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探索 > 纪念船山诞辰400周年特别会讲:王船山与中国古代思想的传承和发展

纪念船山诞辰400周年特别会讲:王船山与中国古代思想的传承和发展

纪念船山诞辰400周年特别会讲:王船山与中国古代思想的传承和发展从两百年埋没不彰,到与顾炎武、黄宗羲比肩并称明清之际三大思想家,王船山是一个怎样的人?在21世纪的今天,他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是什么?10月22日下午

从两百年埋没不彰,到与顾炎武、黄宗羲比肩并称明清之际三大思想家,王船山是一个怎样的人?在21世纪的今天,他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是什么?10月22日下午,岳麓书院举办岳麓书院讲坛第400期暨纪念船山诞辰400周年特别会讲,朱汉民、章启辉、陈力祥、杨柳岸等船山研究专家同台开讲“王船山与中国古代思想的传承和发展”,走近“天地大儒”王船山。讲座由岳麓书院副院长李清良教授主持。来自湖南大学等高校师生及社会各界人士200余人到场听讲,凤凰网国学频道全程视频图文直播。会讲开始前,书院师生代表在船山祠前祭拜了船山先生。

微信图片_20191122092026

书院师生祭拜船山先生

船山先生是出自岳麓书院的学术大师。“新故相推,日生不滞。”岳麓书院院长肖永明教授引用其在《尚书引义》一书中的话,对岳麓书院400期讲座作了总结与回顾。他谈到,从852年前的“朱张会讲”,到世纪初的“千年讲坛”,再到如今的“岳麓书院讲坛”。变化的是时间和空间,不变的是我们对“日日新,又日新”的精神追求。

微信图片_20191122092033

肖永明

在主旨发言环节,四位主讲人围绕“王船山与中国古代思想的传承和发展”的主题,从船山的湖湘学、政治哲学、史学、礼学,以及其经典著作中的思想内涵等方面作了阐述。

朱汉民老师的发言题目是“再寻孔颜乐处——王船山对宋儒圣贤气象的继承与发展”。他指出,两宋士大夫群体中盛行“寻孔颜乐处”。二程从学于周敦颐,周子教他们“寻颜子仲尼乐处,所乐何事”。在宋儒看来,孔子、颜子能够在“人不堪其忧”的艰苦生活中洒落自得、悠然安乐,体现出“圣贤气象”,具有十分深刻的思想内涵和人生指导意义,宋儒的理学思想体系建构与此密切相关。然而,王船山不满足于这种洒落自得、悠然安乐的“圣贤气象”,认为儒家对圣贤人格的追求,应该吸收“豪杰”气象,强调“有豪杰而不圣贤者矣,未有圣贤而不豪杰者也”,故而王船山在宋儒的思想基础上再寻孔颜乐处。船山认为孟子像唐太宗,比如孟子所说的“君子三乐(父母俱在,兄弟无故;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便有豪杰之气,强调孔、颜、孟之乐是一个整体,故而此“乐”应该包括个体生命的内圣境界与家国天下的豪杰事业两个方面,是一种动静皆备、体用贯通的实践活动过程。

章启辉老师围绕“王船山对中国哲学的传承与发展”展开。她首先从王船山的名言“六经责我开生面,七尺从天乞活埋”切入,认为这句名言是船山精神最经典的自我陈述和人生写照,进而从哲学上探讨王船山的思想渊源和传道济世情怀,远追先秦儒家,近接宋明理学。船山的人性论强调“性必从气上说”“性者生理”“性者一本”“习与性成”,船山的历史观具有独特性和批判性。相对而言,明末清初三大儒的学术成就,顾炎武在经学,黄宗羲在史学,王夫之在哲学。章老师进一步指出,传统哲学基于传统经学。王夫之我注六经,六经注我,从本体论、人性论、认识论及历史观等四大方面推进了中国哲学原则的传承发展,建立了以务实、主动、重行、思变、求新为特征的理学体系,达到了当时可能达到的中国古代哲学的新高峰,成为中国古代哲学集大成者、宋明理学总结者、十七世纪启蒙思想家、中国传统文化近代化的逻辑起点。

微信图片_20191122092039

讲座现场

陈力祥老师从“王船山对传统教育的返本与开新”的角度展开,分别从船山先生对传统教育思想的返本与开新、船山对传统礼学的思想的创造性发展、船山对传统人学思想的综合性继承与创造性发展、船山对传统和合文化的创新等四大方面进行翔实阐述。陈老师特别谈到,船山的人学思想延续了古代先儒思想,并进行了创造性的发展,对“人之所以为人”“学以成人”等问题有独到见解。他指出,船山对教师要求甚高,要做到“有教无类”和“因材施教”,更应该注重教师自我素质培养;教师要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即以“后觉”效“先觉”、因人而进之、因其高下而教之、因材而调养(情操、气质、道德素养等)之”,等等。他最后强调,船山希冀学生要快乐学习,师生是双主体关系,学生要立志、博学。

杨柳岸老师的发言题目是“择祸莫如轻——船山论刑罚”。他指出,身处明清鼎革之际的大思想家王夫之,和他那个时代许多杰出的学者一样,将思考的重点放到了总结明亡教训上。船山通过考察历史,对明代的政治得失进行了许多深刻的反省,对刑罚的批判便是其中十分重要的一个方面。“择祸莫如轻”是船山刑罚观的总基调,他反对一切形式的严刑峻法,特别是肉刑。他所主张的是一种顺乎人情的轻宽的刑制。杨老师进一步强调,研究王船山,既要考察其“内圣”工夫,也要讨论其“外王”思想。研究王船山对刑罚的态度可以发现,船山非常反对滥刑、酷刑,“律既有笞杖定制,或稍使得用讯杖竹篦,以警欺窳可尔。”他把滥施刑威的官吏痛斥为残害人民的鸷鸟猛兽,把刑具比为酷吏的爪牙,致使无辜百姓,血染公堂。对于死刑,王夫之反对枭首、磔、轘等极残酷之死刑手段,说“枭之、磔之、轘之,于死者何加焉,徒使罪人之子孙,或有能知仁孝者,无以自容于天地之间,……无裨于风化。”“治道之裂,坏于无法。”

随后,四位船山学研究专家又就船山思想在古代思想文化史上的历史地位及其在当代社会中的价值与影响进行了主题讨论。

微信图片_20191122091041

讲座现场

讲座最后,由李清良教授作学术总结。他表示,“内圣外王”是儒家实践智慧的核心价值,其理念是高度推崇道德人格对于个体生命价值的呈现,强调个体的君子道德人格是一切社会价值创造的终极源泉。内圣外王的思想,彰显的是心灵秩序与社会秩序的统一,体现了个人与社会、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高度融合。两千多年来,中国知识分子始终追求“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的立身处世之原则,也寄托了高尚人格之象征。而王船山,亦是其中杰出的理论倡导者与践行者。

互动交流环节,四位主讲人与在场师生进行了热烈的互动和探讨,让大家对王船山有了更全面、深入的认识。本次讲座,凤凰网国学频道直播在线人数达20.7万人次以上。(文/普庆龄 图/黄沅玲)

上一篇: 申报中学历史高级教师述职报告.doc
下一篇: 十堰市教科院课题申请书高二文综组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