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教育水平的不断推进,初中历史课堂中的提问环节愈发受到重视。有效的提问方法对于初中生历史成绩的提高、历史兴趣的培养有着很大的帮助。众所周知,课堂提问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课堂上进行提问,可以增加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历史教学过程中去,也可以使老师更加有效、简洁地对学生进行教导。本文通过对初中历史课堂提问方法的研究,总结出三种有效的提问方法。
一、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
有效的提问可以开发学生的思维,使他们快速形成历史学习的逻辑思维,对于他们历史成绩的提高也有着莫大的帮助。初中生正处于一个不大不小的年龄,他们活泼可爱,如果强制灌输给他们理论上的知识恐怕达不到好的效果。因此,在初中历史教育中,要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欲望,合理引导学生认识历史的妙趣所在。我们需要引导初中生们体验探究的过程,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其实践能力。积极为初中生们创设情景,以便于提问的展开,让同学们在探索的过程中获得知识。教师要以教材内容为基础,精心设计学习情境,要讲求难易结合、层次分明,选择一些有趣的话题,带领全班同学们一起讨论,讨论之后老师提出提前准备好的问题,由学生回答。良好的教学情境是开展提问环节的基础奠定。如何具体地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是一个值得深思的事情。其实这件事说来也非常简单,只要我们可以找到合适的切入点,然后抛出问题,提问这个环节就可以进行的自然而然。例如在学到美国南北朝战争时,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给同学们播放一段《乱世佳人》的电影片段,大家都知道,这个影片是非常有名的一个作品,而且故事的背景就是南北战争。选取合适的片段,如片首斯佳丽在参加聚会,午休时偷偷溜出去听到了一群男人在谈论对战争的想法。让同学们看完这个片段,老师就可以提问这样的问题:从电影片段里分析美国南北战争的爆发原因是什么?当时美国南部的经济、政治状况是怎样的?这样一来,同学们很自然地就去思考这两个问题,比直接提问的效果要好很多。
二、根据情况适当提问
根据情况适当提问是指老师在提问前要了解班上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状况,然后根据这些状况提出适合其回答的问题。同学们会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出现不同程度的差异,而这些差异主要表现在成绩、课堂活跃度等方面。有些同学对历史兴趣比较大,学习动力就高,成绩高一些,在课堂上也有自信发言或与老师讨论交流。也有一些同学,接受知识比较慢,成绩相对低一些,因此自信心不高,不敢在课堂上主动提问或者举手回答问题。这种情况下,教师就要做到因人而异,开放提问。成绩差一点的学生更需要得到老师的重视和鼓励,切不能心存偏私,只向成绩好的孩子提问。老师要根据被提问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适合其回答的问题。不能过难,也不能过于简单。对于成绩相对较低的同学,要加以照顾,可以先提问一些简单的问题,调动他们的积极性,鼓励其参与课堂提问。那么对于成绩较高的同学,可以提问一些扩展性思维的问题,重点在于激发他们深入探究的兴趣,积极思考。有的时候,一道历史问题可以根据所占角度的不同,有不同的见解,对于有不同见解的同学,也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而对于没有回答对问题的同学,千万不能斥责,要帮助他们分析是哪一步出现了错误,并给予适当的安慰和鼓励。总而言之,就是要让每一个同学都参与到课堂提问中去,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自己的存在感。例如在讲到日本明治维新时,老师提出:日本历史上两次重大改革对日本社会有何影响?试比较日本明治维新与俄国1861年改革的异同点?这些问题考验的是同学们的发散思维,老师也可以让学习程度相对好一点的同学来回答,当然也需要鼓励成都不好的同学认真思考。
三、有目的性地提问
提问是为了更好地帮助同学们发散思维,形成正确的学习逻辑,以便提高初中生的历史成绩。因此,课堂上提问问题,必须要经过老师的精心设计,这些提问出来的问题需要具有目的性,要知道为什么提问这个问题,提问这个问题有什么效果。老师应做到依据学生性格、成绩差异、教学内容等方面,精心地列出该提问的问题。设计问题的时候要根据学生情况,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知识的程度,要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提问问题的时候,要做到循序渐进,一步一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从浅到深、从外到里。同时也要结合学生的个人情况,在上面第二条有提到,要因人而异。提问的内容要紧紧抓住课本内容,以课本内容为基础,可以适当做一些课本之外的引申拓展,旨在帮助同学们加深对教材中知识的印象。以鸦片战争和第二次鸦片战争为例,老师对同学们提出这样的问题:“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继续和扩大”表现在哪些方面?这个问题的目的在于引导同学们从原因、规模、时间、后果等方面,对鸦片战争和第二次鸦片战争进行比较,加深同学们对这两个章节的印象。有效的课堂提问可以帮助同学们更加深刻的认识历史,学习知识。高品质的提问技巧对于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质量也有莫大的影响。因此,提高初中历史课堂的提问技巧,需全面提上日程。以上建议希望可以起到参考作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