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社会 > 张毅翔:社会主要矛盾转化影响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机理、根源与应对

张毅翔:社会主要矛盾转化影响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机理、根源与应对

张毅翔:社会主要矛盾转化影响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机理、根源与应对【摘要】社会主要矛盾转化决定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主要矛盾及其他矛盾的变化,深层次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结构、科学决策和战略实施。

【摘要】社会主要矛盾转化决定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主要矛盾及其他矛盾的变化,深层次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结构、科学决策和战略实施。生产力的发展及其驱动下生产关系、交往关系等的变化是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生成和发展的深刻根源。新时代历史方位为人们形成“美好生活需要”及满足其需要创建了必要的社会历史条件。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应着力塑造新型交往关系下的“共同体”,引导人们追求共同美好的思想政治道德需要;应着力解决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矛盾,供给“充分”的思想政治道德产品和服务;应着力创建科学的政策环境和分配机制,保障“平衡”地分配思想政治教育产品和服务。

【关键词】社会主要矛盾 思想政治教育 新时代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科学依据,是党和国家全局形势和任务发生历史性变化的深层原因,是我国全面深化改革和各项工作发展创新的基本遵循。“必须认识到,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1]社会主要矛盾转化对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怎样的影响,影响的过程与机理是什么,如何遵从这一转化以建立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相适应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的重点,这关系到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自觉发展与有效创新,关系到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作用的重新定位,关系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性质方向与伟大胜利。

一、社会主要矛盾转化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矛盾的内在机理

社会主要矛盾及社会发展规律是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创新的根本前提,社会主要矛盾转化深层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结构及过程环节,从总体上规定着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决策和策略实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决定社会条件、供需关系、社会任务的变化,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它决定着人们的思想政治道德需要与满足这种需要的条件的变化,决定着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主要矛盾和其他矛盾的变化,使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

1.社会主要矛盾转化决定思想政治教育主要矛盾的变化,影响着思想政治道德产品需要与供给之间的矛盾张力

社会主要矛盾是在特定历史阶段内,一个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等各领域矛盾交织中最凸显、最重要、最核心的矛盾,对其他社会矛盾起到决定性制约作用,从整体上影响该国各领域的发展。它也对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主要矛盾及其他矛盾具有决定性制约作用,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方向和决策部署,是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创新的重要依据。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化,集中反映了思想政治教育服务对象和工作重点存在的突出问题及新的特点,说明思想政治教育主要矛盾及矛盾主要方面的内涵发生了变化。在新时代的历史方位下,受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矛盾具体表现为人们对于美好思想政治道德生活的需要(即对于思想政治道德产品及服务的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即社会未能平衡而充分地供给和分配如上需要)之间的矛盾。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不断提高,文艺创作持续繁荣,文化事业和文化产品蓬勃发展,互联网建设管理运用不断完善”,[2]精神文化产品生产服务能力不断增长,思想政治道德产品不断丰富,我国已经稳定解决了人们对于精神文化产品的普遍基本需要。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虽然国家提供的精神文化产品不断发展,但人们对于精神文化产品的需要层次更高,精神文化产品的供给存在不充分状况。从需求方来看,人们的思想政治道德发展水平有了较高提升,产生了更多更广更高的思想政治道德产品需要。从供给方来看,面对人们对于美好精神文化政治生活的需要,社会提供思想政治道德产品和服务的能力相对不足,产品分配布局存在地区、行业、群体的不平衡,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权和领导权有待进一步加强。可见,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主要矛盾的张力不断扩大,既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机遇和条件,又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挑战和难度。

2.社会主要矛盾转化决定思想政治教育其他矛盾的变化,具有新特征的要素交互作用形成新的矛盾表现形态

思想政治教育是由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教育载体等要素构成的复杂系统,矛盾间的相互作用共同构成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动力。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除了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矛盾产生深层影响,也对由两者共同决定的其他要素和矛盾产生影响。首先,思想政治教育产品服务与教育者之间的矛盾发生变化,新的理论成果、政治要求、规划任务要求教育者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和服务能力,并在新时代的伟大征程中有新作为。建立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基础上的思想上层建筑包括思想理念、理论体系发生一系列改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成为新时代的指导思想,教育者对其内涵的认识、实质的理解、要义的掌握还存在一定的滞后与差距,需要在深刻理解和领悟新的理论成果和政治要求基础上生产出更丰富的精神文化产品,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其次,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矛盾存在新的变化。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越来越强烈,需要的层次和结构不断调整和升级,并且对教育者的期待和要求越来越高,教育者难以掌握受教育者的需求心理和思想变化,难以满足人们的多样态、高品质服务需求,两者间的矛盾差距不断加大。再次,受教育者不断增长的对于精神文化产品的需要与满足这种需要的方式之间的矛盾不断加大。当人们的精神需求、政治要求得到提升,原有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的适应性减弱,或不易被受教育者接受认可,或不能满足人们更多更高更新的要求。人们的精神文化需要越简单,思想政治教育实施的方法越简洁;人们的精神文化需要越复杂,思想政治教育实施的方法也更复杂。此外,社会主要矛盾转化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任务等要素的变化,赋予矛盾群体新的功能特征和运行模式,呈现出比以往思想政治教育更庞大繁杂的特征。

3.社会主要矛盾转化催生更多新矛盾新情况新问题,增加了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复杂性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标志着思想政治教育进入新过程和新阶段,这一新过程和新阶段又决定新矛盾的生成。“新过程的发生是什么呢?这是旧的统一和组成此统一的对立成分让位于新的统一和组成此统一的对立成分,于是新过程就代替旧过程而发生。旧过程完结了,新过程发生了。新过程又包含着新矛盾,开始它自己的矛盾发展史。”[3]在新的发展过程中,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产生新的对立成分,这些新的对立成分构成新矛盾,使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过程开始“包含着新矛盾”,有了自己新的“矛盾发展史”,有了新的特征和形式。例如,新兴行业如互联网产业的迅速发展使该领域的思想政治教育成为真空,依托这些产业平台发展的从业人员人数众多,宽松、开放的生产交往方式使他们具有多元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评价标准,他们的价值判断和选择可能遵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导向,也可能与之相背离,甚至由于缺失道德自觉与法律监管,部分从业人员违反行业规则和触碰法律底线,侵犯他人和社会的利益。因此,不断产生的新兴行业及部门的服务管理与思想政治教育要求之间产生新的矛盾,需要这些行业增加具有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机构部门,加强对研发人员、管理人员尤其是一线从业人员的思想政治教育。此外,精神文化产品生产部门与受教育者之间的矛盾也将逐渐显现,能否生产、传递蕴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文化产品,并为消费者喜爱与接受,成为新的矛盾因素。

在国际领域,由西方主导的全球化国际格局随着中国的崛起发生变化,中国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不仅向世界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还宣示着马克思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具有强大的生机活力,资本主义资本逻辑主导下的意识形态与社会主义共享逻辑主导下的意识形态之间的矛盾更加凸显,由此泛起的社会思潮与主流价值之间的矛盾更加剧烈,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将面临更多具有不确定性的新矛盾新情况新挑战,迎战来自国际的不同缘由、不同介质、不同形式的意识形态纷争。

二、社会主要矛盾转化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层根源

从根本上说,社会主要矛盾转化是我国生产力发展的结果,生产力的发展驱动生产关系、社会关系的变化,使人们在新的交往环境和关系中产生新的思想发展特点和态势,决定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思路、重点和策略的相应改变。

1.生产力的发展使人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的需求日益增长,人们有了更高的精神生活和政治生活需要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贯彻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产业结构不断调整,数字经济等高科技产业不断发展,极大地提升了人们的“四个自信”,人们的价值取向日趋一致,理想信念更加统一,精神面貌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局面,团结、进取、正向、和谐的社会风尚逐渐形成。“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4]物质生活需要的提高必然带来精神生活、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需要的提高,经过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生产的不断发展与社会的不断进步开始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生活需要和精神需求,原来“落后的社会生产与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之间”的主要矛盾悄然发生改变。生产发展基本解决了“落后生产”的矛盾方面,“不平衡不充分”成为主要的矛盾表征。人们生活方式与需求的改变基本解决了“物质文化需求”,使该矛盾方面表现为“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社会提供的精神文化产品和服务不断增长,初步构建了与生产力发展相匹配的精神文化成果。生产的发展又促进人们文化质量需求提升、创新意识增强、价值选择自由、行为范式多样。但同时,在新时代的发展初期,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使经济建设走在前列,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速度暂且落后于经济建设的发展速度,文化产品的数量及质量暂时赶不上物质产品的数量及质量。目前,部分思想文化建设方面的成就集中于载体、方式、手段等形式的技术创新,而对产品的思想内涵、文化阐释、价值引导不够,从品质上造成精神文化产品内涵诠释的“不充分”,这与人们对于政治、文化领域“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相矛盾。此外,物质和精神生活的发展也促使人们对民主、法治、公平、正义的关注越来越多,原有社会主要矛盾仅限于人们对物质文化需要的判断已显得不太准确,人们需要的内容范围更广,民主政治领域的需求成为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发挥作用的重要场域。

2.生产力的发展改变人们的生产方式及交往形式,人们的思想发展和价值判断随着交往关系的变化而变化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实践活动主要包括两类:生产与交往。人们在生产中形成的交往形式是人们社会生活的基本关系,一切历史冲突和重要事情的发生都应从生产和交往这对矛盾中去寻找原因。“因此,按照我们的观点,一切历史冲突都根源于生产力和交往形式之间的矛盾。”[5]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方式的发展,生产方式的发展尤其是分工的进一步扩展又决定了人们的交往形式。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关系的转变,人们的交往关系发生变化,在交往关系基础上形成的思想、意识、观念、价值等也随着交往关系的复杂而变得更为复杂。尤其是新兴行业产生了新的行业规则和交往规则,新涌现的不同利益群体之间思想交锋和价值碰撞频繁,在这些交往关系基础上建立的思想、意识、观念、价值基本上与新时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相一致,但个别群体也因利益驱动,他们的生产理念和价值追求与我国发展的总目标相背离,在行为表现及实践结果上,表现为市场行为与新发展理念不一致,妨碍甚至危害社会的整体发展。“正因为各个人所追求的仅仅是自己的特殊的、对他们来说是同他们的共同利益不相符合的利益,所以他们认为,这种共同利益是‘异己的’和‘不依赖’于他们的,即仍旧是一种特殊的独特的‘普遍’利益,或者说,他们本身必须在这种不一致的状况下活动,就像在民主制中一样。”[6]部分人追求个人片面的“美好生活需要”,认为共同利益是“异己的”力量存在,代表社会发展方向的共同理想与他们的个人利益毫无相干甚至制约了他们的个人利益发展,因此,他们的个人目标、个人理想与公共利益、共同理想相背离。在新时代,当社会整体的个人理想追求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追求相吻合,人们不再认为这种共同利益是一种异己力量存在,交往形式将不再成为人们发展的“桎梏”,人们的交往才真正受到“个人的支配”。新时代生产关系基础上产生的这些共同的思想意识反过来又促进交往形式的和谐融洽,使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获得更为强劲持久的方向指引与精神动力。

3.人的需要是人们活动的内在动力,新时代为“物质文化需要”向“美好生活需要”的飞跃创设了必要的历史条件

人们在追求自身需要的过程中产生交往关系,并在交往关系中产生新的需要,这些新需要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又驱动产生更新的需要。人们需要的满足依赖必要的现实条件,这种现实条件主要是特定的历史阶段提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条件等。在新时代,满足旧的“物质文化需要”的现实条件不断发展,为人们产生新的“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创造了新的历史条件。在新时代,人们在生产关系和社会交往中形成了“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目标,便产生了“美好生活需要”,不仅有获得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而且生成了更广泛、更高要求的政治、社会、生态等领域的需要。“我国稳定解决了十几亿人的温饱问题,总体上实现小康,不久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7]新时代的历史条件为人们生成新的美好生活需要创造了必要的客观条件,其中首要的前提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新时代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只有坚持这一首要条件,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在解决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互动中,才能最终满足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

三、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应对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实践关键

毛泽东指出:“不同质的矛盾,只有用不同质的方法才能解决。”[8]变化了的社会主要矛盾有待用“不同质的方法”来解决,由社会主要矛盾主导而发生变化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矛盾、次要矛盾、新的矛盾等,也需要用“不同质的方法”来解决。运用矛盾的辩证方法应对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转化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刻影响,需要从社会主要矛盾转化本身及生成根源出发,分析思想政治教育主要矛盾的核心、重点和关键。

1.通过发展生产力创造丰富的物质资源,在满足人们物质需要的基础上满足人们美好的思想政治道德需要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它从根本上决定了特定历史阶段一个国家社会矛盾的发生,其中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也由这一基本矛盾决定,并由于该国发展的特殊性表现出不同于同期其他国家的社会主要矛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方位,意味着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意味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生产力的发展带来新的交往关系和交往模式,人们在新的交往关系中获得物质、精神、政治等方面的满足,也在这种生产与交往的矛盾运动中生成新的更好的全方位的综合需要。思想政治教育要实现特定的目标,开展有计划的“精神活动”和“政治活动”,最根本的是要服务生产力发展及经济建设,因为“精神活动”和“政治活动”均由“物质活动”决定。经济发展和物质生产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创造坚实的物质条件,只有依靠发展,建立强大的生产力,才能为政治上层建筑、思想上层建筑打下牢固的物质基础。“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9]也是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应对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基础和关键。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要继续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发挥“中心环节”和“生命线”作用,服务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

在经济关系中,由于生产本身是以交往为前提的,人们生产关系的建立即交往关系的建立,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可着重建立新型交往关系的“共同体”,培养人们高尚的道德品质、共同的理想追求、良好的人际关系等。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清晰地描绘了未来生产发展基础上新型交往关系的美好图景:“只有在共同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也就是说,只有在共同体中才可能有个人自由。”[10]这种共同体的交往形式不再是“虚幻的”、使人们异化的“桎梏”,而是真正的共同体,“各个人在自己的联合中并通过这种联合获得自己的自由”。[11]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要在服务经济工作中心的基础上服务这种“共同体”的实现,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中国梦深入人心,以远大理想和共同理想汇聚中国人民的磅礴之力,使人们在共同利益的追求中获得个人自由,又通过无数个人自由的联合推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2.重点解决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矛盾,通过增加思想政治教育产品和服务的供给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文化政治生活需要

人的需要决定生产的对象和范围,“没有需要,就没有生产。而消费则把需要再生产出来”。[12]人的需要内涵是多种多样的,既包括物质的需要,又包括精神的需要、道德的需要、政治的需要等。当最基本的自然属性的需要满足后,人们开始展望更高层级的社会属性的需要,追求有利于人类未来生存发展的长远需要。进入新时代,人们不仅对物质文化有了更高需要,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有了更为广泛的要求。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要在促进人们物质领域需要满足的基础上促进人们精神文化领域的更高需要,还要在民生、政治等领域满足人们的美好生活需要。思想政治教育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它通过经济关系及其他交往关系对人们进行教育影响,这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功能属性,决定了其不仅能促进人们物质需要的满足,也能促进人们文化、政治、社会领域内的更多需要的满足。

在新时代,首先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原则,扩大思想政治教育产品及服务的供给,满足人们对于美好精神生活和政治生活的需要。在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矛盾中,人们对于美好思想政治道德的需要成为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它决定着思想政治教育产品及服务的生产与供给,决定着社会提供产品和服务的内容、形式和层次。其次,将解决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问题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点。在新时代,应在关注主要行业、重点对象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加大对新兴行业、自由职业、流动人口等新兴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更多关注他们的精神需求和政治渴望。再次,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内涵特性,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理论素养和工作能力,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展示力、吸引力、阐释力和说服力,实现思想政治教育“质”的彻底性和“效”的充分性。

需要是一个历史过程,新的需要产生新的生产,新的生产满足新的需要,又促进更高层次需要的产生,这对矛盾推动社会主要矛盾的发展变化。在新时代,人们自身思想政治道德素质的提升促进产生新的思想政治文化需要,这种需要推动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不断发展创新,生产出满足人们更高层次思想政治文化需要的产品和服务,不断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主要矛盾及其他矛盾的不断解决,促成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形成与建构。

3.为充分平衡地供给与分配思想政治教育产品和服务,坚守保障公平分配产品和服务的政治体制和政策环境

生产由需要来决定,但问题的关键是社会生产和提供的消费产品的服务对象是谁,即满足哪些群体的消费需要,这是反映社会性质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是能否真正为人民生产出“充分”的产品服务及能否“平衡”分配这些产品服务的前提。对这个问题所做的应答和实践,是判断一个国家是否真正属于人民的重要标准。“在过去的种种冒充的共同体中,如在国家等等中,个人自由只是对那些在统治阶级范围内发展的个人来说是存在的,他们之所以有个人自由,只是因为他们是这一阶级的个人。”[13]在过去的阶级社会及资本主义社会,生产是为了满足统治阶级范围内个人的需要,实现的是统治阶级范围内个人的自由发展,其前提是建立在资产阶级等统治阶级对人民进行统治和控制的政治基础上,以广大人民创造的劳动财富换取少数统治者自身的最大利益。而在社会主义社会及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社会劳动生产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满足全体人民的共同需要,社会通过有计划、有目的、有远见的产品生产,有意识地调节物质产品、精神产品和政治产品的分配与再分配,保证发展成果分配的公平性与平衡性。由此可见,国家性质、政党属性、发展理念、战略步骤等是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政治保障和环境条件,只有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才能真正解决社会的主要矛盾,平衡调节劳动产品的分配与再分配,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各方面的合理需要。

中国共产党的宗旨使命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目标任务决定了我国能平衡充分地分配各类产品和服务,因为党和国家以广大人民的美好需要为奋斗目标,建立了能保障各类产品服务公平合理分配的政治体制、理论体系和政策制度。“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14]在实现中华民族由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真正将每个人的发展与国家的进步统一起来,为平衡充分的发展创建了全面而强大的政治基础,成为真正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进步的条件保障。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遵循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保证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属性、发展方向和服务对象,既向全社会提供充足的思想政治教育产品和服务,又确保思想政治教育产品和服务分配的公平性与平衡性。

参考文献

[1][2][7][9][14]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28.

[3][8]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307,311.

[4]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91.

[5][6][10][11][13]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67-568,537,571,571,571.

[12]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5.

上一篇: 人教版 八上生物 《社会行为》.ppt.ppt 31页
下一篇: 我国古代封建礼教残酷?古时妇女可以改嫁,并且还有官方做媒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