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文史 > 为什么会选择哲学系?

为什么会选择哲学系?

为什么会选择哲学系?谢邀。我无力也无权代表广大学姐,只好从学长的角度回溯一下。世界上有两件东西能震撼人们的心灵:一是我们心中崇高的道德标准,一是我们头顶上灿烂的星空。——康德

谢邀。

我无力也无权代表广大学姐,只好从学长的角度回溯一下。

世界上有两件东西能震撼人们的心灵:

一是我们心中崇高的道德标准,

一是我们头顶上灿烂的星空。

——康德,一台人形自走哲学坦克

先说说中关村附大的情况吧,中关村附大的别称其实很多,比如人大附中附属大学,中国人民第二党校,帝都千年老二大学,当代商城逛街大街,中国人民放假大学,中区食堂观光电梯大学,一勺池文理学院,东风破大学等等,京东-奶茶大学等等……

说到“人大附中附大”的称号,就是因为附大隔壁有一所(所谓的)全国最牛b高中,据说这个牛b是没有之一,以及坊间流传附中的校训是:如果今天你不好好学习,明天只能去隔壁。帝都的孩子真是幸福。每年高考日,我们骑车去逛中关村,路过附中门口就会看到聚集着维持交通秩序的交警……

解释一下为什么我会选择去中关村附大,而不是燕京大学。当年在广东省参加高考,总分大概是在全省100名内。那年广东高考还是3+X+大综合科,65万文理学生一起排个总名次,填志愿着实很混乱。本熊离燕京大学哲学系提档线差了几分,却又比中关村附大高出许多,于是横下心,学哲学就哲学吧,反正本来就很喜欢哲学。和其他大学类似,这个专业的报考门槛真的特别低,基本等于该校提档线,但仍然招不来专才。其实如果你高考成绩不好,肯定是学不好哲学的。

哲学院当时只有一个班,30个人,男女比例1:1。班上有4名学生来自广东,我X科选了政治,其他三位分别选了历史、化学、物理……课件生源是多么杂烩。大三开始分专业,有伦理、宗教、哲学三个方向,但一般大家都是继续读哲学。另外还有30名国防生组成的名曰“国防班”,和我们一起上课,也拿双证,但毕业必须去部队服役,没有点关系没法“赎身”(据说现在哲学院取消了国防生编制,引进了人文基地班,上到大二再去选择是文学、历史还是哲学)。

说到男女比例简直是眼泪,毕竟附大的女生很多,比如新闻学院男女是1:5(每位男生都像濒危野生动物那样被妹子宠爱)。所谓“公主楼”、“后花园”摊到哲学院头上,隐形的福利就没有了。如果感觉自己比较缺妹子缘,想在大学谈个恋爱,玩花花肠子,最好不要报哲学。不过哲学院的妹子质量很高,高冷范儿。

其实杰出的女性哲学家不在少数,像汉娜·阿伦特、西蒙波伏娃,当代还有朱迪斯·巴特勒、苏珊·桑塔格和斯皮瓦克等等。

说说大家关心的报志愿。

哲学专业因为众所周知的供需关系因素,我们那一届只有我和另一个男生属于第一志愿跳进来。我们俩在一个宿舍,我觉得是学院有意为之。事实证明宿舍氛围很影响四年下来的学业长进,我们那个宿舍出了三个博士,那哥们去了海德堡大学读哲学博士,我在BNU读博,还有一个哥们在北大中文系读博。

其实大一刚入学,发现我们对哲学的理解大相径庭。比起共同学习的诤友,更像是论敌关系。课上就着老师给出的话题抬杠,还要把这种争辩延伸到课下,到宿舍里,引得别的专业都过来围观、聆听。最后我服输了,因为那哥们从大三开始学德语,他德语比我好,后面哲学阅读上的差距就越来越大。

喜欢哲学的后辈,一定要在高考填志愿上坚定地把哲学报为第一志愿。

这是一种孤傲精神,无关乎其他。

班级小、冷清的好处,就是同学之间、前辈后辈都是熟人。你只要不是抑郁症式的内向性格,或者闷在屋子里沉迷游戏,基本可以获得很丰富的同学资源。因为你的同学大多毕业之后会转行,从公务员到创业,从HR到街道办,从房地产到金融理财,搞什么名堂的都有。

偶尔参加个社团活动,总是会遇上哲学院自己人,心里难免犯低估“哎怎么又是你”,“哎怎么老是你”,“怎么他熊的还是你”。然后你做了什么sb的事情,或者向哪个妹子表白,立刻就会在本学院传开。所以在小圈子里混,还是有一定挑战性的。

学哲学容易产生抑郁症,这是大数据说了算的。每年全国哲学系都有师生要跳楼。没错,不仅学生跳,老师也会跳。毕竟哲学本身就有负能量的因素。所以本熊建议如果你自感心智脆弱,希望学点心灵鸡汤暖暖身,那千万不要去玩哲学。

能把哲学学好的,心智都特别健全、坚强,当年选其他专业也不会太差。

说说就业。

其实哲学院的就业率很奇怪,比起盲目扩招的法学、新闻等等真的不低,全校26个专业院系里算中档吧。就像上文所说,因为是服从调剂,大家的忧患意识都比较强,搞什么名堂的都有。哲学院的学生看社会、看现实都很实际,往往会用一种唯物主义的精神去解决自己的吃饭问题。

到了大三下学期,班里同学也会竞争有限的保研名额(即使不喜欢哲学,也要争取保研==)。当然,也有很多学习好的学生不屑于继续学哲学,直接去就业。

说个惊悚的梗,当年附大校园的夜路比较不安全,传闻那些年频频有女生下晚自习被外来的社会人员拖进树丛里强x了。然后校方的统一措施就是赠送受害者保研,专业任选,只要她不向媒体声张。另一种套路就是有学生跳楼自杀,同宿舍的人也能和校方要到保研,只要不声张。所以我们舍友之间会开玩笑,你想保研吗,想保研我就跳。

凭借这种套路保研的人,一般不会选哲学专业。

哲学院在附大的b格是比较高的,但附大真正高b格的专业是什么?有人说是金融学院,我认为不是,真正的高b格是统计学院。有些还在上高中的小朋友问本熊,统计学有个毛b格,听上去就很无聊。那你就幼稚了。

相比之下,“人文三傻”文史哲,尤其是哲学,看似最没用,实则也最没用,哈哈。但如果你有志于搞研究,无论是社科还是自然科学,懂一点哲学,对你写论文只有好处。

系统学过哲学的人思维到底有多厉害,本熊不敢吹。往往要在毕业3到5年之后,这种优势才能慢慢体现。某年一位哲学系师姐的毕业发言,印象使本熊深刻:如果你阅读哲学数目都没困难,那么你读这世界上所有书都没困难。其实这个话说过了,比如本熊依然读不懂菜谱。

哲学院的英语还算可以,因为闲工夫多,课余时间都用来学英语了。整个校园里我们只服气一种人,就是附大通宵自习室里驻扎的“考G大军”(G:GRE)。这些人就像《中国合伙人》里的疯子一样,怀揣美国绿卡梦,以及深深的对本土生存环境的厌恶,来自各种专业。本熊比较迟钝,没什么美国绿卡梦。

那会儿我们傻,不知道其实留学的未必是人才,能坚挺地留在帝都生存的才是人才。

本熊认为,无论你们高中生未来选择什么专业,无论你们号称从小多么热爱哲学,请记住,在中国,在你们这个年纪,对哲学的热爱都不应该超过对一门外语的热爱。不懂哲学,你依然可以懂很多,可以是一个有思想的人。但不懂外语,你将寸步难行,即使你口若悬河,别人仍然会认为你没文化。这点民哲们肯定深有体会。

而且,在成为学院派中的佼佼者之前,先不要抵触“学院派”这个词。某种意义上,哲学就如同自然科学、医学,都是学院派垄断的学问,民间野路子基本搞不出事情。

附大真的很热闹、很丰富,所以如果你来了附大,不要只限于哲学领域。比如,全国考研公共课是在附大的地下机房进行阅卷。这使得人们一说起附大哲学,第一个想起的不是牛b的西哲教研室或者宗教哲学云云,而是某海洋老师的政治辅导资料——本熊考研时也用过!其实某海洋老师不是哲院而是马院的教授。

马院很有意思,和哲院共享同一套学问:马克思主义。马院的学生不是养马的,就是学马克思主义的,具体说会涉及到两个知识领域,男生听了会亢奋、女生听了会睡觉:国际共运史,以及中共党史。而哲学院的马哲可能会偏向于“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潮,也就是包括法兰克福学派在内的一种理论史。

你们过了18岁以后就不要再说“马克思主义哲学”这种外行话了。虽然教科书里总是把“马克思主义”和“哲学”搞在一块儿,但我们都知道马克思是一流的思想家,一流的社会学家、政治经济学家,却只是二流的哲学家。

有一种课全校学生必选、也根本逃不掉的,叫做“马原”,马克思主义原理课。其实听听也无妨,不会损害你的智力,考研时也会用上。但这种课对“已经被马克思开了光”的哲学院学生来说就是受罪。如果真的对马克思有兴趣,不如听听本院开设的“西方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德意志意识形态研究专题”、“1844经济学哲学手稿原典阅读”等等方面的课程,比那些水到爆表的“马原”课好得多。

附大还有一些很小众的课程,虽然不属于哲学,但却富有哲学思辨价值。比如有个奥地利外教,中文名叫雷立柏,长得像植物大战僵尸里的疯狂戴夫,我们都私下里都叫他疯狂戴夫。疯狂戴夫教希腊语,拉丁语,还有古希腊原典阅读等等,最诡谲的是这哥们的古汉语还学得不错。

哲学院的学生在人际关系上比较好使,一般都是帮忙看一下论文结构。其他的还有计算机系,学生主要分管修电脑,而且多是免费的;心理学系学生充当大家的情感垃圾桶——文科大学的学生私生活都比较乱你们懂的;数学系学生分管大家的高数复习;再次膜拜一下统计学学生,他们是每年大学生调研调项目要争抢的核心成员,类似于下副本打团的奶妈。

然而即使小师妹拜托哲学院师兄帮忙写论文,他们还是不喜欢学哲学的师兄……除非,你长得帅。

中关村附大的社团数量众多,据说是全国第一多,可见附大的学生有多么清闲、不爱学习。其实搞社团就是变相搞恋爱,谈朋友,哦哦哦,当年纯情的本熊……附大的社团招新曰“百团大战”,各种拉人,各种发传单,各种美人计。哲学院几乎没有给社团界贡献什么。就和其他学院一样,哲院也有学院内部的学生会,但是真心没啥营养。

附大的哲学课程是怎么样子的?

我先插播一段广告,向你们引介一位很出名的耶鲁教授(译名是叫雪莉?萌化了简直),他录制的一门哲学网课《死亡》,在哲学圈子简直无人不知。你们能在任何一个网络视频课程的集锦里搜索到。本熊当年还做过课程笔记,可惜换了电脑不知去哪了。

我们那会儿把雪梨教授叫“盘腿大仙儿”,因为这位老疯子真的是盘着腿坐在讲台上给那帮养尊处优的耶鲁公子哥和公主病上课。这样的学者使人想到伊壁鸠鲁、第欧根尼什么的,很古典,很超然。耶鲁学生似乎也挺买他的账,不会觉得他很粗俗。

可惜,在附大四年的哲学学习生涯,我没见到过这样的老师——这不是说附大的哲学老师水平不行,而是没那么多个性,大概受限于教学的环境。年轻时的本熊一直认为像雪莉大仙儿那样的上课方式,才是哲学课本来的样子:一个疯子和一群疯子的对话与雄辩。

哲学文史研究_哲学文史类素材_文史哲学

如今奔三的本熊也快混成了这副德性。

雪梨大仙儿语速极快,快到根本不讲道理,且思维很跳跃。

英语帝可以拿他练听力。

学习一门哲学课程(不止限于哲学系学生),你需要具备:

A.缜密的逻辑思维

这意味着你的高考数学成绩不能太差,否则还是不要打击自己了。

B.抽象思辨能力

这意味着你不能总是缠着别人“给你举例子”,哲学理论里哪来那么多例子?不是每个哲学家都像柏拉图那样写作充满画面感。

C.批判的意识

你不能太过乖巧,三好学生,这些都不适合选择哲学系,或学哲学课程。学哲学的人学深了都有种质疑的习惯,他们敢于质疑一些常人不敢质疑的东西。

D.不要偏科

这就像你们的妈妈告诉你们不要挑食一样。西哲、马克思主义、伦理、宗教、美学,在本科阶段都算是哲学的必修,多少都要学一点,懂一点。不要说“哥就是喜欢西哲,我觉得马克思主义没营养”,实际上不一定是这样。

说到逻辑哲学,当年本熊的任课老师,如果没记错毕业于斯坦福大学(人工智能专业?当时听到这个专业都吓尿了)女博士,是高校教师里少见的漂亮姐姐,当然也没那么漂亮,算是有气质。这位姐姐教我们时已然是副教授,后来毕业也没再去找过她,不知现在怎么样。有趣的是,她的说话就像一台智能机器人,使本熊一度怀疑她本人就是她的研究对象。

哲学院学生入学会读些什么?

至少我们不会去读罗素,而且必修课教授上来就告诉我们珍爱生命,远离罗素。当然,本熊高二就看过罗素,也没觉得那么吓人,只是稍微有些肤浅,先入为主的见解不一定有利于系统学习。反之,《大问题:简明哲学导论》就很好,写作很客观、很开放。不要一上来就风花雪月,有时候即使是最艰涩的理论,也得从下里巴人开始学起。时至今日重新翻这本书,也会引发本熊新的思考。

阅读《大问题》带给本熊这样几个启示:

1.哲学不是玩儿哲学术语

99%民哲都栽到了这里,他们以为哲学就是讲一种很牛b的话。必要的概念理解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你如何灵活地运作一种思想,你是否能明晰、有焦点地谈论一些抽象化的问题。

2.哲学起源于问题

99%缺乏天赋的哲学系学生都栽到了这里,所谓“学院派”的问题。他们总觉得,学哲学就是看书写论文交作业,拿个不错的GPA。

3.哲学问题起源于死亡

99%思维狭窄的哲学教师都忽略了这点。即使一个看似和你日常生活无关的抽象理论,一种“到底有什么用呢”的无用理论,某种意义上都和你作为人的生命体验是有内在联系的。因此是的,学习哲学并不解决你的吃饭问题,但它可能影响你的味蕾。

4.哲学的乐趣在于讲清楚你并不认可的观点,甚至讲得比你的论辩对手还清楚

99%有很强哲学素养的学生,最后会栽在这里。他们总是执拗于抬杠,如同知乎上的哲学大辩论,气氛沉闷,陈词滥调。归根到底是执拗于胜负的惯性使然,成败的逻辑取代了思辨的逻辑,也就是爱智慧(philosophy)的逻辑。

哲学史往往是失败者书写的,但他们多少都有点爱智慧者的狡黠,例如:

他者是用来意淫的。——雅克·拉康

虚构是用来写实的。——让·鲍德里亚

极权是用来服从的。——齐泽克

肉体是用来挥霍的。——吉普赛无名流浪者

青春是用来祭奠的。——广大从未有过青春的文艺青年

心是用来碎的。——结构主义不可知论者琼瑶

屁股是用来穿裤衩的。——辩证存在主义大师赵本山

思想是用来被质疑的。——加菲熊

在某种恶劣的学习环境里,能支撑你学哲学最好的动力,当然就是首先你自己很喜欢它,其次就是你本身有一种坚强的品格,也就是在学习上肯吃苦。很讽刺的是,我们都声称喜欢哲学,却又有谁真的是强者呢?严格来说,高中学到的那些东西甚至都不能叫做哲学,即使教材上写着“哲学”两个字。它的本质是反智的。

“世界是物质的物质决定意识意识能动反映物质物质和意识是矛盾统一的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是辩证统一的要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辩证之否定就是否定的否定”巴拉巴拉……

最后,以前看过不知哪个网络写手写的,挺合乎本熊胃口:

人类是没有安全感的。他们总是在寻找“正确”的思想,并把思想铺成一个天幕。而哲学家开始不停地怀疑,天幕被他们惊人的怀疑撕出了一道裂缝。他们只是想看看天幕外面的“天空”外面是什么,直到最后,整个天幕都塌了。

你们每次看完文章总是讨要书单,那本熊就列点书单吧(针对你们的口味做了调整)。偏西哲的多一些,毕竟西哲是学哲学的基础。是不是读完书单里这些书就是哲学家了?不是,差得远了。你没有必要通读,我们学哲学也不见得都认真读,真正的专业书单远比这个量大。

《大问题:简明哲学导论》 罗伯特·所罗门

《苏菲的世界》

《西方哲学史》张志伟

《西方的智慧》罗素(注意是“的智慧”不是“哲学史”)

《牛津西方哲学史》

房龙的系列丛书

《哲学史讲演录》黑格尔

《精神分析引论》《梦的解析》弗洛伊德

《赫拉克利特残篇》赫拉克利特

《人性的,太人性的》尼采

《会饮篇》柏拉图

《大希庇阿斯篇》柏拉图

《沉思录》马可·奥勒留

《第一哲学沉思集》笛卡尔

《纯粹理性批判》康德(一定要结合注疏看)

《蒙田随笔》蒙田

《瓦尔登湖》梭罗

《帕斯卡尔思想录》帕斯卡尔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米兰·昆德拉

《中国哲学史》冯友兰

《逍遥游》《齐物论》庄(神)子(棍)

《王阳明全集》王阳明(作者有点马可·奥勒留+康德的赶脚)

《存在与时间》海德格尔

《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品》本雅明

《规训与惩罚》福柯

《消费社会》让·鲍德里亚

题主只是想稍微了解一下,本熊却写了个那么长的东西。

上一篇: 龙应台:我们为什么学文学、历史和哲学?
下一篇: 天津城市的历史文化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