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人民医院(资料图)。(东方ic/图)
其实,很多社会新闻的细节比宏大政治经济新闻更具震撼。
2017年2月16日上午,一起突发新闻令人揪心,江苏省人民医院一位很有名的肝胆科医生被一名陌生男子反锁科室内砍成重伤。看到新闻时,该医生已被送入急救室抢救。第一时间想到,这又是一起医患矛盾产生的恶性事件吧。
然而,当天夜里,南京警方发布的案情调查结果令人惊诧。砍人者根本不是患者,而是黄牛——医院里帮人挂号的黄牛,而事情的起因更是令人愕然。该黄牛春节前帮人排队挂号,但这个号到医生那里时被发现是黄牛,医生指责他是骗子,导致他帮人挂号的60元钱未拿到手。黄牛怀恨在心,因此报复。
仅仅因为60块钱,最终发生这么大的恶性事件,如果不是救援及时,可能不是重伤的结果。
因为最终医生被抢救过来,也因为背后没有复杂的医患矛盾,这起事件未引起大范围传播。但仔细琢磨一下,可谓细思极恐。
一个黄牛,跟医生没什么深仇大恨,无非就是被说了几句,至于多大利益纠缠,无非就是60块钱而已,为何要下如此重手?
近年来,袭医事件时有发生,如果说部分袭医行为背后还有医患矛盾,但类似黄牛报复医生这种事件的引发机制恐怕是更社会性的,更综合性的。它看上去是个案,是突发行为,但其背后可能有更深的心理成因。
值得注意的是,此案发生时,社交媒体大都关注报道。这一过程中,网友大量参与评论。但在关心医生、申讨歹徒的主流声音之下,仍有“医生看不起人,砍他肯定有理由”、“估计这医生肯定也不是什么好东西”这类说法。
舆论的评价分为几个层级,其中暴力伤害、犯罪是舆论评价的基本底线,再上一层才是被伤害者的行为危害性。换句话说,无论一个人的犯罪有多少合理性,对犯罪本身的道德批判应当始终成为主流,对犯罪本身的理解和辩护绝不能冒头。但令人忧心的是,舆论的底线正在失守,道德评价机制也有失守的危险。
舆论反过来会影响社会心理,从而造成社会发生更多怪现状。
西安近日发生一起社会新闻。西安一位少年在乘坐公交车时发现几名小偷在车上偷东西,该少年拍照报警指认小偷,却被几个小偷强行拉下车,光天化日之下公然群殴。
小偷何以如此嚣张?围观群众在哪里?如果搜索类似新闻,你就会发现,揭发小偷,甚至跟小偷搏斗,但围观群众无人帮忙的新闻比比皆是。
在道德领域,为什么公认的道德滑坡正在发生?很大程度上就是舆论的失守和社会行为的失守,两者互为因果,最终导致劣币驱除良币,导致人心不古,怪事频出。
在这种恶性循环里,似乎人人都可以说,人心早就不古,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但反过来,没有人是一个社会里的孤岛,每个人只要跟社会产生联系,就可能遇到类似的事情。
人心凉薄社会不公从来不是放纵罪恶的理由,相反,正因为人心凉薄,正因为存在不公,我们恰恰更应该去守护道德底线,伸张正义,暖化人心,让更多人加入符合道德准则的主流舆论。只有如此,才能扭转舆论上的道德沦陷。莫纵不良风,莫寒少年心。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