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探索 > 经济史学家陈振汉教授讲稿:西方史学界对于历史科学性问题的看法

经济史学家陈振汉教授讲稿:西方史学界对于历史科学性问题的看法

经济史学家陈振汉教授讲稿:西方史学界对于历史科学性问题的看法一、历史事实的特殊性前面唯心主义论点归纳起来其论据有两点:一是历史事实的特殊性,二是历史研究不能客观。到底这两个方面应该怎么去看?它们不完全是胡说八道.其中不无真理

一、历史事实的特殊性

前面唯心主义论点归纳起来其论据有两点:一是历史事实的特殊性,二是历史研究不能客观。

到底这两个方面应该怎么去看?它们不完全是胡说八道.其中不无真理,也有正确点。问题在于,根据其中正确点,是否就可以完全否定历史可以成为科学、否定其科学作用?

先说特殊问题。“历史是研究特殊事件”的(particular events)这句话最早是见于新康德学派的维尔德尔班。这个“特殊”包括两方面含义:

(1)具体性(COBCr'eteness),摸得着,看得见。但另外一方面,“具体”一词也代表它是一个复杂的东西。因其具体,它不可分,分了就不会再复原。因其复杂。也难以分,不能分成各个部分加以研究(像化学中那样抽象)。也无法控制、隔离某些因素来看另一些因素,或做实验来分别观察。这是社会科学问题之所以与自然科学不同的一个基本道理。社会现象没法分解。比如经济现象,危机衰退之所以难以解决,是因为找不出原因。还有,西方经济学中常有一些假定,假定其他因素不变。比如农业生产问题中假定技术状况不变,在一亩地上连续追加劳力.土地收益递减;供求规律中在供给不变情况下,若需求增加.则价格上涨……以上均是理论,实际上不能做此实验,这与生物学实验不同,可以在控制的条件下贯彻。这是由于社会历史的具体性,不可分。

(2)具体除复杂性之外,还有一个悬念——单一性(uniqueness,惟一性,独一无二),即不重复的,可一而不可再有的。若能重复,一个历史书件不是单一的,那么尽管它是具体、复杂的,多来几次我们也可得出规律。但它只此一回,再原样地来一次是不可能的,总与原来不同,失去其具体性。

具体性与单一性构成了历史事实的基本特点,或者说复杂性和不重复性。

问题在于,是否由于历史事实具有这样的性质,就不可能得出科学规律呢?

所谓科学性也就是说能从研究中得出一般规律性的东西,得出因果关系的一般规律,能够根据我们的结论来预测事物的可能发展。我们能够从所研究的历史结论中得到经验教训.从历史研究中得到行动的指导、指南从而变得较聪明一些。

由于历史事件的特殊性质,我们还能否研究出什么普遍的历史发展规律.历史研究能给予我们所谓的经验教训吗?

研究历史的任务_历史研究的任务,不仅在于_在于历史任务研究什么

近年来,有两种看法来回答这个问题。

第一种是一相对的看法。拿社会现象、历史现象与自然现象来对比.社会现象、历史现象不重复,具体地互相不一样,那是否仅仅社会现象如此?事实上,自然现象也在变.也不是同一东西的重复,它的变化与历史现象、社会现象变化的区别仅仅是程度上的差别。以地质学、生物学一些现象为例。卡尔甚至说,物理学中研究的分子、原子互相之间不一定一样。因此,自然现象与社会现象在具体性、不重复性上仅是程度的不同。

所以在社会现象、社会科学中总因为一些共同特点、共性而有名词:战争,和平;若完全因特殊性而否定.则社会科学中的名词都不能用了:如人.战争,和平等概念。这样做是荒谬的。

但这并未解决基本问题。程度的问题在于量大会形成质变。自然现象究竟比较简单,物理学中氧、氢可以分离,互相区别不大。这样比拟无意义。不能完全抹杀和取消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之间的差别。

要得出规律,经验教训,不只是名词的问题.而是要更深入地研究,得出历史规律对政策方针能有所作用,则具体性、不重复性成为研究的障碍。

第二种看法是针对历史现象本身来说的。诚然,历史现象的单一性、具体性是其根本的特点.但是并不能够说因为这些特点历史学就不能有科学意义,不等于我们不能够从历史研究中得出有科学意义的结论,只是得出的结论可能不如自然科学规律那样地明确。历史研究得出因果关系.或说历史规律的表述方式可以有多种,不一定像自然科学那样变成具体的公式,如l+l=2,不是所有规律性的东西或因果关系都要如此精确地表达出来。

这样的研究科学性虽差一点,不严格.但仍聊胜于无,有其重要意义。

历史研究的科学作用就在于通过这些具体的、单一的历史事件来看其中历史发展的规律性.来看历史因素之间相互关系的实质.来看历史过程。

所谓具体.即遵循其时间、地点的限制。通过一定时间、地点体现的历史事件中的前后关系,来说明我们所要说的历史规律,而不是超越时间、地点的空洞议论,那是理论、哲学而不是历史科学。

中国是一个重视历史的国家,有写历史的传统(约三千年历史)。孔子的《春秋》是中国最早的编年体史书,也是鲁国的正史。战国时起,每个国家都写历史,其用意就是要从历史中获得经验教训,所以后来所有的帝王均有起居注(日记),每个朝代均有朝政实录。

中国是世界上惟一一个有连续完整的历史档案的国家。二十四史是政府档案汇编而成的历史,但不是人民的历史。司马光《资治通鉴》是皇帝教科书。写如何治国平天下的办法,其手法是“微言大义”,通过具体的事情来隐约陈述因果的道理。通过细小事情来说明大道理。“大义”即规律,这不是讲哲学、理论,空洞地讲一番,而是通过具体的历史举实。这是中国讲历史的传统。

在于历史任务研究什么_历史研究的任务,不仅在于_研究历史的任务

好的历史是既要能够有因果律、规律性的论点,又要能够不脱离具体的历史条件.严格遵守时间地点的限制。这样的历史让读者从中得出规律性的结论,从当中去体会其中的经验教训。历史之所以值得研究主要就在于此。

二、历史研究的客观性

这也是唯心主义传统所特别强调的。历史是历史学家个人对于历史的理解,是他的思想、观点对于历史的认识。这种历史是一个主观的东西,其基本点是历史研究的主客观是一体的。研究历史事实与研究者本身是相互关联的.或研究者参加了历史事件,或者研究者的背景、经历决定了他对历史批件的理解。这与自然现象不一样。自然科学中的物质与研究者毫不相干。

如何能保持客观,避免主观意识?科学是客观的、尊重事实的。应承认研究什么,不研究什么。选择研究对象、发掘史料是所史学家主观努力的结果。

只要是可靠的历史事实,不说空话,不空发议论,而根据具体史实,当时当地原样交代其中历史因果关系,就能经受住考验。通过大量涉猎史料,多看国内外有关书籍.就可以提高历史研究的客观性。

上一篇: 有哪些中国历史入门书单推荐?
下一篇: 船山学研究在日本的传播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