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舆论传播的主体、方式、渠道已发生根本性变革,各种社会思潮在网络舆论场的博弈日趋激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互联网深刻改变着媒体格局、传播方式和舆论生态,已成为舆论斗争的主战场、主阵地和最前沿。在微博、微信、短视频等社交媒体推动下,网络舆论逐渐从边缘步入中心,给网络舆情治理和网上舆论引导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
一、网络舆论场的概念
网络舆论场是网络空间和社会所特有的一个时空环境,它与现实社会场交互作用,是现实社会的释放场和监控场,是现实生活反应在网络环境的表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舆论导向正确,就能凝聚人心、汇聚力量,推动事业发展;舆论导向错误,就会动摇人心、瓦解斗志,危害党和人民事业。因此,研究网络舆论场是巩固网上舆论主阵地的需要,是加快建设网络强国的需要,更是推动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需要。
二、网络舆论场的演进
我国的社会舆论场经历了从传统媒体主导、向互联网转移、多个舆论场竞合博弈,再到多元化舆论和谐共生的发展历程。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社会舆论逐渐由现实转向网络,由线下转到线上,网络舆论日益成为人们表达意见的主渠道。社会舆论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时期:
(一)传统媒体主导舆论场时期。在2009年之前,互联网没有成为舆论表达的主渠道,传统媒体在舆论传播上占有绝对的主导权。以报纸、广播、电视等为代表的传统媒体是民众获得信息的权威渠道,党报党刊等传统媒体在经过层层把关和过滤之后,通过新闻报道或者节目,把信息呈现给民众,受众对信息没有选择权,传播方式也以单向传播为主;随着以《华西都市报》为代表的一批市场化媒体逐渐活跃,都市类媒体成为百姓喜闻乐见的信息载体。相比于党报党刊党台,都市类媒体以更贴近大众的话语语态,受到民众的追捧,使得传统媒体舆论场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格局。
(二)舆论场逐渐向互联网转移时期。2009年开始,新浪微博进驻互联网,越来越多的人注册微博账号,通过发表言论或者参与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绪,形成了一批意见领袖。它们的观点更加贴近民众,与传统媒体形成鲜明对比,颠覆了传统单向传播方式,形成互动传播的新模式,给传统媒体舆论带来极大的挑战。2020年流行一句话叫“围观改变中国”,说的就是互联网的强大舆论力量改变了中国舆论的生态。2012年,手机用户首次超过PC用户,成为第一大上网终端,微信公众平台正式上线,微博用户突破5亿,人人都是麦克风,网民成为“新意见阶层”【1】,主流舆论场逐渐从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转向以微博为代表的新型社交平台。
(三)网络舆论场竞合博弈时期。2014年被称为媒体融合元年。2月,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宣告成立,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网络强国”重要思想。在当年8月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上,审议通过《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从2014年到2016年,传统媒体融合发展方兴未艾,互联网舆论汹涌增长,是民间舆论场和官方舆论场博弈最为激烈的时期。一方面,以微博、微信等为代表的舆论兴起,言论自由和个体化表达盛行;另一方面,传统媒体融合发展刚刚起步,表达语态尚未适应互联网用户的需求。在这个阶段,以上海东方早报“澎湃新闻”为代表的新媒体平台和客户端逐渐兴起,成为网民获取新闻资讯的重要平台。在网络舆论场上,网民的个体意识和言论得到充分释放,也有一些网络大V、微信公号运用自身影响力传播观点,甚至靠贩卖信息和流量获取经济利益,各方舆论博弈更加激烈。
(四)网络舆论场融合共生时期。2016年9月,抖音正式上线,以抖音、快手、西瓜等为代表的短视频用户迅速增长,2017年被称为“短视频元年”,这些短视频平台迅速崛起,成为网民表达意见的新渠道,网上多个舆论场呈现相互交织融合发展的态势。智能手机的普及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让受众的生活方式发生新的变化呈现出永久在线永久连接的状态。【2】官方舆论注重权威,媒体舆论更加多元,民众舆论侧重情绪和诉求表达,境外舆论愈加复杂,多个舆论场呈现融合发展、和谐共生的发展态势。
三、网络舆论场的特点与新趋势
中国的舆论场是一个开放的网上舆论场,从我国网络舆论场的发展阶段和历史演进可以看出,我国的舆论场经历了从主流媒体主导,到主流媒体和自媒体和谐共生的发展历程。【3】从网络舆论场构成主体看,政府舆论场、媒体舆论场、民众舆论场和境外舆论场,这四种力量相互角力,此消彼长,融合发展,形成网上舆论复杂多变的局面。
(一)网上政务新媒体崛起,政府主流舆论日益强大。近些年,我国各地各级党委政府越来越重视政府新媒体建设,政府和各职能部门成立了一系列新媒体矩阵主动,把自己的各项工作置于媒体和民众的监督之下。政务微博、政务微信、新闻客户端,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逐渐改变了网上舆论各种力量的对比,大大改善了网上舆论生态。这些政务新媒体加强信息发布和与民众的互动,大大提升了政府办事效能,对于一些突发敏感事件,政府通过新媒体矩阵及时发布相关信息,满足了公众的知情权和参与权,起到了很好的网络舆论引导效果。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迅速崛起,人人都是麦克风,尤其是在一些突发事件中,网民和自媒体舆论更加快速、多元,官方舆论场的议题设置能力、舆论引导能力和舆论触达率面临一定的挑战。
(二)网上主流媒体阵地版图扩张,网上舆论引导能力增强。随着媒体融合的深入推进,我省主流媒体不断进军网上主阵地,建立全媒体发布平台。以人民日报、新华社、央视等为代表的主流传统媒体纷纷在互联网开设新媒体客户端以及多样化新媒体平台,广电媒体纷纷融合报、网、播、视、端等全媒体,建立融媒体平台,它们在一些新闻事件中,起到了很好的舆论引导和权威定调作用。媒体舆论既代表官方意志,尤其是在一些重大舆情事件面前,主流媒体重视舆论导向,舆论监督功能弱化,与公众现实生活情感隔阂加大,自媒体成为表达意见和诉求的新兴平台。主流媒体通过微信微博抖音等平台进行舆论引导的能力还需进一步加强。
(三)自媒体及网民成为网络舆论场活跃力量,舆论形势更加复杂多元。我国网络舆论主要由网络中的媒体言论与论坛(BBS)及新闻跟帖共同反映与形成。其中,自媒体和网民成为网络舆论中最活跃的力量。在人民网的“强国论坛”、新华网的“新华言论”、国际在线的“管窥天下”、红网的“红辣椒评论”中青在线的“青年话题”以及新浪、搜狐等各大网站的新闻跟帖中,网民每天都会就当下的热点或重大问题展开激烈的讨论,进而形成强大的舆论影响。比如在“江苏丰县生育八孩女子”事件中,自媒体和网民逐步推热舆情,最后江苏省成立调查组对事件展开调查,并很快发布调查结果。近年来,意见领袖的构成日益多元化,不仅有权势阶层、知识精英和明星偶像,还有普通民众,网民言论之活跃已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越来越多具有一技之长的草根百姓成为“意见领袖”,他们在网络舆论场中起到了引导舆论,放大舆论的作用。这也带来了网上一些虚假信息和恶意炒作等现象,影响互联网健康有序发展,对党委政府的公信力以及形象造成一定影响。
(四)境外媒体介入舆论力度有所增加,网上舆论斗争日趋激烈。在全球化语境下,我国网络舆论场也面临着被国际舆论裹挟的复杂局面。境外势力会借助一些社会热点事件进行舆论炒作,散布负面言论,故意抹黑攻击,进行意识形态渗透。在“成都四十九中学生跳楼”事件中,境外势力披着“为民请愿”的外衣,对社会体制、政府部门、司法机关等展开密集性攻击,企图制造颜色革命;在“7·20”暴雨事件中,英国BBC、德国之声等炮制恶性谣言,煽动网民情绪。境外舆论的介入使得网上意识形态斗争更趋激烈和复杂。
(五)社会心态成网络舆论场重要推手,弱事实、强情绪特征明显。社会现实是网络舆情事件产生的土壤,社会心态是网络舆情传播的动力。纵观近年来发生的网络舆情事件,大多呈现弱事实、强情绪的特点。随着进入“后真相”时代,信息瞬息万变使得真相与理性被隔绝在舆论场之外,在真相未明时,观点交锋已经将舆论推向风口浪尖,气愤、责骂、支持与质疑的情绪充斥网络,不断掀起情绪宣泄的话题狂欢。由于网络中的个体更倾向于跟从与自我观点更为契合的信息,加剧了群体中的“回声室效应”,容易导致网络心态极端化。在网络舆论场中,网民的理性与感性、积极与消极、平和与逆反等心态相互交织,共同汇集成复杂的社会心态,从而影响网络舆论的走势。
注释:
【1】周瑞金:《“新意见阶层”在网上崛起》,《炎黄春秋》2009(3)
【2】周葆华,永久在线,永久连接: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生活方式及其影响因素,【J】.新闻大学,2020(03):84-89
【3】邓丰丰,陈曦,互联网舆论近十年的嬗变及特征探析,【J】.视听,2021(10),169-172
【作者:王小娟 河南省委网信办互联网舆情研究中心 本文系河南省社会科学规划决策咨询项目“河南省网络舆论场问题与对策研究”(2021JC51)阶段性成果】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