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探索 > 民族地区初中历史课堂作业设计有效性的研究.doc 7页

民族地区初中历史课堂作业设计有效性的研究.doc 7页

民族地区初中历史课堂作业设计有效性的研究.doc 7页民族地区初中历史课堂作业设计有效性的研究.doc

《民族地区初中历史课堂作业设计有效性的研究》研究中期报告龙山县第二中学《民族地区初中历史课堂作业设计有效性的研究》课题组第一部分 课题研究的概况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布置课堂作业是历史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课堂教学的巩固和拓展延伸。适当的课堂作业有助于学生对所学教材保持记忆,并将课堂知识进行消化吸收,使之成为自己的知识储备。只有在一定的历史知识储备的基础上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探索的习惯,才可以建立起自己的判断意识,形成自己的思想。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推行,民族地区的初中历史教育在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上都有了提升,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历史课堂作业却成了被忽视的关键环节,没有发挥作业对于教学的作用和意义。简单来说,现阶段历史课堂作业主要表现为:①相对于语、数、外教师对作业的高度重视,初中历史教师对课堂作业的重视程度明显不够;②课堂作业一般由教师统一布置,题量大且题型枯燥陈旧;③作业形式单一;④教师缺乏对作业的科学评价。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工作强度大且难以实现专业发展,学生疲于应付且“高分低能”。为了改变这种现状,历史课堂作业必须在形式上、内容上及作业评价等方面加以改革。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一)选题意义1.少数民族地区因经济、教育等相对落后,历史课堂作业设计严重脱离《历史课程标准》的要求,通过该课题的研究,探索出一种符合少数民族地区初中历史课堂作业设计的模式。

2.少数民族地区留守儿童多,家长或监护人普遍缺乏作业辅导能力。通过作业设计与科学评价,减轻师生与家长的负担,促进学生个性与整体的发展,使每个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中完成历史作业,体验快乐,获得成功、轻松、满足的心理情感体验。3.通过科学的历史作业设计,让学生对所学教材知识保持记忆,并将课堂知识进行消化吸收,使之成为自己的知识储备。从而提高初中历史学习的有效性。 (二)课题研究价值1.有效地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初中历史教育教学改革。2.作业形式的趣味性、多样性与作业内容的分层模式,有效地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让学生能充分享受到学习的乐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性。3.科学的作业模式有利于学校的校本研修,可以促进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教学质量的提升。4.本课题是历史领域的一个点,其研究的成果因具有普遍意义,对其他学科具有推广价值。三、课题研究的界定 本课题的研究,主要是从少数民族地区初中学生独特的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出发,结合我校的有效课堂改革进行。1.历史课堂作业指为了加深学生对历史课堂内容的理解,教师针对学生的现状制定的作业。2.设计是按照任务的目的和要求,预先定出工作方案和计划。3.有效性指完成策划的活动和达到策划结果的程度。

4.历史课堂作业设计的有效性就是在现代社会提倡“以人为本”,课程改革提倡“以学生为主体”下,改变原来教师只布置具有陈述性知识的作业,添加布置具有程序性知识的作业;改变仅仅教师设计作业,为师生共同设计作业;改变单一的书面作业,为形式多样的作业。课堂作业设计给学生自我发挥的空间,允许学生反思历史,通过自主探究学习使知识牢固而持久,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从而达到有效性。5.研究方向是初中历史课堂作业设计的有效性问题。四、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预期成果(一)研究的主要内容1.研究新课程下民族地区初中历史作业选择与设计的原则。广泛收集、查阅与本课题有关的文献资料,学习课题相关的教育理论和先进教改经验,以提高课题组教师的理论水平;通过学习、实验、推广,总结初中历史作业计的原则。2.研究新课程下民族地区初中历史作业布置的内容、形式和评价。作业从形式上来看,有阅读作业;抄写作业;练习作业;设计作业,如图表、图案和问卷等设计;活动作业,如讨论、时事评论、调查等;研究作业,如实验、比较、小论文写作、专题研究等。通过课题的研究,选择合适的初中历史课堂作业构成与时间分布。3.编写七—八年级作业,使学生在作业过程中提升学习兴趣,培养能力,促进发展。

使每个学生在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创新意识、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得到不同的发展。让学生走向课外,走向生活,走向多元,在完成不同类型的作业的基础上,获得不同程度的成功,最终为自己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①设立对照班级。②根据课题研究进度,编写历史课堂作业。③在实验班中实验,记录相关实验数据(包括学业评价及学生调查),并改进作业构成,形成适合新课程要求和本校特点的系统性作业。4.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提升参与教师素质。通过理论学习,解决教学过程中的实际问题,案例与论文的撰写,转变参与教师传统的作业设计观念,树立适应新课程理念的作业观,提高我校历史教师教育教学的综合能力,真正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5.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构建实现课内外联系,学科间融合的作业设计体系。教师能在平时控制作业的数量,提高作业的质量,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二)研究的预期成果1.课题研究报告;2.相关案例及论文集;3.本课题实施中教师的优秀的作业设计;4.本课题实施中学生的优秀作业;5.课题实验一段时间后的学生调查报告与反馈材料;五、课程研究的方法1.文献研究法。利用书籍、网络等查阅相关资料,了解该课题有关理论知识。

2.调查研究法。调查学生学习、作业现状。3.行动研究法。建立科学的作业模式;创建作业评价的科学体系;不断完善操作体系。4.对比研究法。选取实验班级,分别采用传统的作业模式和试验的作业模式,对比不同作业形式产生的不同学习效果。5.经验总结法。认真撰写阶段性报告,总结各阶段的得失,不断调整研究步伐。最后以总结形式完成课题研究结题报告。六、课题研究的步骤、过程 1.筹备阶段:2013年4月—2013年12月。(1)深入学习《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教育理论、教育教学管理等方面的知识,调查研究少数民族地区学生历史学习、作业现状。(2)收集资料,确定课题研究方向与课题名称,组织课题组成员讨论,确定研究的内容、目标。制定研究方案。(3)组织课题组成员讨论,制定研究可行性方案、管理办法、实施措施,落实各成员的课题研究任务。2.实施阶段:2014年1月—2015年6月。(1)2014年1月—2014年7月,课题实施第一阶段。课题组成员按实施方案进行,发现问题及时调整,使方案日臻完善。(2)2014年7月—2014年9月,课题第一阶

上一篇: 学史崇德 学史力行丨安康市“统编历史教科书中的党史”大校本研修系列活动在高新中学
下一篇: 历史文化名城申报研究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