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指的是自第一次鸦片战争伊始至1949年南京国民政府政权覆灭为止的一段历史进程。而《中国近代简史》只是简要的概述了鸦片战争至辛亥革命的爆发的一系列事件。而正是这些历史进程上的大事件,将会对当时的新旧社会交替,乃至整个世界体系产生深远的影响。而对于中国近代史来说,永远绕不开的有三人,或者说三类人:林则徐、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左宗棠等)以及孙中山。这三类人其实也代表着近代史进程的三个阶段十九世纪四十年代,此时的中国依然处于闭关锁国的状态,所谓“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做白日梦”而此时的英国经过了工业革命的洗礼,急需打开海外的市场,将目光放向疆域辽阔的中国。很快,尚未开化的百姓就不得不大量输入鸦片。最终导致清朝的百姓体质渐弱,清朝的经济情况也越发恶劣。禁烟一事已经迫在眉睫。1839年,道光任林则徐为湖广总督、陕甘总督和云贵总督,受命钦差大臣,总领广州禁烟一事。6月3日,林则徐在虎门将没收的鸦片销毁。史称“虎门销烟”。“虎门销烟”使中英关系陷入极度紧张状态,由此爆发了第一次鸦片战争,签订了第一个不平等外交条约《南京条约》。林则徐做为“开眼看世界第一人”其对于历史进程的影响极其深远。由他伊始,晚清与外国做出了第一次碰撞,并逐步意识到本国已不再是国力强盛的天上强国。
第一次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由此往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但晚清的自救自强之路也由此开启。李鸿章之人,在中国历史上是毁誉参半的。源于他参与签订了多个同外国的不平等条约但又在“师夷长技以制夷”的道路上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目前有个说法说“年少不知李鸿章,长大方知真中堂”。大部分人对这个说法的由来只是缘于一个影视截图。这种看法是极其片面的,评价一个人应该出于唯物主义的辩证观点。李鸿章主要突出的贡献仍然在洋务运动中。随着一个个不平等屈辱条约的签订,晚清中的一些人也开始逐步认知到自己与他国之前极大的差距。同时也开始了一系列的自救自强运动,如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晚清中兴四大名臣: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以及左宗棠。这四人在这个抗争的阶段做出的贡献主要有,镇压和平叛、建造一系列织造局、军工厂和制造局,收复新疆。虽然洋务运动最后仍以失败告终,但是对之后思想的开放,以及革命的爆发奠定了基础。这一阶段做为中国近代史的屈辱史和抗争史,涌现了一大批爱国救国之士,在不断地签订屈辱条约、镇压叛乱、自救自强中。将民众思想的开化推向了高潮。暴风雨的来临势不可挡。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1912年2月12日,清朝发布退位诏书,2132年的帝制历史宣告结束。
这一段历史进程称为“辛亥革命”。不可否认的是,孙中山是一个伟人,他在推翻帝制上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功勋,也为政治和后继者建立了坚固而珍贵的遗产。而辛亥革命做为其主导的革命,以建立共和制政治,推翻延续两千年的帝制,传播民主共和理念,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思想解放,以巨大的震撼力和影响力推动了社会变革,加快了历史进程。全书到此已经是尽头,而历史的进程并没有就此结束,它对我心灵的激荡却也并未结束。以人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明得失。历史对于现在的我们来讲,意义始终在于借鉴和警戒。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从中国近代史里我们应该铭记我们所受的屈辱也应该为民族不屈不折精神而感到骄傲。合上书的那一刻,不禁感慨,对于书中每分每秒都要踏踏实实度过的人来说,我在一下午已经看过了他们的一生,甚至整个历史进程,不禁有些难言的意味。阅读历史,其实也是在阅读自己的人生。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