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探索 > 【科协改革攻坚】山东省科协:精准服务 协同创新 探索科技经济融合发展新路子

【科协改革攻坚】山东省科协:精准服务 协同创新 探索科技经济融合发展新路子

【科协改革攻坚】山东省科协:精准服务 协同创新 探索科技经济融合发展新路子自中国科协启动“科创中国”建设以来,山东省紧紧抓住这一有利契机,结合实际、培育试点、强力推进。

自中国科协启动“科创中国”建设以来,山东省紧紧抓住这一有利契机,结合实际、培育试点、强力推进。刘家义书记、李干杰省长、杨东奇副书记、凌文副省长等省领导分别对“科创中国”建设工作作出批示、提出要求。山东省科协认真落实中国科协部署和省委、省政府要求,主动作为,勇于攻坚,推动“科创中国”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一、以“科创中国”试点市建设为引领,探索科技经济融合发展新路子

省科协利用“2020年度中国科协年会”机遇,召开了全省科技经济融合推进会,中国科协和省政府领导、23家省直部门、全省16市政府分管领导参会。省科协把“科创中国”作为重中之重持续推动,通过召开“科创中国@山东”建设工作会议,在全省科协系统动员部署“科创中国@山东”建设工作。中国科协向山东省政府致感谢信,指出山东省整合项目资源,积极探索创新,打造科技经济融合“样板间”,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山东模式。

(一)找准定位求实效,探索科技经济融合济南路径。一是坚持联合协作。市级层面汇集整合在产业支持、科技创新、人才发展、创业扶持、金融服务等方面的扶持政策,将济南“人才新政30条”“高校20条”“科技新11条”“工业强市实施意见”“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40条”等政策嵌入“科创中国”创建工作,发挥政策的最大效用,积极创造条件推进各类创新资源在济南市落地,形成浓厚的“科创中国”创建氛围。二在探索“135”对接模式。即针对1个创新需求,争取国家、省、市三级学会资源匹配,对接5名相关领域专家促进问题解决。三是推动济南园区企业与省级学会建立紧密合作关系。省级学会本土本乡,人员熟、情况清,方便沟通联络,对上能够协助联络国家级学会,对下能够直接服务济南企业。

(二)搭建创新平台,构建服务“四链合一”创新生态青岛样板。一是构建“科创中国”协同推进体系。成立青岛市“科创中国”试点城市建设工作推进专班,形成了科协、科技、工信、民营经济等部门横向协作,市、区市、功能区纵向联动的协同推进机制。二是打造“科创中国”创新发展生态。通过出台《青岛市“政产学研金服用”创新创业共同体管理暂行办法》《关于促进产才融合发展的若干措施》等文件,明确科技企业、创新平台、科技攻关项目的支持措施以及项目、人才等落地我市的激励措施,营造良好的“科创中国”创新发展生态。三是集聚高端人才开展科技服务。超过230余位院士链接青岛,带动一批高端项目落地,区市、功能区、企业等与有关全国学会等签订24项合作协议。率先建立半岛科创联盟,打造区域创新共同体;会同全国学会和国内高校院所成立了智慧农业创新联合体;成立工业互联网、海洋科技、智能装备等创新联盟以及会地联合创新中心、服务中心等产学研融通组织15个。

(三)突出“三新”、强化“四全”,打造“科创中国”泰安模式。一是坚持高位推动,构建工作推进“新机制”。市委、市政府不断强化领导、加大投入,全力以赴优化科技创新“软环境”。二是注重供需匹配,探索会地合作“新路径”。坚持把创新驱动作为推动新旧动能转换的“强引擎”,科技、人才良性互动,企业、产业紧密对接,建立供需清单,组织精准对接,搭建合作平台。目前,与52家全国学会建立联系,建立实体化服务平台34个。三是强化智力支撑,培育科技创新“新动能”。创建中国科协海智计划山东(泰安高新区)工作基地,建立一批全国学会、省级学会服务站,与100多位知名院士、专家建立密切合作关系;依托中国科协创新驱动科技成果转化中心泰安分中心推介科技成果240项,中国科协创新资源服务企业达到715家,新增专利300余项。四是坚持“全域推进、全产业对接、全链条服务,全程跟进”的工作理念,以平台建设为载体,以高层次学术交流活动为抓手,以项目合作为切入点,确保“科创中国”试点市建设落在实处。

二、以学会创新发展工程为载体,探索科技经济融合发展新模式

2016年以来,省科协与省财政厅共同设立了学会创新发展和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创新驱动发展助力工程,培育创新争先学会和组织学会精准对接服务园区企业技术需求。截至2019年,组织技术咨询、技术攻关、学术交流、人才培训等服务952次,受益企业、机构871家,达成合作协议579项,落地项目148项,形成了学会服务工作站、专利技术推广应用、智库人才引进培养等服务模式。2020年,省科协结合“科创中国”建设,在实施学会创新发展工程中对接全国学会资源,助力市县“双招双引”、主导产业技术攻关、协同创新平台建设等,鼓励支持20个省级学会创建创新争先学会,组织开展20项助力创新驱动发展行动,服务25个协同创新基地发展。据不完全统计,2020年度举办高层次学术活动80多次,学会承接政府职能开展的社会化服务项目达237项,组织院士专家开展技术服务52次,达成合作协议93项,为推动全省科技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发挥了助力作用。

(一)实施创新争先学会工程,为服务科技经济融合夯实基础。坚持培育一流学会和发挥学会作用相结合,通过评选创新争先学会,引导省级学会打造学会党建、学会改革、智库建设、学术交流、科技类公共服务、科学普及、双创活动等重点工作品牌项目,培育党的领导有力、组织架构健全、体制机制完善、运行管理规范、发展充满活力的省级学会。推动省级学会秘书长专职化、秘书处实体化建设,优化学会环境、提升学会能力,为科技经济深度融合贡献科协力量。

(二)实施助力创新驱动发展行动,助推科技经济深度融合发展。创驱行动围绕全省“十强产业”,瞄准区域重点发展的科技需求,找准产业转型升级中的科技难点、痛点和堵点,组织专家开展技术指导、咨询和研发,提供产业前沿发展趋势、产业升级技术路线图,合作开展技术难关。创驱行动的实施中引导省级学会与地方科协、企业建立紧密联系,探索形成了学会服务工作站、学会企业协同创新联盟、政产学研用协同发展、基地共建等多种服务模式,初步形成因地制宜、形式多样的网络化工作格局。

三、以示范带动为牵引,努力开创科技经济融合发展新局面

(一)发挥济南、青岛、泰安三个试点市的示范带动作用。聚焦重点县市区或重点产业园区,多形式对接引入全国学会资源,积极开展学术交流、技术攻关等活动,推介落地一批先导技术、一批产学研融通组织,带动更大区域产业和经济发展。通过三个试点市的示范引领,开展典型模式和成熟经验的示范推广。围绕黄河流域可持续发展国家重大战略,发挥山东半岛城市群龙头作用,努力打造产业聚集程度高、产业带动力强的创新枢纽城市。

(二)创建以技术交易为核心的科技经济融合新平台。按照“对接全国学会、构建长效合作机制、引进高层次人才、落地协同创新平台、提升产业发展质效”的工作思路,按照“全力搭平台、聚人才,争取把更多技术人才、创新创业企业、科技创新资源导入山东,促进科技经济深度融合”的目标要求,创建山东技术交易平台,培训一批技术经纪人,建立一支技术交易队伍,推动山东技术成果交易平台与“科创中国”平台链接,实现技术交易的规范化、市场化、规模化、网络化。

(三)打造聚焦产业、精准服务的产学研新品牌。围绕创新型省份建设中基础性、关键性的重大科技课题,支持省级学会和地方引入国家级高端学术资源,发挥学术创新对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打造世界海洋科技大会、中日韩工程技术大会等国际学术品牌,做强山东省科协年会、泰山科技论坛,以学术创新服务产业发展。以科技成果评价、学会设奖、团体标准研制为重点,引导学会拓展公共服务职能。加强学会工作与高校、企事业科协的融合,推动企事业科协增强服务能力,促进人才聚合、要素整合、创新融合,壮大产学研合作网络。

上一篇: 《星际探索豆瓣》天堂资源最新版
下一篇: 星球生存探索游戏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