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由赵露思和一众颜值小生主演的影视剧《神隐》已经更新到26集。昨夜至今日,我一口气刷完了。倍速之下的潦草观影,自然未经过深刻的思考,然而胸中总有些郁闷。这部古装玄幻偶像剧,讲述的主要是两位贵族后裔的爱情纠葛,女主角是诞生即继承天帝帝位的“凤皇”,男主角是两位上古真神的唯一合法继承人。在这样的角色设定面前,不难猜出,这部剧的“刀”肯定是设置在“匡扶众生”的责任和“爱情”二选一之间。可我看完之后竟然感觉不到一丝情绪波动,更别提悲伤了。
我认为现今的古偶剧存在很大的逻辑问题。并非是说剧情玛丽苏,或者“虐恋”“前世情缘”“主仆情谊”这些文学母体的机械复现会使观众审美疲劳,这些瑕疵都可以从编导的技术层面解决。最核心的逻辑错误是,像仙侠题材这类“虚构”的文学作品里,如果再反复植入“虚设”的剧情,“虚假”的人情,那这部剧就会变成一部彻头彻尾的“赝品”——观看后就像喝了人造奶精一样难受。文学理论曾教导我“悲剧就是把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激起怜悯和恐惧,从而导致这些情绪的净化”。喜剧也不仅仅是使人哈哈大笑那么浮浅,有时候是为了揭示更沉重的悲剧。类比来看,我们不妨作这样一种逻辑推演:虚构作品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在追求真实,无限地试验与逼问人的性灵本真。
文学中“虚构”与“现实”这对关系是相伴相生的,有很多时候创作者考虑的是如何度量与平衡,而非完全抹煞其中一方。有人会问,难道文学不都是虚构的吗?如果非要这么认为,那么虚构的目的究竟是什么?我认为,在古偶剧中,尤其是仙侠剧,它架空的历史背景、虚拟的社会法则、幻象般的美景仙境,都是为了给观众提供自由维度更宽广的想象空间。而在这样“虚构”的时空中,我们更能够体会一种超越现实世界的情愫与追求,就如同李白的诗,佛教的莲,庄周的蝴蝶,《聊斋》的鬼怪、金庸的江湖,这些东西都是虚构的,却都能令人感动。叙事是假的,但情义是真的。在远离生活的情假设中,虚构作品为我们提供了肉身所不能及的精神旅程,假设了更多有趣与荒谬的选择,使得每个人都有平等的“意念”自由,享受“重生”的快乐,抚慰每个人心底身处被隐藏的遗憾。
然而这种虚构,必须要注入“真实”的思想内核,才能使受众有“参与感”。现今的古偶剧空洞无物,不假思索地使用男欢女爱、师徒门派、家族复仇等母题,随意截取、套用古典小说中的角色设定与社会概念,不创新剧情、不琢磨人物个性,演员一凑、镁光灯一开,嘴巴一亲,一部无脑甜水剧就拍好了。可这样流水线般快产快销的作品,除了能够短时间内收割观众的韭菜,刺激年轻群体的生理性审美神经,还有什么值得留恋的地方吗?短平快的作品难以成为文化精品,更别说流传下去。或许第二年就会隐没在众多“肥皂泡泡”之中。
(二)
我来解读一下《神隐》这部剧给我的意识传达。这部剧看似是一个女性成长故事,正如同演员所解读的“她是一路闯关打怪,经历磨练,然后变强”。但在我看来,人物一出场就毫无掩饰的“血统论”震碎了我的三观。“凤皇出世就应当继承王位”是这部剧的主要社会规则,如此顽固不化的封建思想,恐怕已经不符合当下的社会思潮。但编剧认为这样的写法仍旧是符合市场规律的,有市场卖点的,能够被大众所接受与认可的,那么就等同于,他们对于观众的判断是:仍旧保留着对贵族身份的崇拜与迷恋,“奋斗不如出身好”“社会是固化与等级严森的”其实是内隐在观众心中真实的想法。
其次,我们来看女性的成长过程。一个女性从幼稚与清纯走向成熟,是符合正常事理逻辑的。但如果将幼稚、清纯这些灵动的人类特质演绎成愚蠢、呆萌,那就有点令人尴尬了。而在女性的成长过程中,又无限次地陷入对英雄救美的恋慕,以及多个男性争夺的荣宠之中,我并不很能理解在这样的保护伞下这个女性如何能够激发出催使自己成长的原生动力。所以我会觉得那些故事情节中的劫历都是无意义的,因为你知道最终她还是会变得强大,无论如何,她都会拥有主角光环,而其他配角只能眼睁睁地陷入“宿命论”的悲凉之中。
这么多个角色,我认为唯一有点看头和有点人情味的,是那位“恶毒女配”孔雀公主。因为全剧里面只有她的行事作风与思考逻辑是比较符合常理的。她质疑士族阶层,仇恨命运的不公,嫉妒地位比她高的同龄人,耍小聪明制造误会,为了壮大家族势力攀附权势,为了守护族人又自甘受辱,她充分展露了人的私欲。她才是一个真正的革命家。但由于在道德面前,我们并不鼓励这样的做法,因此她只能沦为正义的虐待对象。可惜,这样的人物形象仍旧是单薄的。如果古偶剧对于人物的刻画仍旧停留在低龄化的黑白对立层面,那么人物也会随之矮化了,其复杂与生动的部分就没有细节可供玩味了。
凤凰自古有涅槃重生的美好寓意,凤凰择梧桐木而栖,凤求凰,琴瑟和鸣,这些都是美丽的古典意象。我认为,当这部影视作品试图去建设一个“女性涅槃”的主题时,需要考虑的是,当下的女性观众是否仍旧能够接受被各种男性“怜爱”和“需要”的价值认同,接受自我催眠式地依靠家世与男人的宠溺而完成社会进化。
在传承古典审美文化的意图方面,则不应该简单地将传承古典的工作理解为敷演字面意义,而是要继承性地创造,挖掘深层次的思想内涵,赋予它们新的故事形态,将中国式的思想精神与审美文化传承下去。
总而言之,我喜欢赵露思憨厚可爱的扮相,可惜剧有点强差人意。
写这篇随笔是出于在家偷懒看剧没有读论著写论文的心理愧疚。与君一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