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忠峰
要不断增强战略思维、辩证思维、法治思维等思维方法,以推动改革在正确、科学、规范的道路上前进。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指出:“前进道路上,我们要增强战略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加强宏观思考和顶层设计,坚持问题导向,聚焦我国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深入调查研究,鼓励基层大胆探索,坚持改革决策和立法决策相衔接,不断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全面深化改革作为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主攻方向,在实践中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新时代推进改革开放提供了根本指导。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一个鲜明特点,就是特别注重用科学的思维方法观察、思考、分析问题,强调要将深邃的历史思维、宏阔的战略思维、严密的辩证思维、强烈的创新思维、规范的法治思维和清醒的底线思维等思维方法紧密结合、有机统一起来,以推动改革在正确、科学、规范的道路上前进。
历史思维。“欲知大道,必先为史。”努力学习和运用历史思维,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历史、现实、未来是相通的。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未来的历史。”他关于世界社会主义五百年的分析,关于如何评价党的历史和历史人物的论述,特别是关于中国道路的历史性审视及关于汲取中国历史智慧的阐述,都体现了深邃的历史思维。对于当代中国改革发展而言,作为一种科学思维方法,历史思维要求我们必须学会运用历史眼光总结历史经验,做好现实工作,更好走向未来。
战略思维。战略思维就是对根本性、全局性、长远性问题进行科学谋划的思想方法。在中国整体转型升级中实现现代化和民族复兴,这首先是一个战略问题。在治国理政过程中,习近平总书记特别注重从战略上进行思考和谋划。他深刻指出:“战略问题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的根本性问题。战略上判断得准确,战略上谋划得科学,战略上赢得主动,党和人民事业就大有希望。”对于当代中国改革发展而言,战略思维要求领导干部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和清醒的判断力,能够从全局角度、以长远眼光看问题,从整体上把握事物发展趋势和方向。
辩证思维。辩证思维要求注重矛盾分析,抓住主要矛盾;注重矛盾双方对立统一;注重全面、联系和发展地看问题。辩证思维是习近平总书记最为强调、最注重运用的一种哲学思维方式和科学思维方法。他强调:“要学习掌握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不断增强辩证思维能力,提高驾驭复杂局面、处理复杂问题的本领。我们的事业越是向纵深发展,就越要不断增强辩证思维能力。”辩证思维要求领导干部要把“抓两点”和“抓重点”相结合,要善于通过矛盾分析把握改革发展规律,客观地而不是主观地、发展地而不是静止地、全面地而不是片面地、普遍联系地而不是孤立地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
创新思维。创新思维就是对事物做全新思考,对结构作全新调整,对活动作全新谋划,力求寻找新思路,打开新局面,开创新境界。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公开讲话和报道中,“创新”一词出现超过千次。这些论述,涵盖了创新的方方面面。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最本质的要求就是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可以说,正是由于勇于实践、善于创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才逐步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一种科学思想方法,创新思维要求领导干部要敢于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思想认识的新飞跃打开工作的新局面。
法治思维。法治思维是与人治思维、特权思维相对立的一种思维方式。自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各级领导干部要着力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处理问题的能力。法治思维要求领导干部适应国家法治进程快速发展的趋势和要求,以法治的眼光、法治的方式治国理政,严格履行法定职责,在法治的轨道上推动各项工作。
底线思维。底线思维就是凡事从坏处准备,积极主动应对,趋利避害,努力争取最好结果。底线思维意味着要树立问题意识、危机意识、效果意识和边界意识,遇事从容应对,牢牢掌握主动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善于运用‘底线思维’方法,凡事从坏处准备,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这样才能有备无患、遇事不慌,牢牢把握主动权。”对于当代中国改革发展而言,底线思维要求领导干部思想上要清醒、态度上要坚决、行动上要果断。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