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课题研究方法范文第1篇
关键词:课题制;教学法;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32-0080-02
课题制教学法是教师在专业理论教学中,以课程知识为基础,结合社会生活中的热点、难点问题,让学生通过课题小组的学术研究活动,进行自主学习,深化专业理论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理论教学中,运用课题制教学法进行教学,对于强化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理论课教学方式,创新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课题制教学法在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理论教学中的优势
1.凸显学生主体地位
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理论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的学习内容主要来源于教材和教师的讲义,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处于被动地位。这种教学模式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积极自主学习。近些年逐渐普及的以投影、多媒体为手段的演示法教学,也只是使用另外一种表达方式来演示教学内容。而课题制教学方法区别于传统的教学方法,它将教学内容中的重点内容设计成科研课题的形式,列出多个选题目录,让学生结合自己的能力、兴趣,自主选择适合的课题进行研究,并在教师的指导下,以课题组的形式多人分工协作,共同查阅文献、实践调研,集体研讨、升华学习成果,进而形成研究报告或学术文章。在此过程中,各个环节都要求课题小组成员的充分参与,学生的主体性作用会得以充分发挥,学生能够在分工协作中进行探究式学习,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与主动性。
2.提高教学过程开放程度
课题制教学法克服了传统讲授法的局限性,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以启发式教学为主,指导学生自学,引导学生思考。从依据学生特点组成课题研究小组,到指导学生制订课题研究方案,到监控、跟踪指导学生研究过程,到指导学生撰写研究报告或形成研究成果,每一个教学步骤都具有鲜明的开放性特征,充分适应尊重学生自主学习需要。其教学内容的选定、教学形式的安排均自由灵活、易于调控。在选定教学内容时,课题制教学法在尊重教学大纲划定的知识框架的同时,教师要将专业理论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高度凝练,讲授时提纲挈领,更多的是给学生以启发、以自学指导,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学习兴趣、专业特长,自主确定学习、研究内容。课题制教学法为学生营造了一个更加开放、自由、灵活的学习氛围。
3.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培养
课题制教学法不拘泥于传授专业理论知识,而是将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课知识以课程为单位进行模块化整合,把课程的重点、难点问题与社会生活中的热点问题有机结合,作为学生进行学习研究的课题方向,引导学生自主选择。并通过课题小组分工进行的文献资料查阅、社会实践调查、撰写研究报告(学术小论文)等多种形式,协同研讨解决问题,使学生对课程理论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理解更加深刻。它能够将学生的学习与认知、分析、研究社会热点问题有机结合,加强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感悟;同时,又能够对社会生活中的热点问题进行探究和解答,从而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和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二、课题制教学法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理论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1.科学拟定选题目录
任课教师首先要根据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所讲授课程的特点,将课程的知识内容体系进行模块化的划分,厘清每个模块的重点、难点问题,并结合课程实际,将其涉及到社会生活领域中的热点、焦点问题进行科学梳理,从学术研究视野出发科学拟定学生选题目录。选题目录中的题目不宜过深,但要充分考虑知识综合运用情况,尽量拟定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复合性题目。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理论课教学实践来看,每门课程拟定50个左右选题目录比较适宜,难易度要适中。
2.协调组建课题研究小组
教师把选题公布之后,教师要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学习兴趣自愿确定选题。按照学生选题情况,以及选题人数多少,协调组建课题研究小组,每组以3―5人为宜,设1人为组长,统筹协调小组的学习研究活动。在组建课题小组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性格、能力、特长等因素,各小组人数尽量相对均衡,这样小组间易形成良性竞争关系,可以很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学习、研究工作开展。
3.指导学生制定学习研究方案并开展课题研究
各课题小组选题确定后,教师首先要教会学生查阅文献资料的方法,在具备一定理论基础的情况下,指导学生制定课题的具体研究方案。在制订课题研究方案时,要科学构思整体研究安排,指导学生认真撰写选题依据、选题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主要内容,科学设计研究思路、研究方法、课题组成员分工、研究时间安排,合理构想预期研究成果,力求方案具有科学性、可操作性。教师要对课题小组的研究方案M行审阅,并提出明确的意见和建议。同时,教师要结合日常教学实际,随时指导学生研究进度,定期组织课题小组讨论研究中遇到的问题,深化课堂教学内容。对于进行田野调查和个人访谈的课题小组,要根据其实践目的,指导课题组建立科学的实践方案,科学梳理和统计调研资料,以实践为基础强化理论研究。
4.帮助学生概括研究成果
当课题研究基本完成时,教师尤其要重视指导学生凝练研究成果,要结合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实际,教给学生撰写学术论文、研究报告的基本规范与技巧。要注意对学生文字综合能力、理论概括能力的指导,以培养学生科研技能,深化理论教学成果。
5.科学进行课程考核评价
在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理论课教学中,各科理论课的课程考核评价,绝大多数均以期末考试为主要内容。运用课题研究法进行教学,在其课程评价中,要将课题研究引进课程评价体系。适当降低期末考试的成绩比重,加大学生课题研究工作考核的成绩比重,将学生研究成果、学习效果有机结合。
三、运用课题制教学法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1.运用课题制教学法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强化学生理论知识基础
在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理论教学中运用课题制教学法,把理论知识与社会热点问题有机结合,凝练课题研究方向,教师引导学生查阅文献,调查研究,进而运用理论知识去认知、分析、研讨、探究、破解社会问题。学生围绕研究课题去自主学习,广泛查阅文献,深入社会调研,以弄清所研究理论问题的科学内涵、基本内容、地位作用,真正做到在实践中运用知识、深化知识,把教学中的知识点弄懂、弄通,进而去分析、观察和回答社会现实问题。这种将理论知识学习、社会调查研究与热点问题研讨有机结合,将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师生协同创新有机结合的教学方法,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的共鸣共识,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与创新意识,深化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
2.运用课题制教学法培养学生探究能力,锻炼创新性思维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理论知识体系与社会现实联系紧密,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及时准确地启发、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和科学思维方法去认识新形势、研究新情况、把握新理论、思考新问题。课题制教学法其实质就是一种研究型学习方法。它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以理论知识为基础,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去探究理论问题,回答解决现实问题,从理论上探讨解决问题的办法与对策。这既有利于引导学生去钻研理论、熟悉政策、了解实际、独立思考,又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观察问题的敏锐性,提高学生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培养学生追求真理、探索真谛的科学精神的同时崇尚实践,养成勤于调查研究、理论联系实际的良好习惯。同时,有利于学生在吸收知识的同时理解消化知识,在运用知识的同时拓展视野、增长能力;在寻求问题解决对策的同时培养创新思维。
3.运用课题制教学法强化学生社会认知,增强社会责任感
把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理论课学习与社会热点、焦点问题密切联系,作为教学中的重点和研究课题,启发、指导学生有针对性地围绕这些问题去探究、去破解。这既有利于引导广大学生关注社会,正确认识和把握社会现实问题,又有利于青年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锻炼和考验,丰富学生的人生阅历,积累社会经验。
当前,社会形势纷繁复杂,西方各种不良社会思潮对我国青年的思想文化领域侵蚀严重。学生在一些重大社会问题的看法与观念上,容易被人利用、被人误导,容易对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产生误解,甚至不信任。课题制教学法,就是要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掌握观察、分析和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和立场,引导学生冷静而理性地看待社会现实问题,提高判断是非的能力。通过关注社会、认识社会、了解社会,接受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关心社会、建设社会、服务社会的强烈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4.运用课题制教学法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培育团队精神
社会科学课题研究方法范文第2篇
教育部推动实施“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简称“2011计划”),为新时期高校科技创新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与现实路径。“协同创新”是实现“2011计划”的重要途径,而实现协同创新需要创建新的机制和体制。目前,国内许多着名高校或研究院所虽然建立了工程实验平台和协同创新中心,但是对于如何有效地整合资源,促进“人才、资本、信息、技术”等创新要素激发活力,从而实现深度合作的机制和制度研究方面还比较缺乏,都是各个协同创新中心自身在尝试探索,没有形成较为系统科学、合理规范的运行机制和管理体系,大大限制了各个协同创新中心的创新能力和科技贡献力。
实现协同创新的重要方式是推进跨学科研究。当今的许多重大科学研究几乎都是在跨学科领域展开,许多世界一流大学已经把跨学科作为一种大学理念渗透到大学的全部活动当中。协同创新的前提之一是建立在跨学科的项目上,只有找到了跨学科的研究方向,才具备了协同的基础;只有跨学科,协同创新才具有实质的意义。但是,目前国内高校对于如何推进跨学科合作研究方面没有系统的研究成果和操作经验,也没有一个比较成熟的跨专业学科可以参考学习,这也限制了协同创新能力的提升。因此,需要积极学习和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和管理制度。
工程伦理学已成为跨学科协作研究的典范。美国国家社会环境研究中心的成立运行更是从制度、规范层面全面促进多学科协同创新,荣誉研讨课程
也作为美国高等教育在课程教学中运行协作研究的重要方式。因此,全面研究并借鉴美国工程伦理学、社会环境研究中心、荣誉研讨课的运行经验和管理规范,能够促进各类学校在科学研究、教育教学等方面的跨学科合作,推动协同创新发展,整体提升我国高校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
2.研究并借鉴美国跨学科协作创新方法和经验,形成学校跨学科发展特色
2.1 美国工程伦理学的内涵与发展成为跨学科研究的典范
工程伦理学(EngineeringEthicsorEthicsinEngi?neering)的内涵主要包括两个方面,正如美国着名伦理学家M.马丁(MikeWMartin)[1]从伦理学的描述和规范意义上界定了工程伦理学。从规范意义上(NomativeSense)看,包括两层含义:第一,伦理学等同于道德,工程伦理学包括从事于工程的人所必须认可的责任与权利,也包括在工程中所渴望的理想与个体义务;第二,伦理学是研究道德的学问,工程伦理学是研究工程实践和研究中道德上必需的决策、政策和价值。从描述意义(DescriptiveSense)上看,也包括两层含义:第一,是指工程师伦理学,研究具体个体或团体相信什么并且如何开展行动;第二,是指社会学家研究伦理学,包括调査民意、观察行为、审查职业协会制定的文件,并且掲示形成工程伦理学的社会动力。从工程伦理学的概念界定来看,规范意义上的工程伦理学强调从伦理角度审视工程,促进工程与伦理的结合性;描述意义上的工程伦理学注重强调工程活动的伦理价值。当然,无论是描述意义还是规范意义,都强调从伦理学角度来探讨工程中的伦理问题,研究工程主体的道德价值,探讨工程决策、政策、活动的道德正当性。可见,工程伦理内涵要求工程专业学者和伦理学家的合作研究,促进伦理学和工程学的跨学科研究。
自上世纪70年代工程伦理学在美国产生时起,其充分运用、实施跨学科研究和教育教学,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产生了多学科的研究团队,并且许多资金也用来发展工程伦理研究项目。1978—1980年关于哲学和工程伦理学的国家项目由罗伯特?鲍姆(RobertBaum)领导,由国家人文学科基金(NDH)和国家科学基金会(NSF)支持,18位工程师和哲学家组成的团队参与了这一项目,其中每个人都探讨了工程中被忽视的伦理问题[2]。20世纪80年代,在各大工程社团资金的资助下,许多学者对于诸如美国电子电气工程师协会(theInstituteofElectricalandElec?tronicsEngineers,IEEE)、美国机械工程师协会(theAmericanSocietyofMechanicalEngineers,ASME)、美国化学工程师协会(theAmericanInstitutionofChemi?calEngineers,AIChE)等工程社团的历史进行了专题研究同时,哲学家和工程师也联合起来书写了工程中的伦理问题,例如,由哲学家(Martin)和工程师(Schinzinger)所出版《工程中的伦理学》(EthicsinEngineering),以及由两位工程师(Harris与Rabins)和哲学家(Pritchard)出版的《工程伦理学》(Engfnem'ngEthics),这些都是合作发展的典范。
着名工程伦理学家M?戴维斯(MichaelDa-viS)W认为美国工程伦理应该加强研究技术的社会政策与社会境域等问题,指出应该从组织的文化、政治环境、法律环境、角色等6个方面进行探讨,在工程伦理学的教学过程中应该也从历史学、社会学和法律等方面阐述工程决策的境域。哈里斯也认为在跨学科研究中应该把STS和技术哲学融人到工程伦理学研究中,更需要关注技术的社会政策和民主商议,从更宏观的角度来研究工程伦理学。
1985年,工程与技术认证委员会(theAccredi?tationBoardforEngineeringandTechnology,ABET)要求美国的工程院校必须把培养学生“工程职业和实践的伦理特征的认识”作为接受认证的一个条件。2000年,工程与技术认证委员会制定更为具体的方针,当前工程院校正在按照这些方针来操作。美国工程伦理学研究和教学大力推进跨学科研究工作,有力地推动了工程专业类学生对工程的理解和认识,明确工程专业责任,提高了道德敏感性,提高了工程职业素养。正如美国国家科学院、国家工程院[6]在《2020年的工程师:新世纪工程学发展的远景》中指出,工程师应该成为受全面教育的人,有全球公民意识的人,在商业和公众事务中有领导能力的人,有伦理道德的人。
2.2 美国国家环境与社会综合研究中心成为跨学科研究平台运行的重要参考
2011年8月2日,美国国家社会环境学综合研究中心(NationalSocio-EnvironmentalSynthesisCen?ter,SESYNC)(美国首个部级跨学科研究中心)在美国马里兰大学建立。该中心由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拨款2750万美元建成,将致力于研究水资源、粮食生产、生态系统以及人类活动对环境造成的影响,旨在为当前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寻求政策方面的解决方案该研究中心的组织结构如图1所示。
(1) 任务与宗旨:国家社会环境综合研究中心将推动可操作的综合研究以及与社会环境系统的结构、功能和可持续性相关的教育工作等。
(2) 理念与价值观:研究中心的价值观是,今天的环境问题只能通过自然科学家、社会科学家和政策制定者一起合作,在区分优先的以及能够合作研究问题的基础上才能解决。解决这些问题将需要一个联合体,把最基础的、“发现”动力的综合研究结合起来,而这些“发现”动力的研究也将与定向的、平移的知识联系起来。只有当不同研究团队的理念、观点和创新得到技术和组织的支持并发展时,最有效且最先进的社会环境综合研究成果才能诞生。国家社会环境综合研究中心将提供支持,包括基本的运算和运行支持,而这些支持也能够满足社会环境综合研究的发展要求,以推进创新的方法和日益扩大的不同领域的研究。
(3)合作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为马里兰大学研究中心提供支持,另外的支持来自于马里兰大学环境科学研究中心(CenterforEnvironmentalScience,UMCES)以及未来资源学研究中心(Re?sourcesfortheFuture,RFF)。国家社会环境综合研究中心(SESYNC)支持安纳波利斯(Annapolis,MD马里兰首府)的研究人员从事合作研究活动以及位于华盛顿D.C.的未来资源学研究中心工作人员的研究工作。其他的合作者主要集中于核心建议的提出与描述,这些合作者包括社会科学家、教育家、计算机专家和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家。他们来自于密歇根州立大学(UniversityofMichigan)、马里兰大学先进计算研究院(UniversityofMarylandInstituteforAdvancedComputerStudies(UMIACS))、赫尔姆霍茨环境研究中心(HelmholtzCentreforEnvironmen?talResearch-UFZ(Germany))(德国)、哥特堡大学的环境发展研究中心(EnvironmentforDevelop?mentInitiative(EfD)altheUniversityofGothenburg(Sweden))(瑞典)、凯里生态系统研究院(CaryInstituteofEcosystemStudies)、拉德特大学(GallaudelUniversity)、华盛顿州立大学一温哥华(Wash-ingtonStateUniversity-Vancouver)、州立柯平大学(CoppinStateUniversity)。
(4)操作与运行:为应对环境与社会的挑战,聘请包括博士后、休假研究员、研究生和本科生实习等人员进行“短期课程”、“研讨会”等活动,其中主要是通过两个核心方案促进中心的运行与管理——专题研究与风险投资公司。
1) 专题研究:是个人的综合项目,涉及到一个或多个地区,而仅仅研究一个主题的关键问题。SE-SYNC在推动团队合作过程中选择多个主题,每个主题都能带来一定的投资效益。同时,研究中心将持续研究2~3个主题。专题研究的做法提供一个战略的视角,促进引导在研究主题上的合作研究。这一专题研究将努力建立可操作的科学,促进合作学习,共享数据、计算和可视化工具。这一研究将全部集中于提高个人研究成功的同时利用一个主题研究活动,以实现更大的整体效果。这一专题性构架提供一个机会,给予不同的研究人员一个共同点,关注时间和空间上的利益问题。
2) 风险投资公司:在项目研究中,这些企业能够快速发展起来。他们不必依赖于当前的研究主题,而更关注新颖、创造和时效。虽然企业研究项目风险高,但潜在的回报也高。他们善于抓住社会发展的迫切需求,开发新工具或新方法以推进企业进步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