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灭亡后,历史进入东周时期。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今天我们一起来看《动荡的春秋时期》
一、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1、原因: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2、主要表现:
经济上:农业上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出现和推广,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和耕地扩大。
使井田制逐渐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逐步确立。由青铜时代进入铁器时代。
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促进了生产力的极大发展。使得原来公田以外大量开垦荒地成为可能,导致不向国家纳税的私田大量出现。诸侯国不再分封土地,而是加强对地方的控制,致使分封制逐步分解。平王东迁后,周王室的统治势力大减,直接管辖的地区仅在洛邑一带。
手工业规模不断扩大;
商业活动逐渐活跃,很多城市出现了商品交换市场,推动了社会经济的繁荣。
政治上:周王室衰微,分封制逐渐瓦解,封建制度逐步确立。新兴地主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夏朝经历了470年,到前1600年,夏桀无道亡国,九鼎为成汤所得,成汤就建立了商朝。商朝经历550多年,到前1046年,纣王暴虐亡国,九鼎为姬发所得,姬发就建立了周朝。到前606年,楚庄王想取周而代之,就借朝拜天子的名义,到周王室去问九鼎的大小轻重,结果在周大臣王孙满那里碰了一个软钉子。王孙满说:“统治天下在乎德而不在乎鼎。”庄王很不服气地说:“你不要依仗九鼎,我楚国有的是铜,我们只要折断戈戟的刃尖,就足够做九鼎了。”王孙满说:“大王您别忘了,当初夏禹是因为有德,天下诸侯都拥戴他,各地才贡献铜材,启才能铸成九鼎以象万物。后来夏桀昏乱,鼎就转移给了商;商纣暴虐,鼎又转移给了周。如果天子有德,鼎虽小却重得难以转移;如果天子无德,鼎虽大却是轻而易动。周朝的国运还未完,鼎的轻重是不可以问的。”庄王无话可说。从此以后,人们就将企图夺取政权称为“问鼎”。
问鼎中原说明了周王室衰微,诸侯强大起来。
思想上:学术繁荣,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军事:各诸侯国之间的争霸和兼并战争愈演愈烈,推动了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
民族关系:中原华夏族与周边少数民族的交往频繁,我国历史上出现了第一次民族大交融。
3、影响:中国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
4、王室衰微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春秋时期,随着铁犁牛耕的出现,社会生产力发展。
二、春秋争霸
1、背景:经济:生产力的发展(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政治:王室衰微,分封制遭到破坏。军事:诸侯之间战争不断。
春秋形势图
2、时间:春秋时期:公元前 770 年—公元前 476 年 特征:争霸
诸侯争霸: 齐桓公(第一个争霸)、
齐桓公称霸的标志:葵丘会盟
公元前7世纪中期(公元前651年)齐桓公召集诸侯在葵丘会盟,周天子派人参加。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
晋文公、
公元前632年,晋楚军队在城濮进行决战,楚军战败。周襄王二十年(前632年),文公在践土筑坛,邀宋、齐、鲁、郑、陈、蔡、邾、吕等国会盟,周襄王派王子虎参加,封晋文公为“侯伯”,成为公认的霸主。其霸业的显赫超过了齐桓公。
楚庄王、
成语“一鸣惊人”故事中的楚庄王,为春秋时代楚国著名的贤君,前613年———前590年在位。他少年即位,面临朝政混乱,为了稳住事态,他表面上三年不理朝政,实则暗地里在等待时机,人问之,曰:“三年不飞,飞将冲天;三年不鸣,鸣将惊人。”他在位22年,为了楚国的振兴,物色到了一大批忠臣良将,为朝廷所用。他知人善任,广揽人才,重用了苏从、伍参、孙叔敖、沈尹蒸,让他们整顿朝纲,兴修水利,重农务商。在楚庄王的领导下,国家日渐强盛,先后灭庸、伐宋、攻陈、围郑,陈兵于周郊,问鼎周王朝。前597年,于今河南荥阳北大败晋军。公元前594年,迫使宋订下城下之盟,并陆续迫使鲁、陈、宋、郑等国归依,使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秦穆公、
宋襄公、
吴王夫差、
越王勾践。
著名战役: 城濮之战(退避三舍、问鼎中原)、吴越争霸(卧薪尝胆)
3、影响:积极:逐渐形成了局部地区的统一;出现了大规模的民族交融
消极:给人民带来了灾难和痛苦,给社会生产带来极大破坏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