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夫之(1619.10.7-1692.2.18),湖南衡阳人,中国明末清初思想家、学者和诗人、词人。晚年隐居石船山,故后人称之为“船山先生”。由其本人所阐释和建构起来的学术思想体系及其后人对船山思想和精神研究成果的总和被称为船山学,是中华国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船山学不仅是中国人民的历史遗产,而且是全人类共同的思想财富,在国际范围内得到传播并引起了国外诸多学者的关注和研究,尤其日本在船山学研究方面开展得早而且比较全面。
有学者研究表明,日本是最早传播与研究王船山学术思想的国家之一,在思想综合方面有后藤基巳的《王船山的中华思想》、黑坂满辉的《王船山的学问》等;哲学方面有荒木见悟对王船山论“理”与“气”问题、吉田健舟对王夫之道器论的探讨等;也有专门探讨船山易学的,如本田济的《王船山的易学》和佐滕震二的《王夫之的易说》等;史学方面有上元淳道撰《王船山〈读通鉴论〉读书笔记》和后滕基巳译撰《〈读通鉴论〉抄解说》等;政治思想方面有高岩的《王船山的民族思想》、和小野和子 《民族主义哲学者王夫之》等。
有学者通过梳理文献发现,21世纪前日本学者着重于对王船山的政治思想、经济、民族思想、易学、历史观、人性论等方面进行研究;进入21世纪后,日本学者的研究重心逐渐转移到王船山的文学创作尤其是诗考以及哲学、史学等方面。对船山文学思想与文学创作进行介绍与研究的日本学者有青木正见、船津富彦、小川晴久、高田淳等。对王船山诗作的个案化研究、批评观念研究、诗作批评接受研究最力的日本学者有寺内清裕、铃木敏雄。哲学思想方面主要有探讨王船山的唯物论和辩证法、生死观等。如村濑裕也的《王夫之的存在辩证法—与黑格尔辩证法的比较考察》、林文孝《他者的死与我/我的死与他者—来自张载·朱熹·王夫之的问题》等。
日本学者对船山学研究还将不断深入和发展,且趋向于转入微观细读,并不断挖掘出新的考察角度,这将进一步促进船山学在域外的传播,也将为国内的船山学研究提供参考。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