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探索 > 聚焦学科建设 推进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研究

聚焦学科建设 推进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研究

聚焦学科建设 推进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研究聚焦学科建设 推进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研究

第四届全国高校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学科建设发展论坛暨“党的二十大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学术研讨会在郑州大学举行 郑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供图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 赵徐州 曾江 通讯员 胡树飞)11月12日,由全国高校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学科建设发展论坛、郑州大学联合主办,郑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郑州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院承办的第四届全国高校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学科建设发展论坛暨“党的二十大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学术研讨会以线上方式在郑州大学举行。会议由主旨报告、主题发言和四个分论坛组成。来自全国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青年师生等1600多人参加会议。

郑州大学党委副书记吴宏阳在致辞中向全体参会人员表达了感谢,并简要介绍了郑州大学及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基本情况。他表示,党的二十大报告是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报告中提出的“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具有重要的思想内涵和政治意义。郑州大学将深入学习研究、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形成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研究特色,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实践中发挥积极作用。

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孙蚌珠在致辞中回顾了历届全国高校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学科建设发展论坛的建设历程,向全体为之付出的专家学者、青年学生表示感谢。她表示,在全国各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共同努力下,论坛朝着平台化、机制化、长期化的方向不断发展,对推进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理论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未来要以学习研究、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为重点,形成良好的学术研究氛围,推动学科建设繁荣发展。

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顾海良在主旨报告中提出,要结合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学科实际,推进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研究。要用历史思维研究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厘清历史自信、历史主动和历史自觉,历史担当、历史责任和历史正确,历史思维、历史耐心和历史伟业,历史潮流、历史大势和历史之变等概念范畴之间的关系,为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学科研究提供基本遵循。要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学科的教学研究中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进程的整体性,将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思想研究和实践研究结合起来,把握时代脉络、探求时代规律、回答时代之问。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一级教授韩庆祥在主题发言中阐释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本质内涵和里程碑意义。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张占斌在主题发言中强调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学科要聚焦于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吉林大学、喀什大学、新疆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山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四川大学等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围绕会议主题先后进行了交流发言。在分论坛环节,来自国内20余所高校、科研院所、期刊编辑、青年师生等50多人围绕论坛议题进行了研讨交流。分论坛主持人在会议闭幕式上介绍了研讨交流的主要情况。

会议以全面学习研究、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导,聚焦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学科建设,对推进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和思想政治理论课“三大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上一篇: 毕节这十年
下一篇: 沃尔沃入“中国籍”十年巨变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