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 > 中国共产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启示

中国共产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启示

中国共产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启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们党在长期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实践中逐步提炼,并经党的十八大确定并提出的,同时,从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看,我们党在95年的发展中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们党在长期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实践中逐步提炼,并经党的十八大确定并提出的,同时,从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看,我们党在95年的发展中,始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信奉者、自觉践行者和积极推动者。党的十八大从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内涵上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概括,既是对党长期践行的核心价值观进行的科学提炼,也为我们在新的实践发展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深刻的启示。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共产党人价值取向的集中反映

从95年的历史发展看,党在不同的历史发展时期对核心价值观的认识与践行固然有不同的历史内涵,其具体表述在不同时期也表现为一个逐步深入的过程,而其精神实质的同一性却是非常明显的,都是中国共产党人基本价值取向的深刻反映。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在对怎么样夺取政权、在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进行的艰辛探索中,始终坚持了对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价值内涵的信仰。比如早期的共产党人在建党前后对现实社会进行革命性改造的认识,就是出于对未来社会主义的执着追求。李大钊在关于未来社会主义社会的描述中,把“互助、互爱”和“为大多数人谋幸福”作为突出特征。1920年,我们党在筹备党的一大过程中通过的《中国共产党宣言》,把“共产主义者的理想”作为党的奋斗目标,把代表广大群众利益、谋求中国人民的幸福作为根本的宗旨,并在历次党的代表大会制定或修改的党章中得到充分的体现。同时,党一直把建立一个富强、民主、自由的新中国作为党的基本价值追求。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毛泽东就指出:我们共产党人一切奋斗的目的,“在于建设一个中华民族的新社会和新国家” 。1945年毛泽东在党的七大政治报告中明确提出“建立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和富强的新中国”的政治主张。所有这些,不仅表明的是革命年代共产党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精神实质的科学理解,同时也表现出了共产党人在价值追求和理想信仰上的坚定信念。

夺取全国政权之后,社会主义制度体系和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地位的确立,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政治前提、物质基础和文化条件。在已经成为执政党的条件下,把弘扬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更为突出的任务,特别是在各种敌对势力的封锁和国内经济建设遭遇异常困难的条件下,强化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为人民服务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宣传教育,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从这样的基点出发,1949年,党领导制定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将“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护公共财物”规定为全体人民的基本道德要求。党的八大通过的党章把“遵守共产主义道德”、 “把党的、国家的、也就是人民群众的利益,摆在个人的利益之上”、“全心全意地为人民群众服务,密切同人民群众的联系”和“在工作中起模范作用”等列为共产党员的基本义务。同时,党和国家还结合当时正在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造、抗美援朝、战胜三年自然灾害、石油会战和经济建设等斗争,在全党、全社会形成了以大公无私、艰苦奋斗、勇于奉献为突出特征的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的价值导向,无数共产党员以自己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实际行动,极大地推动了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

在领导改革开放发展进程中,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等党中央领导集体在创立、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过程中,不断探索并提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命题,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982年,邓小平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团结和凝聚全国各族人民的伟大旗帜和精神支柱,同年召开的五届人大五次会议把“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写入新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87年党的十三大把“富强、民主、文明”的奋斗目标写入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当中;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 1996年10月,《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指出,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原则,“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要求;2001年9月,中央印发《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把“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20字确立为公民基本道德规范。2006年,党中央又在新的实践中总结并提炼出“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并于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上首次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大命题,在此基础上,党的十八大概括提出了积极培育和践行以“三个倡导”为基本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党长期坚持的基本价值取向有了明确清晰的表述,同时也表明我们党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与实践有了新的深入。

从党在95年发展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与实践过程中可以看出,无论是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还是推进改革开放事业发展,我们党从成立之日起直到现在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国梦”而进行的全部实践,都坚持了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信念和坚定追求,都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蕴着的基本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价值取向的集中反映。

二、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基本行为准则

在党所走过的95年历程中,我们党不仅结合不同时期历史条件和党的中心任务,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及其表述进行了不断的丰富与提炼,同时也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要求确立为每个党员基本的行为准则,使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的鲜明特色。

首先,始终坚持以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奋斗目标作为共产党员的行为指向。人的行为是有具体指向约束的,共产党员也是这样。在革命战争年代,尽管当时并没有提炼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具体表述,但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把这些内容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党的一大在确立共产主义、社会主义的奋斗目标时,就确认了“要按照共产主义者的理想,创造一个新的社会”的目标,其内涵其实就包括了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等内容。而这一点,在党领导夺取政权的全部过程中,既是无数共产党人为建立新中国抛头颅、洒热血的内在动力,也是激励我们一代又一代人不懈奋斗的价值目标。夺取政权之后,党对自己领导的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目标的确定,无论以什么样的方式进行的概括与表述,都包括了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等内容,特别是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我们党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关于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概括,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要求,以及十二大之后历次党代会对党章进行的修改,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等内容都作为共产党员言行举止的目标指向,数千万共产党员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发展中也正是为着这样的目标不懈奋斗的。

其次,始终坚持以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根本原则作为共产党员的行为准则。我们党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与提炼,有一个逐步深入的过程。但是,社会主义本身就是人类社会发展中追求自由、平等、公正原则的产物,二者具有价值取向上的高度吻合性。所以,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基本原则与精神,始终贯穿于党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发展的全部过程。新民主主义时期,向往自由、平等、公正的社会,以代表最大多数人民群众利益的国家法律代替服务于极少数人的剥削阶级法律体系,也是党带领人民群众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诉求,是中国共产党能够凝聚亿万人民群众与自己共同奋斗,并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强大思想保障。而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党作为执政党,在领导经济社会建设与改革发展中,不仅对贯彻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原则有了更加突出的要求,而且把这些原则体现于党所制定的路线方针政策当中,贯穿于共产党员实践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过程当中。尤其是在党领导的改革开放发展中,自由、平等、公正的原则,构成为执政党巩固执政地位的道德基础,依法治国构成为执政党治国理政的基本方略,党的各级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更是通过把这些原则和精神贯穿于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中,以此为自己的行为确定基本准则。

第三,始终坚持以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基本操守作为共产党员行为规范。一方面,无论在战争年代,还是在建设和改革发展时期,爱国主义、爱国情怀都是共产党员自觉遵循的价值尺度。他们在夺取政权时期救亡图存、救国救民的奉献行为,在建设和改革发展中艰苦奋斗、奋力拼搏的无私举止,以及在开拓进取、发展创新中推进国家各项事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都可以从爱国主义中找到答案。另一方面,在我们党95年发展历程中,无数共产党员把爱国的情怀贯穿到了恪守敬业、诚信、友善的基本操守当中,体现到了投身革命、建设和改革发展的具体实践中,并在这样的实践中,以自己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行动,形成了革命战争年代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新中国成立后的抗美援朝精神、铁人精神、雷锋精神、红旗渠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改革开放以来的特区精神、抗洪抢险精神、抗击“非典”精神、抗震救灾精神、航天报国精神等,以及闪烁着上述精神光辉的夏明翰、刘胡兰、江姐、董存瑞、黄继光、王进喜、雷锋、邓稼先、李四光、焦裕禄、孔繁森等共产党员的模范事迹。中国共产党在95年发展中形成的这些精神和优秀人物,把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内蕴体现到了共产党人日常斗争、工作的具体实践中,成为衡量与评判党员行为的基本规范。

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共产党人肩负的时代使命

经历95年发展之后,当代中国共产党人面临着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时代任务。在推进党和国家事业进一步发展的过程中,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引领群众,形成全党全民共同精神支柱,具有极强的现实针对性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也是当代共产党人肩负的时代使命。从这样的意义上说,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面临的一个突出要求,就是从党的历史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成功实践中获取现实启示,积极探索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

一是要从关系执政党执政地位的重大战略意义上,认识与把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与要求,使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党员干部的自觉行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的内核,体现了我们党长期奋斗的价值追求,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根本性质和特征的集中表述。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自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多次作出重要论述、提出明确要求。这就表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是党在思想道德建设上的重要任务,而且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根本要求。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实践目标,它从价值目标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做了高度概括的同时,也对执政党事业发展的价值归属做了科学定位;“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生动表述,在社会层面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属性加以确定,反映了我们党矢志不渝、长期实践的核心价值理念;“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对全体公民明确的基本道德规范,它既覆盖了社会道德生活的各个领域,也对发挥好共产党员在其中的模范带头作用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是执政条件下衡量每一个共产党员能否自觉地为实现党的奋斗目标而无私奉献的基本行为准则。因此,必须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全局中,认识、把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以每个共产党员自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际行动体现这样的重要性,才能真正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当前,在世界范围不同思想文化交融碰撞的环境中,面对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意识多元化的新特点,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已经成为扩大执政党主流价值观念影响力和感召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掌握意识形态领域主动权、主导权、话语权的重大现实问题,党在引导广大群众坚定不移地走中国道路的过程中,通过发挥党员干部自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际行动及其深刻影响,就能促进全社会形成广泛的价值共识和共同的价值追求,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凝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力量,为推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二是要把发挥执政党党员和干部先进示范作用作为实践抓手,发挥党领导下人民群众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主体作用,使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全体社会成员的基本共识。从根本上讲,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主体是广大群众。在党领导的经济社会发展中,人民群众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是社会全部实践活动和推动事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同时,亿万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既是有目的的行为,又需要有科学的领导和有效的组织、动员。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是这样,其全部的实践活动,需要有处于社会领导层、核心层的执政党及其党员干部发挥对思想道德、文化观念和行为操守的引领与示范作用。而在改革进入深水区、发展处于社会转型期的特定条件下,精神价值领域的不同观念、意识,社会思想层面的各种矛盾和斗争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到每一个社会成员身上、反映到党员干部的思想工作和生活上来。在这样的情况下,社会成员归属什么样的思想意识,选择什么样的价值取向,很大程度上就是从执政党党员和干部那里寻找答案的。从这样的意义上说,改革开放以来,广大党员和干部在价值取向上的总体表现是正确的和不断进步的,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也是吻合的。但也必须看到,确实有一部分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的思想道德、价值取向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特别是一些党员理想信念模糊动摇、党的意识淡化、宗旨观念淡薄、精神面貌不振和道德行为不端的问题,在实际工作中已经成为影响党的形象、影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的突出问题。而这些问题的解决,首先就要求党员干部要真正成为人民群众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领头人和示范者,执政党的党员和干部必须坚持身体力行,首先在行动上成为表率,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际成果取信于民,由此使自己真正成为人民群众信赖的榜样,我们党所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才能真正获得人民群众真心实意的拥护与支持。所以,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键也在党。各级党组织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组织主体,党员尤其是领导干部是责无旁贷的先行主体,离开了个体党员和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在全社会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无从谈起。

三是要努力营造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文化环境,着力于建立健全体制机制,积极探索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和方法。当前我们正处在一个思想大活跃、观念大碰撞、文化大交融的时代,先进思想和落后观念、科学价值取向和腐朽价值观念的斗争始终没有停歇,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加强三方面的具体实践。其一,加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宣传舆论工作担负着重要责任,必须充分利用报纸、杂志、电影、电视、广播、网络等大众传播媒介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以正确的价值观念引导广大群众,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为广大干部群众所感知、所认同、所接受,提高他们分辨是非、抵御错误思想倾向的能力。其二,构建适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要求的科学评价体系。评价社会道德,离不开一定的标准或参照系。这样的评价尺度与体系,应当是与实践的发展密切关联的而不是远离社会实际的,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是有可操作性的而不是难于把握的。因此,必须在总结实践经验,借鉴国内外思想道德建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确定科学的评价指标,设立具体的检测系数,健全必要的衡量体系,完善科学的监督制度,逐步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实践,步入有要求、能考核和见成效的建设轨道当中。其三,建立完善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奖惩机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过程,就是引导党员干部和广大群众形成价值定向,达成价值共识,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观念形态转化为自觉行动的过程。能否转化、转化程度、转化效果如何,关键在于建立内在的激励与惩处机制。要在科学考核、严格监督的基础上,充分运用舆论手段、经济手段、制度手段等,对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人与事给予表彰奖励,对违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的行为予以遏制、加强惩戒,以机制化的手段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具体化、规范化、制度化,形成扶正祛邪、扬善惩恶的良好价值导向和社会风气,促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长效化、实效化。

(作者系山西省委党校马克思主义教研部副主任、教授)

上一篇: 如何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下一篇: 东莞劳动保障网官网(东莞社保官方网)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