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位于黄河与洛河交汇流域的河洛地区,自古以来素有“居天下之中”的说法,被视为中华文明的腹心地带。2020年5月7日,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双槐树遗址取得的重大考古成果,实证双槐树遗址是距今5300年前后古国时代的一处都邑遗址,这一考古发现把人们的目光带向更遥远的过去。
《河洛古国:原初中国的文明图景》(下同:《河洛古国》)是一本关于双槐树遗址从发现到挖掘全过程考古的书,这本书的作者是齐岸青,曾参与过“郑州中华之源与嵩山文明研究会”的筹建工作,对早期文明起源、中原古都群以及“根”“源”文化、“天地之中”等都有研究,在《河洛古国》中,齐岸青引用大量翔实的考古材料,也对双槐树遗址城池、建筑、墓葬、北斗九星文化遗址、祭祀遗迹等做了重要解读,而且全书的语言流畅精美,以通俗易懂的方式把考古学知识与术语精简,让读者可以读懂,而且以文学小说的方式呈现,增强了可读性与趣味性,让读者有一种虽然没有在现场,但是在读的过程中有一种身临其境之感。
河洛古国(河洛古国是什么朝代)
我们一直在问,中华文明的源头到底在哪里?
这些年来,考古工作人员对探究文明起源一直在行动,考古工程从殷墟到二里头,考古发掘的实证为诠释中国古史的传说提供了新的佐证与可能,但是双槐树遗址的被发现,好像进一步把中华文明的源头向前推进了一步,北京大学教授、夏商周断代工程首席科学家李伯谦认为,不排除双槐树遗址是黄帝时代的都邑所在,至少是早期中国的酝酿阶段——华夏文明最早的领袖,很可能就是在此奏响了一个文明时代的先声。
在《河洛古国》这本书中,发现这次双槐树遗址有诸多的“中国之最”:勘探确认遗址面积117万平方米,发现有仰韶文化中晚阶段3重大型环壕、具有最早瓮城结构的围墙、3处共1700余座经过严格规划的大型公共墓地、3处夯土祭祀台遗迹、围绕中心夯土祭台周边的大型墓葬、北斗九星天文遗迹、与丝绸起源有重要关联的最早家蚕牙雕艺术品等,充分说明双槐树遗址在当时一定占据着非常中心的位置。
我们一直说中华文明五千年历史,但是双槐树遗址的发现,表明原来在5300多年前,双槐树这块大地上已经有人们在这里繁衍休养生息了,而且还有了城市的雏形,诞生了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等多种文化,可以说,这次考古发现不仅仅是考古工程取得惊人成就的一个转折,也是证明了中华民族文明是人类文化和社会进步的一个新的起点。
比如双槐树遗址北斗九星“星图”的出土,大家都知道北斗是古代天文观测中一组很重要的星星,而古人对北斗星也赋予了一定的神性,甚至崇拜,那说明在5千多年前古人就有了固定的信仰,又或者说当时居住在这里人可能是非常有地位身份的人。
“河洛古城”兴于伊洛水之畔,黄河南岸,是华夏民族立足河洛之间的开篇之章,让我们在《河洛古国》这本考古之书,通过文字去解读5300多年前的历史印迹。
#阅读的温度##考古##河洛古国#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