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探索 > 探索勾股定理==中、高考三轮复习必备系列

探索勾股定理==中、高考三轮复习必备系列

探索勾股定理==中、高考三轮复习必备系列——以“探索勾股定理”一课为例仝雅坤薛红霞摘要。遵循“塔式教学”理论,进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展示交流等教学环节.让学生在塔式教学中层层攀高。

——以“探索勾股定理”一课为例

仝雅坤(山西省太原市成成中学)

薛红霞(山西省教育科学研究院)

摘要:遵循“塔式教学”理论,进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展示交流等教学环节.让学生在塔式教学中层层攀高,在不学生习环节中形成不同意义的合作,充分利用双平台环境促进高效教学.

关键词:塔式教学;自主探究;展示交流;双平台

现如今,新的教学理念已深入人心,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做自己学习的主人,学生的学习应该更开放、更自主,更适合自己的能力和需求. 而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无疑是给课堂锦上添花. 笔者所在学校实施基于网络和课堂双平台环境下的课堂教学研究(简称双平台). 基于双平台的教学环境,能给学生提供更多方便、直观、高效的方式,让师生互通更加个性化. 笔者有幸参与了这个研究活动,收获颇丰. 下面以北师大版教材八年级上册“探索勾股定理”一课为例进行分析.

探索勾股定理公式_探索勾股定理试讲视频_探索勾股定理

教材分析

教材提供了一些探索、验证勾股定理的方法,其中验证是第二课时的内容,考虑到探索和验证方法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且探索过程中的疑惑急需在验证过程中解决,因此,将第二课时的“验证勾股定理”部分的内容也纳入本节课的范围之内,因而有意识地分析、思考各种探究、验证方法之间的联系成为本节课的难点.

教学目标

根据《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标准(2011年版)》)中对于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等方面的要求,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以下几点.

(1)通过多种形式的数学活动探索勾股定理,了解各种探究方法之间的联系,发展空间观念(如“割补”的方法体现了对简单形体空间位置的想象和变换,“探索勾股定理”所用到的图形,体现了对数学算式的几何意义的想象解释).

(2)运用多种方法验证勾股定理,体会其中蕴涵的数学思想方法,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

(3)经历观察、实验、猜想、验证等自主探究过程,提高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同时发展信息技术素养,能在合作交流中有所收获.

(4)能用准确的文字语言和几何语言表述勾股定理的内容.

教学设计

“塔式教学”理论首先是塔底的个人自主学习,继而是塔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最后是班级师生合作学习.所以根据这一理论将教学过程定为五个环节:情境导入、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展示交流、达标检测.

以下重点分析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展示交流三个环节.

探索勾股定理试讲视频_探索勾股定理公式_探索勾股定理

1.自主探究

(1)为什么要安排自主探究?

过去教师讲、学生听的学习方式,学生的学习是被动的,而给学生提供时间、条件,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方式、方法自主学习,学生就是自己学习的主人,自然也就有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养成的习惯和形成的能力,才是今后学习、生活中所需要的,是有利于学生发展的.

(2)如何保障自主探究的进行?

要保证学生自主探究顺利进行,教师必须在之前做充分的准备,给学生提供充足、多样的学习资源、方式.考虑到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对学习方式的喜好不同,以及探究环境的限制,可以给学生提供多种不同的探索发现的方式,如用教材、用实物、用电脑等,并在巡视过程中捕捉典型问题,适当提供引导帮助等.

结合笔者所在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按照学生数学学习程度的不同,创造了“合作组”这个新生机制. 所谓合作组,即组内同质,组间异质.组内同质,则组内学习进度、程度相近,可以在相对集中的时间共同利用资源并产生合作交流.

(3)自主探究的具体流程是什么?.

首先提供如下的学习导航.

学习目标:

(1)通过多种形式的数学活动探索勾股定理,了解各种探究方法之间的联系.

(2)能用至少两种方法验证勾股定理,体会其中蕴涵的数学思想方法.

(3)能用准确的文字语言和几何语言表述勾股定理的内容.

探索勾股定理试讲视频_探索勾股定理公式_探索勾股定理

任务探究:

任务1:探索直角三角形三边的数量关系.要求能用准确的语言描述自己的探索过程.

方式1:阅读教材第2页,完成“做一做”的问题.

温馨提示:“做一做”问题(1)中,先画直角边为3和4(或5和12)的直角三角形.

“做一做”问题(2)中,正方形C的面积可用割或补的方法求得.

方式2:借助动画演示或数学软件.

任务2:验证勾股定理.要求能用准确的语言描述自己的验证过程.

方式1:阅读教材第4,5页,完成第5页“做一做”.

方式2:用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直角边分别为a,b,斜边为c)拼一个边长为c的正方形,用所拼图形验证.

方式3:借助网页.

任务3:结合图形,用文字语言和几何语言表述勾股定理的内容.

探索勾股定理公式_探索勾股定理_探索勾股定理试讲视频

温馨提示:分析定理的条件、结论,明确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斜边.完成后可以打开链接比较.

自主建构:

在本节课的学习过程中,有哪些收获?用思维导图,或知识树,或图表的形式,完成学习报告.内容包括学生的自学收获,还没有解决的问题,计划给学生展示的问题等.展示过程中,要讲明用到的数学思想方法等.

根据学习导航,首先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让自主学习有的放矢,并对学习步骤和时间安排做建议或要求.

任务安排方面,对于任务1“探索直角三角形三边关系”中,学生最直接的想法应该是画直角三角形、测量三边、计算三边的平方、发现它们之间的关系(即教材第2页中的“做一做(1)”). 考虑到学生任意画的直角三角形,由于测量的误差,斜边可能为无理数(学生现在还不认识无理数,测量时一定取近似数)造成的误差,导致不能发现其本质关系,因此先引导学生画直角边为3,4或5,12的直角三角形,从而避免误差,并发现三边平方的数量关系,之后再由学生自己任意画几个直角三角形验证时,学生就可以接受近似相等的结果,并知道导致这种结果的原因是误差而非其他因素.

为减少学生对“做一做(1)”的疑虑,用问题“边的平方用图形怎样构造?”引导学生完成“做一做(2)”:在方格纸中探索以直角三角形三边为边长的正方形面积之间的关系,对刚才粗略的猜想进行几何直观的验证.

对于这种方式有些学生在计算边长为斜边c的正方形的面积时会有困难,因此教师可以给出一些提示. 即使如此,也还有学生不能用这种方式探索出结论,因此提供方式2,即借助动画演示或数学软件探索,通过这样最直观的方式快速、有效地得到与“做一做(2)”同样的结论.

通过以上方式探索得到勾股定理,并引发学生的思考:对于任意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的这种关系是否一定成立?有没有其他的方式验证勾股定理?鉴于此,将教材整合,将第二课时的验证勾股定理部分的内容也纳入本节课的范围之内,作为任务2.

任务2中,同样设计了多种验证方式. 方式1是阅读教材,延续“做一做(2)”中对图形的处理方法进行验证,教材第5页的“做一做”以问题串的形式给出了引导;方式2根据探究条件选用纸片或三角尺或ppt图片进行拼图验证.在方式1的基础上,部分学生应该可以顺利拼出图形,并,表示边长为c的正方形的面积,且省去分别以直角边a,b为边长的正方形,图形显得更简洁,更体现勾股定理的本质;此外还可以发挥双平台的作用,利用网络资源,直接观看、欣赏、认同不同层次、不同数量、不同类型的验证方法.经历过观察、实验、猜想、验证的过程,学生对勾股定理的认识才比较完整.

认识之后就要应用,要应用就要能够用准确的几何语言表述,即任务3. 认识到数学具有抽象、严谨和应用广泛的特点,体会数学的价值. 在这里学生可能存在的问题是,将文字语言转化为几何语言的过程中,似乎只需要以直角三角形作条件,三边关系作为结论,因此学生几乎没有意识要在条件中指明哪个角是直角.因此,给出规范表达的链接供学生比较,这时部分学生应该已经发现自己表达中的不足之处,从而思考原因,引起重视,但仍会有些反思能力不足的学生可能并没有对此产生关注,还需要在展示课中共同分析、强化.

探索勾股定理_探索勾股定理公式_探索勾股定理试讲视频

(4)自主探究效果呈现的方式有哪些?

任务探究后,让学生对照目标进行自主建构,对自己的探究过程进行整理、反思,并为展示做一定准备.通过思维导图,或知识树,或图表的形式,完成个人学习报告.

2.合作学习

自我建构完成后,用五分钟时间在“合作组”交流,讨论总结出共性的问题,利用双平台环境,通过极域发送给教师,并对全体学生可见,这样其他组就可针对问题准备展示.展示环节开始前,恢复“展示组”后,先给学生五分钟时间对个人问题进行讨论,尽量解决,“合作组”的问题在展示环节解决.

3.展示交流

上一篇: 探索史学历史 促进史学发展
下一篇: 推进中华民族史研究创新发展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