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5,2334264)超越实证与思辨———马克思哲学的历史思维方式(吉林大学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中心,吉林长春?@33?2)要:马克思哲学的历史思维方式是建立在对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实证主义和传统思辨哲学的思辨主义的双重批判的基础上的,同时它又超越了上述两种思维方式。马克思哲学的历史思维方式实现了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意识形态批判与历史性研究的内在统一,开创了一条能够真正深入资本主义现实的独特的思想之路。关键词:马克思;实证主义;思辨主义;历史思维方式;意识形态批判;历史性研究中图分类号:A5!文章编号:35?BC2?(2334)353C如何理解马克思哲学以及马克思所开辟的思想道路,是马克思哲学研究中的一个核心问题,对这一问题的回答却一直摇摆在“科学”与“哲学”之间。这一方面呈现出对马克思哲学的理解必然无法绕过马克思哲学与“科学”和“哲学”的关系。人们今天重提“柯尔施问题”,原因就在于此。另一方面又反映出如何理解马克思哲学的本质这一问题的确是非常繁难的。马克思哲学的确具有其独有的思想特性,柯尔施把这种独特性理解为是一种结合社会批判(政治经济学批判)和意识形态批判的“批判的哲[?](14@)、“革命的哲学”[?](15C)。
其实,如果跳出马克思哲学的时代,从整个现当代哲学发展的角度看,那就会很清楚,随着对日益窘迫的人类生存状况的关注,哲学逐渐与具体科学尤其是社会科学融合为一体。“社会理论越来越哲学化了,……哲学也越来越社会学化了。”[2](154)哈贝马斯曾指出,马克思主义的位置存在于科学和哲学之间,可谓一语中的。在科学和哲学之间寻求马克思哲学的定位越来越成为哲学界的共识。如果说在哲学与科学之间寻求马克思哲学的定位是一条合理路径的话,那么,马克思哲学,作为一种新形态的哲学,绝不是摇摆于哲学与科学之间的“不定形物”,更不是“科学知识”和“哲学原理”的混杂或综合,而是对科学的“实证”(实证主义)与哲学的“思辨”(思辨主义)两种思维方式的超越。因为只要我们不停留在马克思的文本的表面,而是深入其底层,就会发现马克思哲学所呈现出的是一种崭新的思维方式。正是在批判和超越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科学)的实证主义和传统思辨哲学(哲学)的思辨主义两种思维方式的基础上,马克思哲学逐渐建构起了其独特的思维方式,也正是凭借这种独特的思维方式,马克思哲学才能够深入人的现实存在的历史性维度,揭示出资本主义条件下人的现实存在的历史性内涵,以及这种存在方式的历史性改变的可能性。
因此,我们把马克思哲学的思维方式称为“历史思维方式”。本文所探讨的就是马克思哲学的历史思维方式是如何实现对实证主义和思辨主义的超越的。收稿日期:23353D作者简介:程彪(?6C@),男,山东沂水人,哲学博士,吉林大学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中心副教授,主要研究哲学观。马克思哲学的历史思维方式是在对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实证主义和传统思辨哲学(以黑格尔哲学为代表)的思辨主义的双重批判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马克思不仅分别实现了对实证主义的批判和思辨主义的批判,而且把对两者的批判内在有机地结合起来。在马克思哲学的形成过程中,马克思首先批判的是以黑格尔哲学为代表的传统思辨哲学的思辨主义的思维方式。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马克思指出,黑格尔的法哲学从其逻辑学的立场出发把人归结为精神,把家庭、社会、国家等都归结为“绝对精神”实现自身的不同环节,把国家作为理论精神的最高体现,神圣化为市民社会的真理和目的,这样就颠倒了国家与市民社会的真实关系:不是“市民社会”决定国家,而是国家以神秘的方式决定“市民社会”。这种神秘主义的颠倒根源于黑格尔的“逻辑学”、“理念论”。因此,马克思认为,尽管黑格尔的法哲学把社会存在、历史发展纳入其研究视野,考察了家庭、市民社会、国家等人的现实生存状况并提出了一些很深刻的见解,但这些都只不过是假象,黑格尔法哲学所真正关注的并不是人的现实存在,而是关于人的现实存在的逻辑,这种逻辑又从属于一种更高的逻辑,即“绝对精神”的逻辑。
无论个人还是市民社会、国家乃至整个的历史发展,都不过是“绝对精神”自我实现的不同环节和表现,是“绝对精神”自我发展的验证。在黑格尔的法哲学中,“理念变成了独立的主体,而家庭和市民社会对国家的现实的关系变成了理念所具有的想象的内部活动”“在这里具有哲学意义的不是事物本身的逻辑,而是逻辑本身的事物。不是用逻辑来论证国家,而是用国家来论证逻辑。”。黑格尔法哲学是思辨主义的思维方式的典型体现,按照这种思辨主义的思维方式,对事物的理解和把握不是从事物本身出发,而是从某种超越于事物之外的(先定的、必然的、普遍的、客观的、绝对的、理想的……)抽象观念或原理出发,逻辑地推导出关于事物的理论。这种思辨哲学的思维方式虽然能编织出一个无所不包、逻辑圆满的思想体系,却不可能达到对现实的真实理解,而只能远离和歪曲现实事物。因为在实际考察事物之前,就已经预先规定好了事物的内在逻辑或本质,把对事物的理解限制在某种既定的抽象观念或原理的范围之内了。这是一条从观念到现实、让现实适应观念的思辨主义的思想道路,它根本无法把握和揭示人的现实存在状况,甚至也根本不关注人的现实存在状况。通过对黑格尔法哲学的思辨主义的批判,马克思认识到,要真正理解和把握事物,必须走与思辨哲学完全相反的思想之路,即:不是从观念到现实、让现实适应观念的抽象思辨,而是从现实出发、从对现实的实际研究中得出关于现实的观念。
也就是说只有从市民社会本身出发才能理解市民社会,只有深入人的现实生活世界才能达到对现实存在状况的真正理解。这一认识促使马克思转向从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中寻求对“市民社会”的解剖、对现实社会状况的理解。然而,马克思很快就认识到,资产阶级对马克思哲学的不同理解一直存在于马克思哲学的历史演进中。一种理解是把马克思哲学理解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尤其是关于社会历史发展的科学。甚至认为,没有所谓的马克思“哲学”。与此相对,另一种理解是把马克思哲学理解为一种彻底的人道主义精神,它以人的自由个性为目的,其精髓是一种彻底的批判精神。这两种截然相反的理解,既是对立的又是互补的。一方面,他们都力图克服把马克思哲学完全归结为科学的思想倾向,另一方面,他们的理解都没有跳出哲学与科学的二元关系,总是在哲学与科学的对照中定位马克思哲学。期又发表了邓晓芒先生的商榷文章:《“柯尔施问题”的现象学解———兼与徐长福先生商讨》,从而激发了新一轮关于马克思哲学的实质问题的讨论。其实最近几年中,围绕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的学院化倾向和非学院化倾向的争论,也折射出对马克思哲学的不同理解,《哲学研究》$&&(期发表的郁建兴先生的文章:《在科学与意识形态之间———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合法性问题》使这一问题更加明朗了。
已故著名哲学家高清海先生把马克思哲学理解为“实践观点的思维方式”。此后,有许多国内学者结合现代西方哲学的发展,阐明马克思哲学的思维方式变革及其内容。如:孙正聿先生所提出的“从两极到中介”的观点、俞吾金先生所提出的“实践诠释学”的观点、李文阁先生提出的“生成性思维”的观点等等。超越实证与思辨政治经济学的实证主义的思维方式同样也不能揭示、反而由于其隐含的思辨主义的思维方式而扭曲和 掩盖了人的现实存在状况,于是,马克思转向了对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尤其是对其“虚假的实证主义” 的批判。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马克思的第一个政治经济学批判文本。从文本的内容看,马克思首先从国民经济学的各个前提出发,得出了与“国民经济学”完全不同的结论。马克思指出:“我们从国民 经济学本身出发,用它自己的话指出,工人降低为商品,而且降低为最贱的商品;工人的贫困同他的产品 的力量和数量成反比;竞争的必然结果是资本在少数人手中积累起来,也就是垄断的更惊人的恢复;最 后,资本家和地租所得者之间、农民和工人之间的区别消失了,而整个社会必然分化为两个阶级,即有产 者阶级和没有财产的工人阶级。” 马克思揭露出了“国民经济学”的抽象理论所掩盖的现实,揭示了“国民经济学”的理论与现实的矛盾。
然后,马克思就直接从“国民经济学”所无法说明的“当前的经 济事实出发”,揭示了工人在资本主义生产中的异化,提出了“异化劳动”概念,并反过来以这一新概念 去分析“当前的经济事实”,揭示出国民经济学所由出发、却不能说明的理论前提———私有财产,从而实 现了对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批判。 然而,马克思对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批判并不仅仅是对其理论前提和具体结论的批判,更是对其 思维方式的批判。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与思辨哲学不同,它直接面对的是人的现实生活,并声称是从事 实出发对人的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的实证研究。在《!"##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识破了这种 实证主义的虚假性和肤浅性,并着重揭示和批判了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在其实证主义外表下所隐藏的 思辨主义的思维方式。首先,马克思指出,在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所由出发的最基本的经济“事实”中 包含着最严重的思辨抽象。比如:政治经济学从生产和从事生产的人出发,把劳动看作人的本质,只考 察生产过程中的人,即作为工人的人;把生产看作是创造财富的过程,抹杀了利润、地租之间尤其是它们 与工资之间的本质区别,进而看不到工人与资本家之间的阶级对立。其次,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根本 前提———“私有财产”的观念是未经反思的,然而它却决定着政治经济学所有其他范畴,如:“买卖”、“竞 争”、“资本”、“货币”等 。
另外,在《!"##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还隐约认识到,诸如“人 权”、“自由”、“平等”等一系列资产阶级意识形态观念,都被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奉为毋庸置疑的永恒 真理,是其所由出发的未经反思的思想前提。因此,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在其实证主义的外表下,不仅 预设了一些既定的抽象观念,而且从这些抽象观念出发去理解和说明现实的经济关系和经济活动,它仍 然遵循着从观念到现实的思辨主义的思想道路。它的“实证主义”仅仅是表面的,其深层实质仍然是思 辨主义的。 基于政治经济学与思辨哲学在思维方式上的共同性,马克思在《!"##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把对 两者的批判内在结合起来,既揭示了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实证主义外表掩盖下的思辨主义的思维方 式,又揭示了黑格尔哲学尤其是“精神现象学”在批判的外表掩盖下的非批判主义和国民经济学家的立 。这样不仅深化了对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批判,而且把对黑格尔哲学的批判向前推进了一步。此后,马克思对青年黑格尔派的批判以及对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批判所遵循的都是这种双重批 判的思路。比如对青年黑格尔派的批判,马克思一方面批判他们以观念的批判代替现实的批判,另一方 面又揭露出他们在激进的言辞背后所掩盖的深刻的保守主义。
又比如对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批判, 马克思一方面认为它们直接从现实出发的实证主义不可能达到对现实的科学理解,另一方面又指出它 们从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观念出发理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从而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天然化、神圣化、 永恒化的倾向。霍克海默把实证主义与形而上学等同起来,看作是资产阶级统一的世界观一起进行批 判,显然是受到了马克思的启发 通过对实证主义和思辨主义两种思维方式的批判,马克思认识到,要真正做到从现实出发,深入揭示人的现实生存状况,就必须开创一条科学研究的新路径,探讨和建构一种既不同于思辨哲学的思辨主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