职,存此待考。 [18]王用贤生平,可参见梅鼎祚《君擢王侯膺荐序》,《鹿裘石室集》文集卷九。 [19]见同治《南昌府志》卷三十五、嘉庆《扶风县志》卷十。 [20]毕自严《度支奏议》卷一。 [21]见康熙《徽州府志》卷五。 [22]嘉庆《南陵县志》未载王自新任宣州卫镇抚事,惟卷二十三言其父王维爵以子自新赠忠显校尉、宣州卫镇抚,则自新当在考取武举后曾任宣州卫镇抚。 [23]据毕自严《度支奏议》四川司卷二补。 [24]光绪《宣城县志》卷十五《耿世际传》。
(作者系宣城市历史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安徽省文史资料学术研究会理事)
制作:童达清。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