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在教育教学上更关注于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情感和价值观形成,把学生的发展作为教育的核心。由此更提倡自主、合作、探究、体验等学习方式,相应的就在对学生考查、评价方面有一定变化。这是教育教学伴随新课程理念,所呈现给我们的特点。
历史学科,考查(试卷、习题)方面除选择题外,分析题占了很大的比值。在题型和思维的方式上更具开放性,摒除了过去传统的死记硬背,更将开卷形式充分发挥。综合起来看,就是更注重了知识目标与能力目标的结合,关注了学生的情感价值观,这也是与历史教学很相适应的。现在就历史分析题作以探究,总结相关题型,探寻分析题价值和发展趋势。
关于阅读材料分析
所谓阅读材料,即文字资料,经常是一些史料方面的内容。对于史料的研究是了解人类历史重要途径之一,拿来考查学生认识历史事件的程度,无疑具有了科学性和一定深度,也更富于开发创造性思维。
题型一,历史性评判材料。这在教材中是作为历史佐证的,也对教材有深化和引导理解的作用。学习中学生会很感兴趣。教材之外,也可能会有一些要在分析题中被引入进来,放在学生面前。这就考查到学生对书本内容的准确把握和其理解力,开放的、探究的方式自然形成。学生完成了,分析能力就得到相应提高。
举例来说:七年级《历史》上册“春秋战国的纷争”一课,“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又有如对王羲之《兰亭序》评价说“天下第一行书”、“道媚劲健,绝代更无”。简单的话道出了历史事件的时代特征。此一类题型,重在理解和对号入座。
例题又如:“没有逃避地方,只有冲锋打仗。没有平安幸福,只有互相杀伐。”这是蒙古史书记载的12世纪的一些情况。结合课文想一想,它反映了那时的什么局面?后来这种局面是怎样改变的?
题型二,名家言论。司马迁有“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邓小平说“……依我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列宁:帝国主义战争了 也 唤醒了东方,把东方各族人民卷入了国际政治生活。
恩格斯:“他是中世纪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
归结起来,这些名家言论或介绍背景,或评价时事,或展示思想,或从内容上补充教材……读来,不枯燥,填趣味。
例如:我们一贯主张在一个中国的原则下,通过两岸政治谈判,解决两岸间的政治分歧,实现台湾和祖国大陆的统一。
──江泽民 1997年3月26日
分析(1)我们党解决台湾问题的原则是什么?
(2)你认为海峡两岸统一的主要障碍是什么?
(3)香港和澳门回归说明了什么?
(4)请你简单解释"一国两制"。
答案:(1)党的两岸统一原则是“一个中国”。
(2)台湾当局背弃"一个中国"原则搞一中一台分裂活动,影响和破坏祖国统一。
(3)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一国两制”构想成功的实践。
(4)见课本。
题型三,数字分析。题型四,材料对比。
这两类经常结合在一起,例:中国与印度、美国钢和电产量的比较(有列表),要求得出信息一、二、三。
在材料对比中,也有对不同文字材料的比较,或说观点或看背景。这观点或相似,或相左。
关于图片分析(或称图文转换)
题型五,历史地图。考查中多来自课本,要求学生能够做到图文转换,将得出的信息及相关的内容用文字表述出来。例:第一个五年计划工业交通成就分布图。问看图后得到哪些信息(列举第一个五年计划中的建设成就)。
题型六,历史画面。
(一)实景图片:考查学生的认识和相关分析,如“开国大典”的场面。
问题:谁是第一位旗手?(毛泽东)
这是我国什么日子?(国庆节)
(二)特定时代漫画。
这在对我国“大跃进”阶段的学习中是常见的。反映时代背景、时代思想就成为这类题的主要考查方向。
关于体会探索
属于课本知识的一个延伸,如历史之我见:就某一历史事件或历史阶段、现实发表看法;列举:在本学期的历史学习中,列举你印象最深的三个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并说说理由。
以上总结了一些题型,在实际的教学和分析中还需要灵活对待。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看中考,有向高考靠拢的趋势。既在题型多样性,开放性上更突出了。这对于引导日常的教学,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促进学生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学生的发展是关键,学习过程会被相应的作为评价对象得以更科学的关注。结合历史学科的特点,从唯物史观出发,学生有自己的观点、认识和有恰当的表述是我们所希望的,即在平时培养学生分析观点,自己动手查资料写论文等学习习惯,这或可作为评价的内容。
一句话,一个民族要有创新精神,教育的目的即在于继承和创新。
【历史分析题探究】相关文章:
★ 2010年白银市中考历史试卷分析之名师指点
★ 历史主观题解题方略
★ 2014七年级历史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分析
★ 汉墓变成历史课堂
★ 九年级历史期中考试卷质量分析及教学反思
★ 图说历史:你在哪里摘棉花
★ 历史
★ 历史月考后的反思
★ 上学期九年级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 历史研究性学习的教学反思
【摘要】新课程改革之后,高中历史教学面临新的难题,即如何改变高中历史课的教学模式,实现素质教育成为目前高中历史教学的难题。随着课改的深入,课堂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在新课程理念下,课改要重新定位,树立全新的教学理念。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探讨了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之创新。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历史;教学创新
新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大力推进教育创新,构建有中国特色的、充满活力的课程体系。核心是以学生发展为本,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在过去的课堂教学中存在着一些问题,概括地说,那就是重视传授书本知识,忽视好奇心、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的培养。通过对新课改的学习,使我受益匪浅,下面谈谈我对如何进行课改背景下的课堂教学的认识:
一、灵活使用挖掘教材
自从新课改实施以来,高中各学科大部分教材都进行了重新编写,很多教材与原有的教材相比变动很大。新教材主题突出,有一定的条理性,注重各单元内容间的逻辑联系,这样的编排有利于广大师生用世界的眼光去认识历史的发展,从一个新的角度来了解和思考历史问题。教材反映了人类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科学技术等领域的重要历史内容,体现了人类各个历史时期的精华,将人类文明中最灿烂的部分呈现给学生。
二、改革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
实现教学内容呈现方式的多样化和科学化。所谓多样化,即教学内容呈现不再单纯依靠教师的言传身教,而是大力提高科技含量,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推进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历史多媒体教学及电子课件的制作与使用上。所谓科学化,就是不再单纯地让学生记忆并储存历史结论,而是结论与形成结论的过程并重。新教材在这方面给师生们留下了较大的思维空间。
三、创造和谐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气氛
使学生愿意主动接受历史知识,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让学生在学习与探究的过程中触摸历史,再将历史知识赋予一定的生活意义与生命价值,让知识获得过程与生命提升过程相一致,使历史这一过去的生活与学生当前的生活及未来的生活有形有色地连接起来。历史是一幅有血有肉、丰富感人的画卷,通过触摸,让历史对学生产生强大的吸引力和影响力;通过触摸,让历史走进学生的生活,让学生感悟历史、体会生存的价值,最后化为智慧、学会生活,形成不同客体学生的人生价值观。
四、改革学生的学习方式
将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突显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成为学生发展自己、学会学习的过程。新教材增加的阅读课和活动课,就是有益的探索和尝试,历史教师可以在组织指导这两种新课型的过程中加强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当然还可根据新大纲要求开展好其他类型的研究性学习,比如课堂讨论、辩论,收集历史资料撰写历史小论文、历史人物小传,开展社会调查撰写调查报告,编演小历史剧,制作历史题材的音像作品或计算机课件等。
五、转变评价学生的方式
以前,在我的课堂上,经常听到学生一起夸奖某个学生“你真棒”,或是我对学生说“你真聪明”,但是这样的表扬夸奖是否对学生的发展有利呢?对学生而言,过多的夸奖会导致上瘾,迷恋夸奖,对学生发展无益;过多的夸奖也会让学生习以为常,无动于衷,也起不到鼓励的作用。对教师而言,最根本的应关注是否有实实在在的教学效果,尤其是教师不假思索、脱口而出的随意性夸奖不仅不能对学生产生积极的价值取向,反而可能导致学生形成随意应付的学习态度。新课程强调对学生的尊重、赏识,学习评价注重激励性和发展性。随着新课程的进展,自己对新理念的理解,我对学生的评价越来越重视肯定学生的学习态度,肯定赞赏学生的点滴进步,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学生,关注每个学生的成长过程,让孩子们切身感受到学习的欢乐,在他们心中唤起学习的自豪感和自尊感。这种激励和发展的评价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保持学习热情具有重要的作用。
六、更新评价方式
由于高考等客观原因,在应试教育体制下,对教学的评价往往注重的是结果,评价的手段是单一的笔试,评价依
据是考试分数。高考怎么考,教师就怎么教,学生就怎么学。当时,高中历史教学被固定在一个模式下,不得不这样做,这种评价方式的结果既禁锢了学生的思维,也禁锢了教师的思维,使学生只能学到知识,不能提高能力。在新课改的实践中,我们逐步改变传统的单一评价方式,采用复合型的评价方式,深受学生的欢迎。如我们除必要的平时习作、期中、期末笔试之外,把探究活动课上的主题发言、平时课堂上的精彩见解、历史小报的编制、历史小论文的撰写等等都纳入我们的评价体系,这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探究的热情,反过来,又很好地促进了历史课堂教学。
素质教育是时代的产物,是社会稳定和发展的需要,也是基础教育的必由之路。新的历史时期,世界范围经济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竞争对历史教学提出了巨大的挑战。我们的历史教学应该立足于时代发展的前沿,用科学发展观作为教学设计的主导,优化教学过程,把素质教育与行为规范有机地融为一体,主要目标就是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历史课的课堂教学创新】相关文章:
★ 第二章 高中历史课程改革的基本思路
★ 初中历史教学反思(4)
★ 浅谈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 《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的对比研究》序
★ 新课标下对历史教育现实的困惑与思考
★ 权威解读高中历史课标
★ 高三历史课教学反思
★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设计的基本思路是什么?
★ 2005年高考历史教学的反思
★ 浅议初、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的区别与联系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