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调查背景
近些年,大学生自杀、他杀、残害动物、校园暴力、颓废消极等
事件频繁发生,从一定程度上折射出当前我国高校生命教育的缺失。
大学生是否具有科学的生命意识和正确的生命价值观,不仅关系到他
们一生的命运,也关系到无数家庭的幸福和谐,更关系到国家的前途
与未来。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内涵建设过程,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
系与建设和谐校园的基础,亟待提升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的高度上来。对大学生生命意识进行研究,有助于引导
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意识,形成积极健康、乐观进取的生命态度,
与他人、社会、自然建立起良好的互动关系。
二、调查方式
本次调查使用的数据来源于“师范学院生命观状况调查”。该调
查的问卷发放及回收在校内进行。调查的抽样方式是在校内随机抽取
学生。问卷采用无记名方式,由被调查人员自行填写,然后再由工作人
员收回。本次调查在校内发放问卷80份,共回收有效问卷80份,有效
回收率为100%。
三、调查结果分析
(一)大部分大学生已经有了比较正确的生命认识,但对生命现象的
理解还存在一定偏差
生命认识,就是让个体认识到自己生命的存在,认识到他人的
生命的存在,认识到世界上一切生命的存在以及生命间的相互关系,
正确的生命认识是树立科学生命观的基础。要深刻认识生命,必然要
对生命起源进行探讨。只有对生命有深刻的了解,知道生命的奥妙才
能珍惜生命,这是生命认识的前提,没有这个前提,学生感觉不到生
命的宝贵,生命教育的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表1大学生对生命的认识
选题选项统计结
果
对生命观形成影响最大的是A父母
B学校教育
C个人经历
D同伴感染
36%
37%
16%
11%
面对伤害动植物的感受A没什么感觉
B该行为正常
100%
怎样看待大学生伤害他人现象A对生命的冷漠残忍
B是可以理解的
91%
9%
对大学生自杀、自残行为的看法A很勇敢,勇于向自己下
手
B怯懦,无法承受生活压
力
C无所谓,谁都有
D自己的行动自由
100%
怎样看待自我与他人、社会的关A是平等的100%
系B以自我为中心0
调查显示,对“自我与他人、社会的关系”,100%的大学生认为自我
与他人、社会是平等的;对“你对大学生自杀和自残的行为的看法”
时,受调查大学生一致认为这是怯懦、无法承受。生活压力的表现。
这些调查数据表明:进入成年的大学生经过高考的洗礼,已对生命有
了初步的理解,有了比较正确的生命认识。
对于生命观的形成影响最大的因素,36%的受调查学生认为父母
教育影响最大,而37%的学生认为生命观的形成在于学校教育,还有
16%的学生认为生命观形成于自己的个人经历,另有11%的学生认为
生命观的形成主要是同伴的感染。由于生命观的形成是多种因素综合
作用的结果,所以因人而异。大学生的生命观的形成是学校、家庭和
社会共同作用的结果。
在调查中我们还发现,大学生都承认面对伤害动植物的行为时自
己没什么感觉,对生命伤痛抱有漠视态度。对“你怎样看待大学生伤
害他人现象”,91%的大学生认为是对生命的冷漠和残忍,有9%的大
学生认为没有找到合理的发泄途径,是可以理解的。动植物的生命和
人的生命一样都是整个宇宙的有机组成部分,对动植物的生命是这样
态度,这不是很可怕吗?有9%的极少数大学生认为伤害他人现象是
没有找到合理的发泄途径,并且可以理解,这不是更可怕吗?难怪有
人遇到一点点矛盾和困难就伤害他人生命或抛弃自己生命。看来,我
们的天之骄子对生命缺乏全面而正确的认识,必须加强生命教育,以
避免他们以后走上错误的道路。
(二)大部分学生具有积极向上的生命态度,但是少数大学生生命态
度消极,感受不到生活乐趣,不能正确面对人生压力,需要重新确立
自己的生死观
大学生在短暂的一生中能做多少有意义的事,离不开对生命的感
悟和态度。那么大学生的生命态度是怎样呢?
调查显示,“你对自己前途的想法”,67%的大学生充满信心,19%
的大学生则顺其自然,还有14%的大学生感到前途渺茫。大学生是国
家之栋梁,理应充满信心,具有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才能上报国家,
下能对得起父母,对自己的人生作出正确的选择;在“你觉得自己的
生活充满乐趣吗”的调查中,只有59%学生认为自己的生活充满乐趣,
而41%学生认为自己乐趣并不多,这表明不少大学生对自己的生活不
满意,感觉自己的人生并不精彩。“信心比黄金重要”,只有觉得生活
充满乐趣,才能树立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才能珍惜生命。在随后的
压力来源调查中,21%认为是经济问题,42%认为是感情问题,52%认
为是家庭因素,而57%认为是学习因素,63%认为是对前途的担忧,
另有10%认为是社会剧变,13%认为是人际关系。可见,大学生已走
上人生新的征程,大部分开始思考自己的人生道路,不可忽视的是有
38%还停留在感情困惑阶段,这说明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的生命认识还
不够成熟,容易走进感情困惑的死胡同。
表2大学生的生命态度
选题选项统计结果
对自己前途的想法A充满信心67%
B顺其自然
C前途渺茫
D悲观失望
19%
14%
觉得生活充满乐趣吗A生活充满乐趣
B自己乐趣不多
C无乐趣
59%
41%
压力来源(可多选)A经济问题
B感情问题
C学习因素
D对前途担忧
21%
42%
57%
63%
面对压力以何种方式应对A自己解决
B寻求发泄
C求助他人
D逃避现实
41%
19%
28%
12%
对死亡的态度A死亡是必然的
B死亡是可怕的
C没考虑过死
D 死是解脱
90%
10%
在现今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中,面对激烈的人生竞争,机会稍
瞬即逝,我们必须学会调节自己,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生活中的新情
况。在“面对压力你会以何种方式应对”的问卷中,41%的受调查大
学生寻求自己解决,19%寻求发泄,28%会选择求助他人,另有 12%
则逃避现实。人生不会一帆风顺,积极面对遇到的难题,生命才更有
意义,逃避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对“死亡的态度”调查中,90%
的大学生认为死亡是必然的事,10%的大学生认为死亡是很可怕的。
时间对每个人都是平等的,每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生命很坚强,也
很脆弱,只有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才能形成正确的生死观。
(三)对生命价值的感知
生命价值,简言之,就是活得有意义。对“生命价值”的定义首先是肯
定自身存在的价值,其次是肯定自己从事的活动的价值,再次是肯定
自己之于他人的价值。调查问卷涉及生命价值的项目有:是否自信、
对学习生活的评价、朋友关系、生活的主体性等。
表3 对生命价值的感知
选题 选项 统 计 分
析
你喜欢自己吗? A 喜欢自己
B 不置可否
C 不喜欢自己
67.1%
23.1%
9.8%
当你把一件事情做得很糟糕时,你
A 没关系,下次会努力
做好
B 无用
60%
40%
你有几个好朋友? A 超过10 个好朋友
B 有3 一6 位好朋友
C 没有好朋友
34.8%
34.4%
26.1%
你自己能做主吗? A 有自己的主见
B 容易被别人的看法
左右
C 一切听父母决定
D 其他
60.1%
28.6%
2.8%
8.5%
是否喜欢自己,是自信的基础。调查显示,67.1%的大学生喜欢自
己,23.1%的大学生不置可否,还有9.8%的大学生称“不喜欢自己”。 是
否自信,还体现在遭遇挫折时,是否仍能相信自己并愿意努力克服困
难。调查结果显示,64.60%的大学生的态度较为积极,认为“没关系,
下次会努力做好”, 27.80%的大学生因此否定自己,觉得自己“无用”。
人际交往,尤其是同龄人之间的交往,也是体现自身存在价值的一个
重要方面。调查发现,几乎所有大学生都有好朋友,并且好朋友的数量
较多,拥有超过10 个好朋友的人数百分比最高,占34.80%,其次是有3
一6 位好朋友的,占34.40%。而没有好朋友的学生经常产生自杀念头
的比率却高达 26.10%。因此,培养大学生积极乐观的性格,营造良好
的人际关系,有利于缓解大学生的压力,减少大学生自杀几率。生活的
自主性和主动性也是体现自身生命价值的重要方面,“自主”指的是
自己有决定权,而“主动”则反映积极的生活态度。大学生身心已基
本发育成熟,有 60.10%的大学生认为“有自己的主见”,但同时也有
28.60%的大学生“容易被别人的看法左右”,甚至还有 2.80%的大学
生“一切听父母的”。
(四)大部分大学生意识到生命教育的重要作用,期望高校对他们加
强生命教育
生命教育是指通过教育指导人们正确认识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尊
重生命和珍惜生命,最终培养人文关怀精神,陶冶健全的人格品质。
简而言之,生命教育就是关于生命的教育。生命教育应该贯穿学生教
育的始终,从理解生命的自然属性,到认识生命的社会属性,最终在
理性的基础上建立合理的生死观。
表 4 大学生生命教育意识
选题 选项 统计结
果
你所在的学校是否
应开展生命教育
A 有必要
B 无所谓
C 没必要
91%
9%
你所在的学校经常
开展生命教育吗
A 从来没有
B 偶然会有
C 经常会有
58%
42%
您认为学校应采取哪一种方式开
展生命教育
A 进行有关生命教育的
实践活动
B 进行生命教育讲座
C 学校、家庭、社会合作
实施
40
10%
50%
“你所在的学校是否应开展生命教育”的调查中,91%的大学生认
为很有必要,仅 9%的大学生认为无所谓,加强生命教育已是众多学
子的迫切期望。而与之相反的现实却是许多高校大学生生命教育工作
比较缺失,“你所在的学校经常开展生命教育吗”,58%的大学生认为
从来没有,42%的大学生选择偶然会有。“你认为应该采取那一种方式
开展生命教育”,40%的大学生认为应进行有关生命教育的实践活动,
10%的大学生认为应举办有关生命教育的讲座,50%的大学生认为应由
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实施生命教育。可见,大学生对生命教育极度
渴求并希望高校能有效开展生命教育。
随着全社会对生命教育的关注及高校生命教育措施的逐步落
实,我国大学生的生命观正向积极方向发展,积极的生活态度、正确
的价值观、科学的信仰已经反映出我国大部分大学生的生命观日趋科
学; 90%以上的大学生对高校是否开展生命教育持肯定态度,这表明
大学生的生命教育意识正在增强,他们渴望对人生有一个科学的认识
和合理的规划。可以预见未来大学生的身心将更加健康,他们对生命
教育的意识也会从被动走向主动,生命教育将会成为大学生的自觉行
为。
四、 存在问题
第一,对生命的认知方面,部分大学生还缺乏对自然生命的正确
和理性的认识,不了解如何保护和珍惜自然生命,也普遍比较缺乏必
要的生存技能、自我保护及自救能力,部分学生未能很好地认识自我、
不懂得愉悦和接纳自我。
第二,在生命的态度方面,部分学生不能尊重和珍惜生命存在,
也缺乏对人生价值的正确理解,表现得功利和自我,在对待挫折时,
心理承受能力不强,容易对自我和他人采取过激行为。同时,大部分
大学生生活质量不高,不懂得如何调适心理压力,容易产生各种心理
问题。
第三,在生命的价值追求方面,虽然大部分学生能够热爱生命,
主张对生命应该有更高的精神追求,但在具体落实到人生价值的实现
时表现出社会责任和奉献意识薄弱。部分学生缺乏对生命意义的理
解,表现出无价值感或无成就感,生活没目标,得过且过。
总的来说,当前高校生命教育还亟待加强,缺乏生命教育意识,
更没有系统的生命教育的内容和目标体系,很难满足大学生自身发展
的需要,大学生表现出迫切的接受生命教育的需要,这也给高校开展
系统生命教育提供了契机。
五、 建议与对策
现代教育应该很好地承担起生命观教育这一重任,重视情意的培
养,教育学生尊重生命,体悟生命的可贵可爱,从而由珍惜生命转向追
求生命意义,提升生命质量,创造生命价值。
(一)引导大学生正确地认识生命的意班,升华生命价值
“‘生命’本身就意味着人的感觉、享受、激情以及甜酸苦辣、
悲喜爱恨、束缚舒展、自在自由。生命的受动中有能动、衰败中有新
生、释放中有实现,一切都在矛盾中、在张力中展开。这就是生命之
‘生’,同时也是生命之‘命’。”我们要让学生通过认识生命的起源、
发展和终结,从而认识生命、理解生命、欣赏生命、尊重生命、珍惜
生命,建立起乐观、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生理、心理和社会适
应能力的全面均衡发展。著名哲学家蒂里希指出:“作为精神而完成
的生命,既包容着真理,又包容着激情.既包容着屈服,又包容着里比
多.既包容着正义,又包容着强力意志。假如这些两方之中的一方被其
相关者所吸收,那么剩下的要么是抽象的法则,要么便是混沌的运动
了。”实际上,人的生命的意义就在于追求更加广阔的生命理想和人生
境界,以达到真善美的和谐统一,从而为人类的全部思想和行为提供
最高的支撑点,即人类的安身立命之本。生命是生活世界的生命。以
学校为空间范围的教育世界,也与生活世界有着天然的、不可分割的
联系。高等教育就要使大学生正确认识生活世界、热爱生活世界,成
为生活世界中的人。帮助受教育者由自然生物生命转化为社会意义生
命,由低层次的意义生命转化为高层次的意义生命,逐步促使个体社
会化、形成健康的生命个性是当代大学教育的重要使命。
(二)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为主集道,构建生命化的课堂,开发课堂
潜能,激发大学生的生命价值
台湾辅仁大学早已将“人生哲学”课程列为共同必修课程,并成
立专业伦理委员会在各系推动专业伦理课程,将人生哲学、大学入门
与专业伦理三门课作为“全人教育”的基础课程,希望学生们经过这
样的学习后,能更加珍惜生命。我们应借鉴这些开展生命教育的经验,
把生命教育课程纳入大学教育计划之中。在我国大陆的德育课堂中,
现行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都没有把生命教育专列一章内容,详细地
加以阐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也很少关注这方面的内容。应该增加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