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探索 > 蒋校长爱读什么书?历史、军事、文学都涉猎,还爱研究社会心理

蒋校长爱读什么书?历史、军事、文学都涉猎,还爱研究社会心理

蒋校长爱读什么书?历史、军事、文学都涉猎,还爱研究社会心理在此之前,尽管民国军政人物日记在史学界已备受重视,如《王世杰日记》《徐永昌日记》《胡适日记》等先后出版并被广泛运用。

文|周渝

对于中国近代史研究领域而言,2006年无疑是个划时代的年份。这年3月起,存放在美国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档案馆的《蒋介石日记》开始逐步对公众公开,至2009年实现全部开放。在此之前,尽管民国军政人物日记在史学界已备受重视,如《王世杰日记》《徐永昌日记》《胡适日记》等先后出版并被广泛运用,但这些日记的主人无论是在当时的地位,还是日记跨越时间的长度以及受到学界与公众的关注度,均不能与《蒋介石日记》相提并论。

军事历史研究编辑部_军事历史研究杂志社_军事历史研究杂志停刊

在蒋介石的日记中,其情绪表达很是值得研究。实际上,日记中的情绪正是蒋介石真实一面的反映,没有过多刻意塑造人设的痕迹。他除了对帝国主义的咒骂之外,骂自己人、骂宗教甚至动手打人等都会写入日记中,画面感十足。例如中山舰事件发生后的第5天(1926年3月31日),蒋介石日记中就责骂汪精卫“此种不负责任之所为,非当大事者之行也。无怪总理平生笑其为书生,为调和派也”。同年1月7日,蒋介石接见美国记者后,当天日记中直斥美国政策错误以及基督教虚伪,那时他肯定想不到,后来自己会成为一名虔诚的基督教信徒。1925年10月5日,蒋介石到军校视察,发现学生还在睡大觉,久叫不醒,“甚恨,中国人之如睡狮,信矣”,大发雷霆动手对睡懒觉的学生一顿暴揍。事后终觉打人不对,在日记中记了自己的大过一次。败退台湾初期,蒋的日记中出现了大量骂陈诚的内容,说其“气狭量小,动辄严斥苛求,令人难堪”“陈(诚)之不智与懦弱,毫无定识,几乎与何(应钦)不相上下矣”。后来甚至骂陈诚是神经病。不过骂归骂,并不影响蒋介石在公开场合合理化的处理公务,退台初期,陈诚一直是国民党的“二把手”,多次被委以重任,蒋在日记中的吐槽更多是为了发泄不良情绪。

此外,蒋介石会将自己所读的书写入日记,有时会写上自己的心得体会,这对研究蒋介石思想历程有重要价值。在此以蒋介石早年的阅读生活为例:1918年,31岁的蒋介石阅读的书籍以军事类为主,如陈钟英的《平浙纪略》《陆军大学参谋演习记事》《日俄战史地图》《初级战术》等,并评论局势说“中国之乱,乱于军队;中国之亡,亡于军官也”。到1919年,蒋介石开始对自己今后人生做出规划,“先求经济独立,不依于人,然后培养后进,尽力国事,注重社会,激浊扬波,涤荡秽淤之日,当以五年为期也。”(10月4日)对于个人学问,蒋介石拟定以欧语和历史二者为重点。到10月22日,蒋介石则在日记中表明自己想在40岁以内专心求学,甚至为学业将为主义所害,前途茫茫而感到悲伤。

军事历史研究编辑部_军事历史研究杂志停刊_军事历史研究杂志社

11月3日,蒋介石逛书坊,发现社会主义的书籍很多,当天他在日记中感慨“吾知其社会改革,必不远也”。不久后,蒋介石自己也开始读起了社会主义相关书籍,如11月6日,读《俄国革命记》;12月4日-7日都在看《新青年》杂志,并学习俄文。进入1920年,蒋介石在阅读大量社会主义思潮的读物后,思想已明显受到影响,他于3月14日的日记中写道:“革命当不分国界,世界各国,如有一国革命能真正成功,则其余当可迎刃而解,故中国人不必要在中国革命,亦不必望中国革命先成功,只要此志不渝,则必有成功之一日⋯⋯”显然是受了共产主义的影响。不过到1921年后,蒋介石所读的又是以《历代通鉴辑览》《史记》《春秋》《胡文忠集》等中国古代史书为主的书籍。

军事历史研究杂志停刊_军事历史研究编辑部_军事历史研究杂志社

蒋介石再次大量阅读共产主义书籍时,已是1923年的下半年。年初,孙中山与苏俄代表越飞发表《孙文、越飞宣言》,国民党与苏联进入合作蜜月期。8月16日,蒋又率领“孙逸仙博士代表团”前往苏联进行为期三个月的考察,这无疑影响了他的读书选择。9月6日,蒋介石读《马克思经济学说》并学习俄文,但他认为该书“谈笑谑语太多,但慎之”,这记述也很能反映蒋严肃、不苟言笑的性格。至9月24日,蒋介石看完这本书后,评价已大为改观,他写道:“颇觉有趣。上半部看不懂,厌弃欲觉者再,看至下半部,则卷(倦)不掩卷,拟重看一遍也。”从10月至11月,蒋介石所读的书分别有《马克思学说概要》《共产党宣言》《马克思传》《德国社会民主党史》《群众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等,并感慨:“甚矣!马克思学说之深奥也。”遗憾的是,蒋介石1924年的日记已遗失,而这恰恰是关键的一年,不仅有黄埔建军、国共合作、广州商团之役、北京政变等重大历史事件,同时也应该是蒋介石思想变化的重要拐点。进入1925年初的日记,会发现蒋介石所读书籍除了《三民主义》之外,又变成了《军人精神教育》《戚继光治兵语录》等军事书籍为主,鲜有共产主义书籍出现,这当然也和他身份的转变有关,但1924年日记的遗失,对于蒋介石研究而言,无疑是一重大损失。

蒋介石读书之事,日记中还记载了很多,在此不再赘述。通过《蒋介石日记》,某种程度再现了蒋介石在不同时期的阅读生活,能直接窥探其思想变化过程。正如陈红民教授所言,在蒋介石日记开放前,蒋介石研究主要依据文集、报刊、回忆录和间接档案,是“蒋介石不在历史现场的蒋介石研究”,而资料开放后,学者可以依据第一手资料进行研究,变成了“蒋介石在历史现场的蒋介石研究”。两者有本质区别。

上一篇: 历史学毕业论文(研究、撰写与成功的关键)
下一篇: 20部太空科幻电影,欢迎来到星际世界!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