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在该剧的前几集中,主角差不多是嬴政的曾祖父,秦昭襄王嬴稷。
九鼎下落之谜(中华九鼎下落)
比如第二集至第五集,编剧与导演就着重刻画了西周君与周赧王,联合其余各国共同伐秦的桥段。
最终,西周君与周赧王被迫向大秦投降。秦昭襄王却提出,让周赧王割让36座城池,并将传国之宝九鼎运往秦都咸阳。
只有答应以上两个条件,秦国才肯退兵。西周君和周赧王为了保全性命,无奈只得割让城池以及献出九鼎。嬴政父亲嬴子楚,则是奉命将九鼎运回咸阳。
可是护送九鼎的队伍刚刚来到泗水河上时,突然天降大雨。一时之间,河面上波涛汹涌,九鼎之一的“豫州鼎”,落入泗水河中,不见踪迹。
万幸,除了“豫州鼎”落入泗水之外,秦军也算是安安稳稳地将其余八鼎护送至咸阳。
所以通过《大秦赋》剧情来看,代表至高无上的西周国宝九鼎,已然尽归大秦。
那结合史书文献分析,在真实历史中,华夏大地上是否真的有九鼎这样的传国之宝?秦国到底有没有得到它呢?
相信同学们都从中学历史课本上学过,夏、商、周三朝被称之为“青铜器时代”。汉唐时期,则是由“青铜器时代”慢慢转变为“铁器时代”。
直到十八世纪英国发动工业革命,使得人类生产力有了突飞猛进的提升,一些大型机械设备随之被发明。
而3000多年前的华夏大地上,我国古人正处于“青铜器时代”,鼎就是所有青铜器当中,制作工艺最为复杂,用料讲究,代表使用者尊贵不凡的一种礼器。
从鼎外形来看,这件器物有着“三足两耳”的显著特征。
起初,青铜鼎只是古人用来烹煮食物的器皿。到了周朝时期,鼎则是天子才能使用的礼器。
“天子驾六,九鼎八簋”这种礼制规定,便由此传播开来。
说得更通俗点,周朝与春秋战国时期,只有周天子能乘坐六匹马拉的马车,吃饭时能享用“九鼎八簋”这样的待遇。
所以说,九鼎代表至高无上的王权,也有国家统一昌盛的象征。
据史料记载,大禹建立夏朝后,把天下划分为扬州、荆州、豫州、青州、兖州、雍州、幽州、冀州、并州,每个州还设置了州牧(最高地方领导)。
由于大禹治理水患有功,天下万民都十分爱戴他。这九个州牧,纷纷将各自辖区最有代表性的名山大川,珍奇物产,飞鸟走兽,连同贵重的青铜,铸造成九座形状不一,图案与花纹也风格迥异的九鼎,九鼎便是华夏至尊神器。
《史记》:“禹收九牧之金,铸九鼎。皆尝亨鬺上帝鬼神。遭圣则兴,鼎迁于夏商。周德衰,宋之社亡,鼎乃沦没,伏而不见。”
当然了,史料当中记载九鼎的由来,其中还充斥了许多神怪迷信色彩,这也能衬托出,我国古人对于九鼎的尊敬。
公元前1600年,商汤取代夏桀,建立商朝,九鼎便成为商朝国宝。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姬发在牧野之战中彻底击溃商纣王。九鼎被周武王运到了镐京(今陕西西安),开始成为周朝国宝。
《史记·周本纪》:成在丰,使召公复营洛邑,如武王之意。周公复卜申视,卒营筑,居九鼎焉。
公元前770年,周幽王被犬戎部族杀害,其子周平王东迁洛邑,周王室渐渐衰微。各诸侯国连年征战不休,后来遂有楚庄王“问鼎中原”的典故流传。
到了战国中后期,周王室还需倚仗其余诸侯国的庇佑,才能勉强苟活。但此时也有越来越多的诸侯王,想要僭越礼制,开始打起了九鼎的主意。
比如公元前307年,秦惠文王的儿子秦武王嬴荡,曾在东都洛邑,举起了代表秦国的“雍州鼎”。
反观秦武王嬴荡只是将鼎抬离地面不过半尺,便半途力不能支,惨遭大鼎压断膑骨而亡。
《史记·赵世家》:“十八年,秦武王与孟说举龙文赤鼎,绝膑而死”。
从“秦王举鼎”这个典故就能看出,各个诸侯王不仅要争抢更多的地盘,他们也无时无刻不都在想着,将这代表立国重器的九鼎,运回各自的都城。
以上便是九鼎的由来,以及它的象征意义。
可是秦始皇嬴政灭六国,统一天下之后,九鼎却突然不知下落。
又据《汉书》记载,公元前327年,九鼎已沉没于泗水彭城下。
《史记·秦始皇本纪》:“始皇还,过彭城,斋戒祷祠,欲出周鼎泗水。
《汉书·郊祀志》:“周显王之四十二年……鼎沦没于泗水彭城下”
因此,《史记》《汉书》等正统文学虽有记载九鼎的下落,可是这些史料记载的有些自相矛盾。以至于九鼎到底去了哪?也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有一点肯定的是,公元前221年之后,九鼎已不见踪迹,就连秦始皇嬴政都不知它去了哪里。
近现代,有不少考古与历史专家给出这样论调,九鼎其实并非九座大鼎,而是只有一座鼎代表华夏九州,所以简称为“九州鼎”。
由于九州鼎体积不大,加上列国年年爆发混战,所以九州鼎于动乱之中不知所踪。
嬴政建立秦朝之后,采用传国玉玺当作立国重器,取代九鼎。
武则天与宋徽宗赵佶重新铸造九鼎,以图重塑上古万民膜拜君王的场景。可是后来仿制的九鼎,已非大禹时期的“真品”,属于“舶来品”。
不知因为何故,九鼎却突然消失在历史舞台中。从秦朝此后,传国玉玺便取代九鼎,成为立国重器。
但是历史上到底是否存在九鼎,或者说九鼎到底是有九个,还是只有一个?却是一个未解的谜题。
参考资料:《史记》《汉书》
图片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