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探索 > “科技考古”研究的意义及其学科定位.doc

“科技考古”研究的意义及其学科定位.doc

“科技考古”研究的意义及其学科定位.doc“科技考古”研究的意义及其学科定位“2008 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论文 “科技考古”研究的意义及其学科定位 技考古”的内涵,并对其进行学科定位的基础上予以拓展。

科技考古研究的意义及其学科定位“2008 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论文 “科技考古”研究的意义及其学科定位 技考古”的内涵,并对其进行学科定位的基础上予以拓展。[关键词]“科技考古”研究;内涵界定;学科定位;科技史 “科技考古”这一概念是北京大学教授严文明先生在其《走向 21 世纪的中 考古学》一文中首次明确提出并做系统论证的。此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教 张忠培先生从科学技术史研究的角度提出了对“科技考古”的界说。后来, 国众多的专家、学者围绕“科技考古”相继发表了一系列的专题研究论文,并有 学者出版了有关“科技考古学”的学术专著《科技考古学概论》。近年来, 尚需通过进一步总结和阐述以取得广泛的认同。鉴于“科技考古”与技术史研究 的密切关系,对考古学发展有重要的意义,故将“科技考古”略加探讨,意在 引发话题,以期同道共鸣,方家指教,推动“科技考古”相关问题的研究进一 深入。一、“科技考古”研究的意义 不断发展变化的科学技术是考古学研究发展永不枯竭的源泉和日新月异的 主题,“科技考古”问题的研究从根本上来说是顺应了当代科学技术发展变 考古学研究提出的要求。众所周知,早在20世纪90 年代前期,中国社会科学 作者简介:林昆勇(1976?),男,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社会科学院助理研究员,北京科技大学科学技 术与文明研究中心博士生。

E-mail: nnskylky@163. 北京。1 趋势,为加速 我国考古现代化、科学化进程,于 1995 年成立中国社会科学院考 古研究所科技中心。近年来,科技考古得到迅猛发展,在学术界产生了重大影 的挑战,科技考古与考古学关系、科技考古与考古学发展的整合问题等备受学术 界关注。2001 19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举办了“考古学 同时介绍了中国考古学的发展历程、目前的学科地位以及考古学处理与其他学科 关系时应注意的问题。并且还讨论了科技考古在考古学中的定位、科技考古 人才 培养等问题。科技考古作为考古学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直接服务于 果,并且用主证、旁证、反证相互证明,做出结论。显然,科技考古不仅是考 古学的当然组成部分,而且已成为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中不可分割的 组成 部分。于是我们可以看到,科技考古的一端联结了考古学,另一端联结了人文 会科学和自然科学,成为沟通考古学与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之间的极其重要 的一环,成为人类古代文明和现代文明的融合体。概而言之,“科技考古”研 究问题的提出,对我国考古学的繁荣与发展,无疑具有方法论的重大启迪意义。 “科技考古”是一个创新性的概念,体现了我国专家、学者对考古学研究的 与时俱进的科学研究品质。

这种与时俱进的科学研究品质,我们可以从严文 生和张忠培先生分别各自在《走向21 世纪的中国考古学》和《浅谈考古学 然科学的关系》中对“科技考古”深入研究的叙述中表述得很清楚:“科技考古” 概念确实是创新性的概念,这种创新并不是以突发其想的“头脑发热”所做 握。在“科技考古”概念创新的背后,是严文明先生、张忠培先生等前辈在考古 学实践发展深入研究后与时俱进的强烈呼唤。这种呼唤,也透射出严文明先 张忠培先生等研究者崇尚科学、追求真理的理论探索勇气。他们自觉承担起学术 理论研究的历史使命与社会责任,为推进考古学的繁荣发展而不懈努力。 作为一种开拓与创新,“科技考古”研究发展了考古学学科,因而也丰富了 考古学的知识体系。在考古学发展的进程中,尤其是 20 世纪 50 年代以来, 我们 人类应用自然科学方法解决考古问题取得了很大进展,考古学进入了技术革新时 期。考古学上应用的现代科学技术种类繁多,牵涉到数学、物理、化学、生 和现代“科技”概念在现代考古学发展进程中的产物,正是“由于现代科学技术 在考古学方面的广泛应用,出现了许多过去从来没有或者仅有萌芽的研究领 地质考古等;从研究的内容和方法来看则有所谓实验考古、环境考古、农业考古、 科技考古、陶瓷考古、冶金考古、植物考古、动物考古等等。

其结果不仅是 大大 拓展了考古学研究的领域,而且大幅度地提升了考古学研究的准确度和研究 次?提高了考古学科学化的程度,从而使考古学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其实,“科技考古”研究在拓展考古学理论发展的边界的同时,也丰富了考 古学理论创新尤其是考古学实践创新的技术内涵,为后者提供了某种方法论 和发展提供了一种历史性的机遇和现实性的可能。二、“科技考古”的内涵界定 在“科技考古”概念正式提出之时,北京大学教授严文明先生在其《走向 21 世纪的中国考古学》一文就对“科技考古”的内涵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界 他在《走向21世纪的中国考古学》一文中作过这样的概括说明:科技考古应 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个方面是对古代科学技术的研究,如冶金、陶瓷、纺织、造纸、天文历法、农业科学等方面都有不少研究成果;另一方面是现代科学 技术 在考古研究上的应用,如各种测定年代的技术、探测技术、成分分析、制造 工艺 研究、保存科学研究、动植物遗存研究、孢粉分析和植硅石分析、环境考古 等等。” 严先生在此后发表的专论中,对“科技考古”研究大体上遵循的也是这种研 表明,狭义理解是对“科技考古”研究的具体的、一般的、个别的分析。另一个 研究路径是依托现代科学技术的考古研究,作广义的理解,从分析具体的、一 学研究、动植物遗存研究、孢粉分析和植硅石分析、环境考古等等。

”广义 但同时也使“科技考古”的内涵在“外延”中变得模糊起来。不过,严先生似乎 已经注意到了这一点,他就把“科技考古”的狭义理解和广义理解有机地统 一起 来。这样“科技考古”概念内涵的统一性就赋予了“科技考古”概念的活力 然而,“科技考古”究竟是什么的问题似乎依然存在,需要进一步探讨。在一般科技史研究的视阈里,“科技考古”属于科技史研究的范畴,就是科技史 究的一部分,因此,关于“资料的形态,不是区分学科的依据”。北京故宫博 物院教授张忠培先生从科学技术史研究的角度阐明:科技考古不应视作考古 学、动物考古学、冶金考古学及科技考古学,只是从物质遗存中发现了新的信息, 拓宽了业已存在的农业史、古植物学、古动物学、冶金史和科技史的研究领 增进了对所研究领域的了解。”张先生对“科技考古”概念内涵的理解,从 “科技考古”与考古学的渊源存在。事实证明了严先生的远见卓识。随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前所长夏 鼐先生坚持“两手抓”(一手抓考古测年技术的研究;一手抓古代科学技术史 研究)推动了中国科技考古的稳步发展。夏先生依托自身在古代科技史研究领域 的独到造诣,在深入探讨考古发现的古星象图、阿拉伯数码幻方与古代丝织 问题的基础上,高度重视与科技史有关的考古新发现,特别强调考古学家和 技工作者进行携手协作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夏先生身体力行,在实际工作中认真 践行自己的发展理念。在 20 世纪 50 年代出现碳?14 测年技术之初,夏先生 见到碳?14测年技术必将对考古学研究产生重大影响,于是及时在《考古》 文向国内介绍该技术,并开始着手致力组建中国第一个考古年代学实验室,后由 仇士华先生与蔡莲珍先生主持,经过他们的不懈努力,1965 年中国考古年代 实验室成功测出第一批碳?14考古年代数据。后来,由陈铁梅先生学习借鉴 国牛津大学考古和艺术史研究实验室(ResearchLaboratory Archaeology[10] Art)创办的成功经验,并亲自主持组建北京大学考古 学系考古年代学实验室。到20 世纪70 年代中期,在夏鼐先生的悉心指导和 大力 推动下,我国科学工作者开始系统地采用现代科学实验技术检测分析考古出 和越王勾践剑表面纹饰等等。夏鼐先生对科技考古的重大贡献,得到了美国研究 中国科技史的知名专家席文(N. Sivin)的高度评价:“夏对技术史的兴趣在 大程度上推动了中国考古学家对技术史研究的重视,并促使他们愿意同技术史家 [11] 合作开展对古文物的研究。” 三、“科技考古”研究的学科定位 如果对“科技考古”可以作如以上所述的界定,那么关于“科技考古”的学 科定位问题是否就可以迎刃而解了?“科技考古”既不是一般考古学范畴, 畴体系。

作为一个特定的范畴,“科技考古”应归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范畴 体系,再具体一些,归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之间的交叉学科范畴体系。要确 “科技考古”的学科定位,重要的是厘清“科技考古”学科定位的认知路径。(一)赋予“科技考古”以特定的内涵和边界及普遍适用的价值形式,防止 将“科技考古”作绝对化与神圣化的理解 这应是为“科技考古”研究进行学科定位的首要问题。继20 世纪50 年代, 英国牛津大学考古和艺术史研究实验室成立之后,70 年代初,英国皇家学会

上一篇: 初中历史教师资格证怎么考?
下一篇: 专栏征稿丨找回公共管理研究的历史视角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