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稷之君死,天子之主也。回顾明朝历史,无疑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壮烈篇章,决不会和亲相争!决不割断地纳贡!在这期间,强硬的姿态让无数后人为之感动。
再者,对明朝的评价往往是褒贬不一,大抵对任何朝代都是如此,繁荣与衰败并存,光明与黑暗共生。如果论及其中最重要的部分,往往更是众说纷纭,难以定论。但从最黑暗的朝代来看,作为著名武侠小说作家的金庸先生无疑是把它归于明朝。
为什么金庸说: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最腐朽、最黑暗、最残暴的王朝?
明朝的经济力量:
金庸先生之所以称明为中国历史上最腐朽、最黑暗、最残酷的朝代,是有他自己的原因的,毕竟是通过多种原因形成的最终结果,使明朝沦为众矢之的。但是任何事情的发生都有其原因,站在不同的角度去剖析自然会看到不同的始末,所以单凭金庸先生从何而来这个结论是毫无意义的。还不如翻翻历史,看看明朝的兴衰。
至于一个国家或王朝,在宏观层面上对其作出判断的大方向,不外乎经济、军事、政治、民生等方面。那不妨先看看明朝经济实力有怎样的变化。
大家都知道,明朝的历史在大多数人眼里是通过“土堡之变”被截断的,前后两次都是判若两人。与之相对,明代的整体经济发展也可分为两个阶段。此后,明朝初步建立,内部经济实质上一片混乱,经过元末的战乱,百姓流离失所,民不聊生。所以这个时期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被看作是明朝经济逐渐稳定的时期。
封建社会在经历了战争之后,第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就是要发展农业。所以明初的相关经济政策都是围绕着农业展开的。有一个就是“移民乡,皆由朝廷发粮、耕牛、种籽,或免税三年”的扶持力度由此可见。
在此期间,随着政局稳定,战乱肆虐,社会秩序逐渐恢复,农业逐步恢复,户口逐步增加,直接导致粮食增产,政府税收增加,官营私家手工业相继发展,商业城市增多,东西南北商业流通顺畅,海外贸易往来活跃。
但表面的繁荣之下,内在的本质已经酝酿着腐朽。大块土地逐渐流入贵族之手,多数朝代所不能解的谜团逐渐登上明朝的历史舞台,但这些都被繁荣掩盖了。
经过以上修习后,明代的经济开始逐渐快速发展,无论是农耕还是手工业、商业等都有了长足的进步。直至嘉靖、隆庆时期因政变而一度陷入财政危机。但在此同时,明朝经济又迎来了又一个发展阶段。
《万历新政》是明神宗朱翊钧在张居正等大臣鼎力相助下的一个重大历史转折,明王朝的经济由疲乏被注入了前所未有的强大动力,使明王朝的经济达到空前繁荣。
明代的铁器产量是北宋的两倍半,棉布取代麻布成为纺织品的主流产品,铁器、造船、建筑等重工业,以及丝绸、棉布、瓷器等轻工业,在明朝时期在世界上遥遥领先,工业产量超过世界的三分之二。
总之,明王朝总体上经济发达,但发展的背后实际上并不可控。就像前一个阶段结束时所呈现的那样,土地逐渐进入贵族阶层。而且到了明朝后期,经济总量实质上还是掌握在商人和贵族手中,而国家和农民阶级实际上仍然处于贫困状态。
中间经过明末的农民起义和崇祯皇帝的军费筹集,便可窥见一二。另外,造成明朝农民经济衰败的原因不只是贵族阶层的侵吞,还有天灾因素。
明代经济看似发达,实则与两朝帝王关系不大,其本质仍是内部经济体制的衰败。把重工业从公营改为私人经营。第二,战争对整个经济的破坏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以经济总量衡量,明朝无疑繁荣昌盛,但如果在维持皇权、维持朝廷控制方面明显落后。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