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考情分析
班杜拉的观察学习部分的知识点主要以客观题形式进行备考。考查点主要是概念和例子。由于考查的较为细致,且部分知识点容易混淆,这就需要考生深入剖析这部分的考点。
二、知识点剖析
(一)实验背景
1.班杜拉观察学习的实验基础:充气娃娃实验。
杜拉曾经做过一个儿童模仿攻击充气娃娃的实验。在实验中,儿童分为两组观看成人攻打充气娃娃的视频,一组儿童看到的是这个成人得到了奖赏,而另一组儿童则看到成人得到了惩罚。之后,将儿童带如了有充气娃娃的房间,第二组儿童在进入房间后,攻打充气娃娃的倾向明显地少于第一组的儿童。
实验结果表明,儿童在实验过程中学会了模仿。即模仿成人的行为,在模仿的过程中,儿童也学会了对结果进行相应的评估。
(二)观察学习的概念
观察学习,又称替代学习,是指通过对他人及其强化性结果的观察,一个人获得某些新的反应,或者矫正原有的行为反应,而在这一过程中,学习者作为观察者并没有外显的操作。观察学习是人类学习的另一重要来源。
例子:成语“杀鸡儆猴”,比喻用惩罚一个人的办法来警告别的人;小明看到吸毒警示片中吸毒的人家破人亡,打消了吸毒的念头;小红看到了做好事能得到老师表扬,于是经常做好事。
易错点:判断观察学习的内容可以是好的也可以是坏的
例:小明看到同桌从学校后门翻墙去上网,躲过了保安的拦截,于是也想这么做。这一过程也属于观察学习。
(三)观察学习效应
①习得效应。指通过观察习得新的技能和行为模式。
例子:父母举止文明,其子女习得举止文明;其父母使用不文明语言,其子女经常出现不文明语言。
②抑制效应与去抑制效应。抑制效应是指观察者看到他人的不良(或良好)行为受到社会谴责,观察者会暂时一致受到谴责的不良(或良好)行为。去抑制效应指观察者看到他人的不良行为未受到应有的惩处,其原本受到抑制的不良行为重新发作。
例子:一名有不良行为习惯的学生进入一个班风很好,纪律严明的班级,在周围同学的耳濡目染下,该生的不良行为方式很可能暂时受到抑制。由于她的恶习一时难以消除,他一旦离开班集体,进入自己原先的小圈子,不良习气又重新发作。这就是不良行为的抑制与去抑制现象。
③反应促进效应。指通过观察促进新的学习或加强原先习得的行为。
例子:在演讲课上有些学生胆小,不敢上台表演。这时候教师让某个胆子大的学生先做示范。胆子小的学生看到该他人能做,胆子也大起来,认为自己也能做。
④刺激指向效应。指通过观察榜样行为,观察者将自己的注意指向特定的刺激。在班杜拉的实验中,看到榜样用木槌击打布娃娃的儿童同未看到这种行为的儿童相比,不但模仿这种攻击行为,而且更多地将木槌用到其他情境。
⑤情绪唤醒功能。指看到榜样表达的情感,在观察者身上容易唤起类似的情感。
例子:一个幼儿通过讲故事表现出了对大灰狼厌恶的情感,在听故事的幼儿身上可以唤起类似的情感。
(四)观察学习的过程
观察学习的过程:观察学习包括注意、保持、复制和动机四个子过程。
①注意过程:即观察者注意并知觉榜样情景的过程。
例子:小明看到电视广告,某人使用了某款洗发水,有增发效果。
②保持过程:即观察者记住从榜样情景了解的行为,以表象和言语形式将他们在记忆中进行表征、编码以及存储。
例子:小明在头脑中记住了这个画面,认为该洗发水有增发效果。
③复制过程:即观察者将头脑中有关榜样情景的表象和符号概念转为外显的行为。
例子:小明也买了这款洗发水来使用。
④动机过程:即观察者因表现所观察到的行为而受到奖励。
例子:小明实现了预期的增发。
【小试牛刀】
1.【单选题】陈老师是小学一年级的班主任,近期,陈老师发现有部分学生热衷观看一部卡通片,而且模仿片中反面人物的行为,结果导致学生中口角甚至打架等不良品德和行为的发生。为了避免此部卡通片的消极影响,根据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应采取的适当做法是( )。
A.陈老师应禁止学生观看这部卡通片
B.陈老师应对有模仿行为的学生进行说理教育
C.卡通片中应尽量少描写反面人物
D.陈老师应让学生体验到“恶有恶报,善有善报”
1.【答案】D。解析:根据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儿童会对榜样及其行为进行观察学习。因此,应让学生体验到“恶有恶报,善有善报”。
2.【多选题】班杜拉总结的学习过程四个环节是:注意和( )。
A.保持 B.复制 C.动机 D.模仿
2.【答案】ABC。解析:观察学习包括注意、保持、复制和动机四个子过程。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