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研究性学习案例研究----历史教育论文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计划》中,首次提出了“研究性学习”的概念。从此,“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崭新的学习方式,在全国从高中到小学课程改革的实践中被广泛地运用,取得了丰硕的成果。2000~2003第二轮高中课改的三年中,我市高中历史教师认真学习钻研《历史教学大纲》的上述要求,更加重视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能力,将教学改革的重点集中到教师的教学方式与学生的学习方式的转变,涌现了一批比较成功的教学案例,初步积累了一些宝贵的经验。本文拟介绍四个比较典型的案例,并从课程实施的角度作一些分析。案例一2000婺源县天佑中学高一年级的学生在历史课中学习了《五四爱国运动》。课后,他们围绕《历史教学大纲》中提出的研究课题“如何看待五四精神”,在全年级同学中进行了一次历史小论文比赛,收到参赛作品80多篇。评选出一二三等奖以获得一等奖的八位同学组成了研究性学习课题组,对五四精神进行深入研究。他们在历史教师代写论文的指导下,以《五四运动学生行为背后之思想核心》为主题,对同学们撰写的小论文进行了归纳小结;在全校同学中进行了问卷调查;查阅了大量关于五四运动的历史资料;访问了六七位校内外专家在对所获得的各种信息进行整理分析之后,以《五四运动中学生之公民观念和主体意识为我所欲撰写了结题论文,并在2001日这一天向全校同学发出了《倡议书》。
2001年秋季,该课题被推荐参加全市高中研究性学习优秀课题展示会,获得一等奖。分析:本案例中,“如何看待五四精神”就是《教学大纲》中提出的研究性课题。对这个问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提出很多种看法。该校发动高一全年级的学生就此进行历史小论文比赛,征集的作品中就有数十个结论,比如爱国主义精神、反帝反封建的精神、民主与科学的精神等等。按说作为一次课外活动,这个结果已经是令人满意的了。而该校老师能够把获得一等奖的八位同学组成研究性学习课题组,对这个问题进行更深入的研究,这就大大调动了同学们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课题组先对同学们撰写的小论文进行了归纳小结,从数十种观点中筛选出“五四运动学生行为背后之思想核心”作为研究的主题,从而锻炼了他们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然后他们就此问题在全校同学中进行了问卷调查,寻找当代青年学生与五四时期先进学生之间的思想差距;同时查阅了大量关于五四运动的历史资料,访问了六七位校内外专家,从而学到了不少收集信息的方法(查阅文献、调查、访谈等)最后,他们对所获得的各种信息资料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和分析,提炼出“公民观念和主体意识”作为他们的论点,撰写出结题论文,这就锻炼了他们处理和运用信息资料、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案例二2001月初,新闻媒体报道:日本文部省审查通过了日本右翼势力歪曲篡改侵华历史的中学历史教材,即“日本教科书事件”。当时我市各学校高一年级的历史课正在学习《抗日战争》这一章。玉山一中决定把这一阶段的历史课与“日本教科书事件”联系起来,引导学生关注时政热点,增强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在进行《日本帝国主义在沦陷区的殖民统治》这一节的教学前,教师把学生分成几个组,分别从政治、经济、文化、军事方面,去收集当年日军在沦陷区实行殖民统治的资料,以及沦陷区人民反抗斗争的资料。各组同学通过各种渠道,收集了大量的文字、图片、声像资料,然后经过认真的筛选和整理,提取有效信息,形成了各自的研究报告,并由学生中的“计算机高手”做成了网页文件。正式上课时,老师只讲述了该节教材的第一段(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时间只有几分钟。然后4个小组的学生代表分别向全班汇报展示各自的研究成果,用大量的图片、数据、视频片段等,从政治、经济、文化、军事方面,深刻揭露了日本帝国主义在沦陷区实行殖民统治的滔天罪行。第组同学以同样的方式,展示了沦陷区人民反抗斗争的情况。各组汇报展示后,要回答其他同学的咨询;他同学对所展示的内容也可以进行质疑和补充。
课的最后,全班同学还围绕“日本教科书事件”进行了近分钟的讨论,以“勿忘国耻”四个字揭示了全课的灵魂。这节课已于2001月初中央新闻单位采访团10多名记者在玉山一中采访时听了这节课,给予了高度评价;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期间,中央教育电视台在“教育新闻联播”分析:本案例不是《教学大纲》中提出的研究性课题,原本只是高中历史教材中一节普普通通的课,按传统的教学方法,一课时就解决了。之所以采取“研究性学习”的方式来进行教与学,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当年的“日本教科书事件”。这个事件是当时的一个时政热点。历史教育不能就历史论历史,因此,引导学生关注时政热点,是历史教学的一个重要原则。本节课发动学生针对“日本右翼势力对历史的歪曲和篡改,就大大丰富了教学内容,也使本课在德育目标方法比传统的教学提高了一个层次。二是探索在教材框定的教学内容中,如何有效地渗透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方式。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理想的学习方式,在课外可以在课堂内能不能用代写论文?怎样运用?从课程实施的角度来说,这个问题是本节课所关注的重点之一。课前,教师对本节教材的内容进行了灵活处理和重新整合,精心构建了四个教学板块,并把其中两个板块的内容分解成五个子课题。
然后学生自愿组合,形成了若干个学习研究小组,每组承担一个子课题。各组学生主要利用“五一”长假的课余时间,采取组内合作的方式,自主收集资料,自主处理信息,自己动手制作课件、撰写演讲形成自己的研究报告。这个过程,与大多数人文学科研究性学习课题所采用的方法是一致的。接下来的问题就是,研究性学习的成果如何进行表达、交流和展示,同时又满足“班级授课”和“完成课时教学任务”两个前提条件。本节课运用师生多维互动、全班交流合作的模对四个教学模块采取了不同的教学方法。将研究性学习引进历史课堂教学,必将彻底改变学生的学习方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和运用学习和认识历史的基本方法,增强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能力,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能力。案例三高中《中国近代现代史》下册教材中讲到了皖南事变,也讲到了国民党的独裁和特务统治。皖南事变后,被国民党俘虏的新四军官兵包括叶挺军长的去向,自然会成为学生所关心的问题。2002上饶县中高一18班的同学结合历史课的学习,开展了关于“上饶集中营调查”的研究性学习活动。参加课题组的位同学,先是来到上饶集中营旧址参观和进行实地考察,摘录资料和拍摄照然后他们用了几周的课余时间,在校图书馆查阅资料,又在校微机室上网收集了大量的资料;后来他们又--采访了上饶师院史地系的专家和烈士陵园的义务讲解员。
最后他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对所收集的各种资料进行了分类整理,撰写出题为《上饶集中营调查》的结题报告,全文近7000附有10片。文章内容分为八个部分:上饶集中营的由来;上饶集中营的范围;上饶集中营的特点;集中营罪恶种种;革命志士们的斗冲出牢笼;集中营部分革命者的英勇事迹 月的全省高中研究性学习成果展示会。 分析: 如果说前面两个案例属于历史学科课程内的研究性学习, 那么 本案例则属于以历史为主导学科的课外研究性学习活动。高一历史 教材下册在讲到国民党的特务统治时, 直接点到了上饶集中营。作 为生在上饶、长在上饶的学生, 对上饶集中营也不陌生。教师充分 利用这一课程资源, 组织有兴趣的学生对上饶集中营进行比较系统 的研究, 这是非常明智的。 本案例给我们最大的启示是, 高中历史教学也要充分利用和积 极开发课程资源。最新颁布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中 指出:“凡是对实现课程目标有利的因素都是课程资源。历史课程资 源既包括教材、教学设备、图书馆、博物馆、互联网以及历史遗 址、遗迹和文物等物质资源, 也包括教师、学生、家长及社会各界 人士等人力资源。”开发利用这些课程资源, 不仅大大拓宽了历史 教学的内容和视野, 而且改变了教师就教材讲教材、学生从书本到 书本的教与学方式, 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提供了广阔 的空间。
再进一步说, 每一个地方都有自己的历史。学校如果能够 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开发当地的历史课程资源, 必将大大激发学生的 学习积极性, 促使学生主动关心身边的历史, 乐于参加当地的历史实 从而增强学生的历史意识(如历史自豪感、历史责任感等等), 这对于实现历史教育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课程目标, 是极为有利的。 案例四 2002 年春季, 笔者观摩了上饶市第一中学高三文科全体 同学参加的一次报告会, 由该年级的一位女学生主讲“巴以问 题”。讲述的内容包括: 从中东看巴以( 包括自然地理和人文地 冲突“源”来如此;四次中东战争; 中东和平进程; 核心问题;美以关系剖析; 哲学思考; 当前局势; 启发和警 和平的出路。整场讲座长达一个半小时,资料翔实, 观点鲜明, 到会的师生都感到讲得全面透彻, 效果很好。类似的活动该校进行 过多次, 内容有“台湾问题”“日本问题”“2008 年北京奥运”等 等。2002 年高考, 上饶一中文科取得优异成绩, 刘黎君同学获得全 省文科第一名, 而她正是该校“研究性复习”活动的骨干之一。 分析: 在本课题的研究过程中, 我们认为高中历史教与学方式的转变, 对不同的年级应该有不同的侧重点。
比如高一年级, 由于是必修课, 应强调教学的基础性, 倡导教师指导下的自主学习, 要求学生掌握基 本的历史学习方法, 并通过做研究性课题, 初步体验历史学习的过程, 形成基础性学力; 高二年级针对文科选修课的特点, 在教学中要加强 拓展性, 进一步深化探究式学习,强调中外联系和横向综合, 着重培 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高三年级在文综高考的背景下, 应强调教学 的综合性, 学生也要掌握综合性学习的方式, 加强学科内和跨学科的 综合学习。 上饶市一中 2002 届高三文科班在进行政、史、地综合科目复习 师生共同从重大时政和社会热点中选择专题,其中部分专题由老 师开设讲座, 另一部分则由同学们自由组合, 自主拟订提纲, 自己动 手收集资料,整理成文后向全体同学进行讲座, 老师仅作一般的指 导、点拨、修正和补充。当年采取过类似做法的还有鄱阳一中、铅 山一中等学校, 有的老师称这种方式为“研究性复习”。高三学生 面临着高考的巨大压力, 自主进行“研究性复习”会不会耽误时间, 影响高考?这是许多校长和老师、学生和家长非常担心的问题, 风险 的确很大。按传统的做法, 高中教学尚且由老师一手包办, 高考复习 更是由老师一统到底, 怎么可能让学生去“自主复习”呢?! 本案例还启示我们, 高三年级的历史课不是改变教与学方式的 禁区。不管是上新课还是高考复习, 同样可以采取“自主、合作、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