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武术文化中精神财富的潜质,实现由“术”至“道”的升华,对于武术的全球化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武术德行思想包括两方面,即“德”和“行”。“德”是习武者所要遵循的道德规范;“行”是习武者在社会生活中的行为举止。张志勇教授认为:崇德扬善、重义轻利、谦和含蓄和自强不息是武术德行思想的重要内涵,而“仁义”精神是其核心。周伟良教授指出:“集中体现了传统文化中内圣外王思想的侠义精神是传统武德中流光溢彩的无限风光,也是为习武者所设计的实现人生价值的理想境界。”由此可见,侠义思想所主张的“仁义”精神:不计较个人得失,慷慨悲壮,急他人之所急,必要时可以杀身成仁,舍生取义,将武术德行思想表述得淋漓尽致。
在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发展中,儒家文化的“中庸之道”一直被认为是中国的正统文化,而且影响到了社会文化的各个领域;道家思想的“主静”和“贵柔”则是中国人修身养性的根本理念,成就了中华传统的养生文化。就此而论,墨家文化的历史地位似乎有所逊色,但就武术德行思想的形成而言,它却是其思想的基因谱系和生命之源,是其形成过程中的主流文化。
孔子讲“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的大同思想是以调和各阶级矛盾,调整各阶级利益为根本目的的,因此它得到的是上层统治阶级的宠爱。而武术产生于民间,再加上天性就有叛逆的一面,且《韩非子》说“侠以武犯禁”,对于统治阶级而言,他们由不得民间习武之风的兴盛,恨不得天下兵器“皆殓入仓”。由此看来,儒家思想要想成为武术德行思想形成的主流文化是不可能的。
老子是道家先驱,他的“小国寡民”的理想社会是以明哲保身,互不干扰为基本目的的。《道德经》云:“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六十七章)“不敢为天下先”充分说明了老子明哲保身的“贵己重生”思想,他认为世间的残杀和失败都是由“争”引起的。而武术思想提倡的是杀身成仁、舍生取义,敢为天下苍生谋福利,死而后已的大无畏精神。至此可见,道家要想成为中国武术思想形成的主流也是不可能的。
由墨翟创立的墨家思想建立在小农经济的基础之上,虽然在思想统治地位上不能和儒家、道家相抗衡,但它在一定的思想领域中却有自己的立命之基。墨子提出兼爱交利的理想社会是以人人平等,有财相分,有利互交,彼此互爱为基本目的的。并以‘尚同’、‘天志’的权威来实现这种均天下之利的普爱、平等。“侠”作为墨家思想的后裔,是实现墨家这种理想目标的精神依托。“‘侠’不仅是具有非凡武功的神秘人物,只此尚不足以被誉之为‘侠’。
侠客与‘信’、‘义’、‘勇’三个道德范畴有着特殊的机密关系。”“士为知己者死”是当时社会所推崇的道德品质,墨子之徒组成一个类似宗教的群体,“言必行,行必果”是墨者必须遵守的一个信条。墨者敢以生命践行信义的精神使得墨家的信徒倍增,墨者的这种勇气常常被各国的君主作为“敢死队”进行利用,墨子率众救赵的事件就是一个很好的范例。“墨者集团一个重要的凝聚力,尚勇重义,达信轻生确使墨者摒弃了尘世俗事的困扰。”在《史记·游侠列传》中有:“今游侠,其行虽不轨于正义,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己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厄困,既已存亡死生矣,而不矜其能,羞伐其德,盖亦有足多者焉。”“墨家的弟子均具有这些特点,他们精通武艺,并恪守信义,重人轻己,重义轻生,这正是中华文化两千余年来与武术有着紧密联系的‘武侠’的历史渊源。
其侠义精神成为中华武术所推崇的武德的重要内容。墨子及其弟子实际上是传播武术及武德的身体力行者,墨子把‘善射御之士’列为诸贤之首以激励人们习武。墨家弟子均武艺高强、慷慨侠义,他们是历史上武侠精神的典范,对武术传播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综上可见,墨家思想的生活特点、行为方式和中国的武术德行思想极具亲和力。因为这两种文化生活的背景相同,它们的行为特点也极其相似。可以说墨家思想是中国武术德行思想形成的基因谱系。
其一,先秦时期百家争鸣,但若寻找诸子思想中与武术德行思想的联系,墨家当是最重要的角色。“侠文化”是墨家思想的后裔,侠与武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武术德行思想的内涵又是侠义精神的具体体现。由此看来,墨家文化成为武术德行思想形成过程中的主流文化也就理所当然了。
其二,墨家文化中的侠义精神所标榜的精神品质已经升华成为了一种社会道德。墨家思想以及其衍生的侠义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武术的德行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因子”自然不会例外。墨子的“兼爱”思想和侠士的重诺守信、见义勇为、扶危济困、施恩不图报的侠义精神,正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是武术德行思想所极力倡导的。以武术为媒介发扬这些传统美德,对于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也将起到积极作用。
其三,日本人嘉纳治五朗将“柔术”改为“柔道”,实现了“由术至道”的转型,其实质就是突出了“术”的精神内涵,仅借以语言上的措词,利用汉字的不同搭配就提高了柔术品位,最终使得柔道成为世界瞩目的体育项目。而我国武术本身就具备这样的文化潜质,只是我们太过于强调“术”原因,使得中国的武术的文化内涵大打折扣。笔者认为,正确认识武术德行思想形成的文化环境,就其中契合现代文明的精神财富进行发扬,提高武术的文化品位,以推进武术全球化进程值得尝试。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