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人实验区”建设座谈会顺利召开
为全面贯彻落实教育部等13部门《关于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的意见》精神,深入开展朝阳区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工作,近日,朝阳社区学院(职工大学)在呼家楼中心小学组织召开了朝阳区“全国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实验区”建设暨朝阳区“校家社协同育人共同体”建设座谈会。朝阳区教委德育科副科长沈湛、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研究员洪明、朝阳社区学院(职工大学)家庭教育指导中心主任张勇,以及朝阳区“校家社协同育人共同体”实验校德育工作负责人和所在社区代表等参会。
会上,张勇主任首先通报了朝阳区被评选为教育部“全国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实验区”的相关情况,介绍了朝阳区“校家社协同育人共同体”建设情况,并结合今年重点任务谈到,要以推进朝阳区“校家社协同育人共同体”建设为抓手,集中优势资源和力量,聚焦“家庭教育咨询服务进学校进社区”项目,为学校发挥协同育人主导作用搭建平台、提供服务,进一步强化学校引领作用;同时要以社区为支点,激活社会教育资源,凝聚育人合力。
随后,安华里第二幼儿园科研主任李晓莉、群星幼儿园园长李雪莲、呼家楼中心小学德育主任胡冬卿、白家庄小学德育主任王强、陈经纶中学崇实分校德育副校长张建军、金盏学校书记兼校长李欣以及所在社区负责人,先后分享了本单位利用优势、整合资源,相互支持、合作开展协同育人工作的典型做法;与会同志就面临的机遇挑战进行了深入探讨,提出了意见建议。
洪明研究员积极参与学校和社区代表的讨论,并针对代表们提出的问题提供了详尽解答。在此基础上,就学校、家庭和社会之间“为何要协同”、“如何实现有效协同”以及“协同起来干什么”,洪明研究员进行了深入阐述,并希望各实验校和社区各司其职、默契配合、积极实践,形成能够解决问题的宝贵经验,持续打造学校、社区“双核心”特点的“校家社协同育人共同体”,探索朝阳特色的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模式,推进朝阳区“全国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实验区”建设。
沈湛副科长在总结发言中表示,校家社协同育人是学校工作的重要内容,直接影响到朝阳教育高质量发展和育人品质,要求各学校发挥协同育人主导作用,加强与社区的合作,探索形成新型的合作模式。就校家社协同育人工作,提出了三点要求:一是要聚焦家校,学校作为主导,不能只停留在沟通层面,要达到家校的有效协同;二是要以问题为导向,加强科研,总结提炼出可在全区推广、有影响力的做法、经验、案例;三是要进一步厘清学校和社区的关系,这是一个双向奔赴的过程,要尽力做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责任共担”。
本次会议的举办,标志着朝阳区校家社协同育人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实现了更深层次的推进。朝阳社区学院(职工大学)将以“全国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实验区”建设为重要契机,主动发挥“校家社协同育人共同体”建设的纽带作用,努力促使朝阳区的校家社协同育人工作迈向更高的水平。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