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课题申报\初中历史课题申报《提高初中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研究》小课题中期报告“提高初中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研究”小课题中期报告----李文杰由我们教研组承担的“提高初中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研究”课题,系西安市未央区立项课题(编号为zxls001),该课题202X年3月2日立项,在学校领导的指导和全体教研组教师的积极参与努力下,根据课题实验方案的要求,扎扎实实、有条不紊地开展研究,经过努力探索,课题研究已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达到了预期的目标。现回顾课题研究工作,作如下总结:一、课题的提出:近年来,我校教师对新课程标准下历史核心素养这一热点进行了初步探讨。杨文全老师更是在核心素养成为热点之前,就已经关注到核心素养的发展方向,并以此作为年级论坛的题目,在全年级老师中进行论坛式的研讨。“所谓历史素养,是指学生在日常课堂教学和自主学习中获得的历史知识、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主要表现为能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对历史问题进行分析、判断、评价,并能得出正确的结论以及对后人的启示。”《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X年版)》教育和教学是两个不同层次的要求。在培养现代合格公民的过程中,历史承担着重要的责任和使命。
但是在中考的约束下,历史教育变成知识点大集合,学生沉浸在背书和做题的循环中。为了提升应试能力,老师、试题团队、出版社圈圈画画,绞尽脑汁设计了各种“典型题”“好题”。初中阶段的历史知识量很大,教学时间紧,试题较难,在中考中所占的分值又偏少,历史真的成了学生学习中的“鸡肋”,在这种前提下,学生哪里还会探寻生命的意义,心里只有分数。历史学科的价值被弱化了。面对这种现状,我们需要从多维角度,确立历史核心素养,以历史核心素养引领课堂,引领历史教学方向,引领学生的发展。二、课题概念的界定素养是现代人成功应对各种情境的条件,初中历史能培养学生那些必须的素养呢?在认真研读《历史课程标准》后,我认为历史学科培养学生的人文核心素养。人文素养就是处理人与社会关系的能力以及研究人的能力。人文素养内涵丰富,历史学科侧重于:历史意识、历史思维能力。初中历史核心素养是历史意识,和历史思维能力。准确的定位有利于对教学更加准确的把握。三、课题的解读本课题研究以考察目前历史教学课堂中渗透的历史素养为起点,旨在通过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达到两个目标,第一,促进教学;第二,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对今后的历史课堂有策略性建议,以此来更好地促进学生发展。
课题承担单位浐灞欧亚中学,课题主持人李文杰,课题研究核心组成员有杨文全、秦晓、赵静、高攀、雷彪、张茜、杨春霞、张瑞猛、孙晨萍老师。四、课题阶段研究目标及研究内容(一)研究目标(一)研究目标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索出提高初中学生历史核心素养有效策略,提高学校课堂教学的效率和教师的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提升学校教育教学的质量和办学整体水平。1.通过研究,形成提高核心素养的实施方法和策略;2.通过研究,积累教师对学生提高历史素养的具体策略,构建学生有效学习的课堂教学平台;3.通过研究,积累一批经典有效的课例;4.通过研究,探索出提高核心素养的评价标准。具体分为以下8个子课题:子课题1:初中课堂历史时空观的培养;子课题2:初中课堂实施有效阅读的研究子课题3:初中课堂实施史料教学的研究子课题4:历史价值观培养策略子课题5:初中历史课堂加强历史理解的研究四、理论依据1.有效教学理论。有效教学理论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有效教学论”关心的主题是如何使用恰当的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率。因此,有效的教学就是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最终实现知识的意义建构。
布鲁姆在教学方法上提倡发现法。他认为学习不在被动地形成刺激与反应的联结,而在于通过主动的形成认知结构,他认为在学校行为中,包含着三个机会同时发生的过程,即新知识的获得、知识的转换和知识的应用2.皮亚杰的“认知学习”理论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人对外界的认识之最初的中介就是活动。”“教育的目的是造就能创造的而不是简单重复前人所做的事的人,这种人能有创造、发明和发现。”3.苏霍姆林斯基的“成功教育”理论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成功的欢乐就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它足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而学习兴趣是学习活动的主要动力。”……他强调让每一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乐趣,从而对学习充满兴趣。4.马斯洛和罗杰斯的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个人潜能的充分发展,是人格的发展,是自我的发展。它是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诱发学生自主合作、主动求知。5.布鲁克斯的“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必须主动“投入学习”。死记硬背的知识是“无用知识”。学生必须在情境脉络下与问题互动才能真正理解。学生必须积极建构意义,通过内在对话与思考过程,与他人互动,来理解脉络与解决问题。
6.现代教育家、全国特级教师魏书生也说过,教师的工作就是有效地教育学生掌握知识,提高能力,成为社会有用的人。许多教育家的著作为我们的实践与研究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在课题研究中,我们以人的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以现代教学价值论,运用现代教学结构理论和建构主义理论为依据,进行研究,取得了有益的成效。五、本课题研究价值及创新之处以往研究是多以在阶段学习后的考试成绩为唯一教学目标,以单一的知识掌握来衡量教学的有效与否。本课题的研究是以学生适应现在生活及未来挑战,所具备的学习能力,独立思维能力及动手能力等多方面的发展为教学目标,关注教师的课堂教学所有行为(教学目标的设置、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学的组织、教学评价等)是否引起、维持和促进学生的成长,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落实立德树人的目的。教会学生终身学习的方法,使学生终身受益。六、课题研究过程1.前期准备阶段(202X年4月—202X年5月):成立课题组,分解子课题研究任务,举行开题论证会,形成对核心素养的一般认识,并撰写随笔。2.全面实施阶段(202X年5月—202X年6月):定期进行课题研究课,立足课堂进行草根化实践研究。对各组课题进行检查验收,进行回顾总结,完成中期报告。
及时调整改进后期研究思路,进行验证性研究。3.完善总结阶段(202X年10月—202X年12月):对本课题研究进行有效性的分析和反思性评价,召开成果总结会议,撰写研究工作报告和结题报告,汇编研究论文集和优秀教案专集,出台学校课堂有效教学的基本要求和优质课评定标准。七、课题研究开展的工作为了使课题研究扎实开展,我们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采取了集体研究和个人任务相结合的方式,由每个人进行课堂行为设计的研究,结合自己的研究方向,并从课堂教学目标的有效设计、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教师有效的教学方式、学生有效的学习方式等方面,全面考察课堂。以教研组为单位,利用每周的校本教研,开展了以核心素养为内容的多种多样的交流研究活动,实施课堂展示,构建有效高效课堂。1、加强课题开展的计划性,用时间节点督促任务的按时完成。“提高初中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研究”课题,系西安市未央区立项课题(编号为zxls001),该课题202X年3月2日立项,202X年3月至5月为启动阶段。在教研会议上,全体教师共同探讨课题的研究要从哪几个方面入手,怎样进行研究,达到什么样的目标,以什么形式呈现研究成果等问题,在大家的共同讨论下,我们初步形成了《提高初中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研究》课题研究方案,2、借助校本培训,加快研究步伐。
随着课题的确立,我校进行了一系列的关于贯彻核心素养的学习。202X年4月20日,我校特邀西安交大附中李整社老师讲授《提高教师素养,从命题入手》的讲座。以命题为切入点,谈核心素养的贯彻。202X年,我校教务处组织的另一个活动,校本教材的编写培训和校本教材的汇报会一系列活动开展,以学校活动为契机,我们教研组根据核心素养的理念,编写了两本校本教材。分别是《趣味历史社团----杂说历史》,《历史中考宝典》。在学习的过程中,老师们越来越强烈地感觉到核心素养的渗透下,“教学更有效”。3、营造交流氛围,扎实开展研究为了使课题研究扎实开展,学校积极为老师们的研究搭建交流平台,开展了校级公开课活动,听评课活动,校内外交流活动,引进来,走出去。营造多种交流氛围,进一步掀起有效教学的研究氛围。202X年4月7日,我校教师参加了在交大附中举行的“普通高中理工特色学校建设联盟主题论坛暨交大附中大学区教学论坛活动”。在“新高考背景下的学科建设”背景下,旨在探索高中的教育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实现相互交流、资源共享、共同发展。来自联盟成员学校、西安交大附中大学区成员校的上百名教师参加了研讨交流,同时西安市教科所贾玲副所长也应邀参加。
这样的研讨交流,有更多的全国名师进行讲座,老师们欣赏了名师的风采,领悟了课改的真谛,明确了教育教学工作的重心所在,对如何渗透核心素养,实施有效教学有了更深的认识和更多的思考。4、加强科研制度管理,有序推进课题研究。切实开展教研组和备课组研讨活动,是教师掌握教育教学规律、提高课堂效率的最有效的途径。我校教研组和备课组研讨活动为每周一次,由学校统一安排,做到定时、定点、定人(行政分管)、定落实(专人记录教研组活动情况),每次活动时间为周三早上。第一节课听组内研讨课,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