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国的先祖是颛顼帝高阳,高阳是黄帝的孙子,昌意的儿子。而高阳帝的曾孙重黎是帝喾高辛的火正,也就是负责保管火种的人,因为颇有功劳,帝喾给他起名叫祝融,他被民间尊奉为火神。后来因为共工氏作乱,帝喾命令重黎去平定叛乱,而重黎没能将叛乱者彻底肃清,帝喾甚为不满,就诛杀了重黎,然后让重黎的弟弟吴回代替他,复居火正,仍然是祝融。吴回的儿子陆终生有六子,其中的第六子叫季连,得姓为“芈”、熊氏。
周成王时,封季连的苗裔熊绎为子爵,建立楚国。
楚庄王(楚庄王简介)
楚字的本意是荆,这种落叶灌木在南方随处可见,楚国人便以“楚”作为国号,也称“荆楚”,中原国家则蔑视地贬称它为“荆蛮”。
当时的楚国极其贫穷而落后,根本没办法和其他的诸侯国相比。熊绎眼见周王室的富丽堂皇,再加上诸侯们鄙夷的态度,双重刺激之下,让他暗下决心:定要光大楚国。于是熊绎就和他的臣民穿着破衣服,砍伐楚地的荆条竹子等树木,制成车子,不辞辛苦地去开发荒山野岭。这就是成语筚路蓝缕的出处。
通过多年的艰苦奋斗,楚国国力不断增强,疆土也随之不断扩张。
直到周夷王时,王室衰微,熊渠的野心便赤裸裸地展现在天下人面前。原来熊渠生三子,熊渠就以楚乃蛮夷,号谥和中原不一样为借口,封他的长子康为句亶王,二子红为鄂王,三子执疵为越章王。这既是对周天子封楚在蛮夷之地的不满,也是对周天子权威的赤裸裸挑衅。这无疑是大胆狂妄的,在诸侯之中也是开天辟地头一回。不过,此时的熊渠虽然这样做了,心中还是有些惴惴不安的,因此,等到周厉王继位,这位历史上有名的暴君还是让诸侯们心生畏惧的,熊渠自然也不例外,他怕惹怒了周厉王,遭到讨伐,于是自己乖乖地主动取消了王这一号谥。
不过他这一破天荒的举动,除了让周天子不满,让诸侯们侧目之外,也激发了楚国子孙后代的野心。
一直到熊通杀侄继位,便将楚国带到一个小高峰阶段。
楚国本来实行的也是嫡长子继承制,但是出于对权力的强烈渴望,等到蚡冒驾崩,他的弟弟熊通不顾人伦天理杀了本应该继位的侄子而自立为楚君,他就是历史上的楚武王。
因为熊通继位的手段既狠辣又不光彩,朝中大夫反对的呼声很高。
为了寻求支持,熊通就娶了邓侯之女邓曼为妻。通过联姻得到邓国的鼎力相助,朝中大夫见他羽翼丰满,也不敢再多言,就这样熊通坐稳了楚君之位。从此他开始了开疆拓土的政治生涯。
楚武王继位不久就挥师渡汉,远征南阳盆地,攻打周朝设在汉北的重镇,进而窥探周王室,不过这次以失败而告终。楚武王自然不会甘心,又将目光转向江汉平原,凭借着楚国强大的军事实力,很快就灭掉了权国。
楚武王十分精明,兴师动众灭掉权国,他的目的可不是为了在诸侯国面前露脸扬威,他可是一个实际派,得到土地才是真格的,所谓的虚名那都是浮云,所以,楚武王索性将权国设置为权县,并且将它正式纳入到楚国的版图之中。说来,这还是楚国的首创。
几经征讨楚国已成为江汉一带最大的诸侯国。
熊通深知若想成就一番功业,必有贤者辅佐,于是他重用谋臣令尹斗伯比。
熊通召见令尹斗伯比,态度极其谦逊诚恳,问道:“不谷的先祖筚路蓝缕,开启山林,才有今日的楚国。可是依旧无法跟中原的诸侯国相比,不谷欲有所作为,卿以为如何?”
斗伯比道:“周室衰微,诸侯国势大,主公若想强楚,就要向北发展势力,与中原诸国一较高低,然而要想逐鹿中原,申、邓、随、黄等诸侯国却挡住了东进的道路,而这些诸侯中,随国最为强大,因而伐随势在必行。”
熊通思索一会,深以为然,又问道:“伐随,卿可有妙计?”
斗伯比道:“有贤臣季梁在,伐随并非易事。主公可先行试探随国虚实?如果随侯听信季梁的,说明伐随时机尚不成熟。如果随侯听信少师的,说明是天赐良机,伐随可成功。”
熊通忙问道:“那如何试探?”
斗伯比道:“主公可以先礼后兵,暂时把军队驻扎在瑕地,然后派薳章去求和,看随国派谁来主持何谈?再定策略。”
随国派少师来主持和谈。
斗伯比见状,拍掌笑道:“少师前来,正合吾意。”于是转身对熊通说道:“少师这个人傲慢自大,主公可将我军精锐的部队隐藏起来,将老弱病残的士卒展示给少师看,以慢其心。”
再说少师看到楚军如此疲弱不堪,心中暗思:“都说楚军阵容整齐,装备精良,原来都是虚名而已,不足为虑。”
于是少师回去后,就将楚军的阵容情况和随侯讲述了一遍,并请求攻打楚军,随侯信以为真刚想答应,却被季梁劝住。
季梁道:“楚君野心勃勃,一心想逐鹿中原,而伐随只是其战略部署的第一步,只是忌惮随国实力,才不敢贸然兴兵,楚君的目的无非是试探我军反映,所以故意将羸弱之师展现出来,此乃诱敌深入之计,如果攻楚,我军必败,元气大伤,主公不如修明政治,楚军见状势必撤退。”
随侯思索,如果不用一兵一卒就能让楚军撤退,自然是好的,便按照季梁所说去做,楚军果然没来攻打随国。但是熊通心中却不自在,只是他相信令尹的话,既然令尹认为时机尚未成熟,也只得作罢。
斗伯比自然看得出主公心情不好,便劝道:“我军虽不伐随,可是不代表毫无作为。凡事名不正则言不顺,主公想逐鹿中原,就要有更好更响亮的名号,如果直接向天子索取,实在无法开口,何不让随侯从中转达?”
熊通一听,顿时心花怒放,不顾随侯意愿,强求随侯替楚国向周天子索要名号。
随侯畏惧楚国,不敢不照办,可惜周天子并没有卖随侯的面子,或者说周王室虽然衰微,但还没有将处在蛮荒之地的楚国太放在心上,尤其是想到当年的熊渠擅自封自己的儿子为王,心中就有怒气,因此果断拒绝。
熊通听说周天子拒绝提高他的名号,心中愤怒不已,暗暗忖度:让周天子给他提高名号,也是瞧得起周王室,既然不识好歹,又何必给周王室面子?于是熊通索性一不做二不休,效仿他的先人熊渠,不过不是封儿子为王,而是直接封自己为王,是为“楚武王”。
楚武王这一称王,也开了诸侯僭号称王的先河。而周王室衰微,对楚国也无可奈何?周天子想必肠子都悔青了,主要是他做梦也没想到处在蛮荒之地的楚国竟然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僭号称王,还没有说明楚国的号谥不与中原相同的话,这不是赤裸裸地挑衅吗?偏偏周天子还奈何不了!早知如此,还不如当初顺水推舟做个人情给他个伯爵或侯爵?如今到闹得自己没脸。
两年后,斗伯比听说随侯十分宠信少师,觉得机会来了,就劝谏楚武王广招江汉诸侯到沈鹿会盟。
一来为了测试楚国在江汉一带诸侯国的地位和影响力;二来看看随国的反应,如今随侯宠信少师,随国很有可能不会来,正好可以名正言顺去伐随国。
果然如斗伯比所料,与会的小诸侯国巴、庸、绞、罗、轸、申、濮、邓、贰、郧、江都到了,只有黄国和随国这两个相对而言比较大的诸侯国国君没到。
楚武王先派薳章前去责备黄国,黄国不敢得罪楚国,只得向楚国献了不少金银珠宝,楚武王自然不会放过黄国,但现在还不是伐黄的时候,就欣然接受,同时和黄国保持友好的关系,以避免黄国和随国联合起来。
没有了黄国的顾虑,便一心来对付随国。
楚国军队驻扎在汉水、淮水之间。
面对着楚军再一次大军压境,随国君臣分成两派,一方主张投降;一方主张力战。少师一直都没看得起楚军,两年前他亲眼看见楚军的羸弱,这次一定要打,也好大显身手。
而季梁却一直沉默不语。
随侯就问季梁有什么看法?
季梁道:“我们投降吧!”
随侯怔怔地望着季梁,以为自己听错了。他以为季梁绝不可能主张投降的。
季梁自然知道随侯心中的诧异与不解,接着说道:“我们若投降,楚人不会答应,这样理亏的是楚国,而我国士兵若听说此事,必然会视死如归力战楚军,军队士气高涨,以一敌十,方有可能打赢。”
随侯恍然大悟,原来季梁想以退为进。
少师嫉妒季梁,便道:“兵贵神速,我军宜速战速决,何必跟他们浪费时间?”
随侯也觉得早晚都是打仗,又何必弄得自己很卑贱的样子呢!于是亲自率军抵御楚军。
季梁和少师一左一右陪着随侯观战。
季梁劝道:“楚人以左为尊,楚王定在左军之中,因而左军的武器装备和兵马都强于右军,锋芒正盛,难以抵御,一旦有失军心涣散,不如攻击他们的右军,右军一败,我军士气自然高涨,而楚军会因为右军战败而影响作战斗志,我军再全力出击,方有战胜的把握。”
楚国战车战马
少师斜视了一眼季梁,面露鄙夷之色,语气颇为不善,道:“明知楚王在左军而不敢进攻,岂不是心存畏惧?如此胆小怎能打胜仗?更何况擒贼先擒王?只要我军抓住楚王,就可胁迫楚国与我国结盟,到时候江汉诸侯就不是以楚为尊,而是以随为尊,主公不可失去这次千载难逢的机会!”
少师的一番话说得随侯飘飘然起来,脑海里马上浮现出楚王在他面前谦恭卑顺的样子,便没有听从季梁的建议,而是直接攻打楚国的左军。就这样,随军在速杞与楚军展开了一场肉搏战。
楚军左军皆为精英,个个骁勇善战,随军哪里是楚军的对手?被打得大败,少师本想在此次战斗中擒获楚王,好扬名于诸侯,不料被楚国大将斗丹斩杀,身首异处,斗丹还俘获了随侯的战车。
随侯深悔没有听信季梁的话,落荒而逃,跑到随都。
楚军紧追不舍,随侯只得向季梁寻求办法?
季梁道:“为今之计,只能和楚国结盟,尊楚为大,年年向楚进贡,才能保住随国的宗庙。”
随侯的黄粱美梦已经彻底破灭,只得派季梁去见楚王。
话说季梁来到楚国大殿之上,见楚王坐于上位,态度傲慢,季梁见礼完毕,就述说结盟之意,态度不卑不亢。
楚王怒斥季梁:“江汉诸国个个对不谷恭敬有加,唯独随国对不谷不敬。不谷好心在沈鹿会盟江汉诸侯,只有黄国和随国未到。黄国路途遥远,黄君以向不谷解释,态度诚恳,不谷自然不会计较。可是随侯呢?不自量力和不谷作对,不谷势必要灭掉随国,否则怎对得起战死的楚兵?”
季梁道:“沈鹿之盟随侯本欲前往,是少师劝随侯不行,如今少师以死,还望楚王见谅,况且两国打仗,死伤在所难免,我随国士兵也伤亡无数,还望楚王为百姓计,能够宽恕随国,随侯年年纳贡,以楚为尊,只求能保住宗庙,让百姓免于战祸。”
楚武王的目的是要灭掉随国,刚想拒绝,就见斗伯比给他递了个眼色示意他:大王已经铲除了愚顽的少师,但贤大夫季梁尚在,灭随时机尚未成熟,随国已服,我们的目的就达到了,想灭掉随国,还得等待时机!
楚武王何其聪明,马上换了笑脸,“既然随侯已知罪,不谷也不想看见百姓生灵涂炭,那就依大夫之言。”于是就和季梁定了盟约。
从此,随国再也不敢得罪楚国。
楚国打败了随国,江汉诸国更加不敢得罪楚国,楚国江汉霸主的地位也算坐稳了,从此楚国开启了逐鹿中原的霸业之路。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