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社会 > 书写中国学术新篇章:《中国社会科学》2018年发文机构榜单公布!

书写中国学术新篇章:《中国社会科学》2018年发文机构榜单公布!

书写中国学术新篇章:《中国社会科学》2018年发文机构榜单公布!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紧紧围绕当前经济和社会发展实践中的重大现实问题和理论研究前沿。

学界普遍关注的2018年度《中国社会科学》发文量榜单日前正式揭晓。

2018年,《中国社会科学》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政治方向和学术导向,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紧紧围绕当前经济和社会发展实践中的重大现实问题和理论研究前沿,在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中发挥积极引领作用,学术影响和社会影响再攀高峰。

社会机构有哪些_社会机构有哪些类型_什么叫社会机构

发文分布展现时代脉动

2018年,《中国社会科学》共刊发稿件126篇,用稿率1.58%,与2017年同期用稿率相比有所上升。从学科分布看,2018年刊发经济学文章23篇,法学文章21篇,哲学文章16篇,社会学文章13篇,马克思主义文章12篇,文学文章12篇,历史学文章12篇,公共管理学文章9篇,国际关系文章6篇,政治学文章2篇。与2017编辑年度相比,哲学、经济学、社会学、历史学、公共管理学科发文量略有上升。

2018年,《中国社会科学》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系统深入研究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加强选题策划,推出一系列有学术含量和学理深度的阐释解读文章。如2018年第1期刊发的“党的十九大精神专题研究”文章,2018年第9期刊发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笔谈。

2018年是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共产党宣言》发表170周年,围绕这一重要时间节点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中国社会科学》刊发了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谢伏瞻撰写的《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理论——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重头理论文章。

2018年,《中国社会科学》加大对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的学术攻关,推动对全局性和战略性问题的研究。围绕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这一重大主题,2018年第11期策划了“改革开放40年与中国学术专题”,从学术视角对40年来我国经济学、国际关系学、法学、社会学、文学、哲学等学科的发展状况以及相关领域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的讨论、争鸣进行梳理、概括,对40年改革开放实践进行学术解读和理论思考,多角度立体化呈现40年来我国哲学社会科学走过的光辉发展历程。

2018年,《中国社会科学》刊发了“‘一带一路’与全球化新趋势”“大数据时代的国际关系研究”等一系列专题和笔谈,以及《全球系统性金融风险溢出与外部冲击》《中国政府治理的法治路径》《人类命运共同体:国际法社会基础理论的当代发展》《新发展理念与文化自信》等文章,对当前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发展中具有战略性、全局性意义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进行深入的理论探讨,为党和政府的决策提供重要参考。

学者认为,2018年《中国社会科学》所刊稿件的学科选题分布反映了我国学术界对国内外重大问题的关切与思考,体现了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学术研究的前沿视角和水平。

作者单位分布广泛 中国社科院、人大等发文量居前

从全年发文量看,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等单位的发文量仍然位居前列,体现出这些单位的学术研究优势。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实力上升较快、以前较少有机会在《中国社会科学》发文的普通高校开始崭露头角,反映出《中国社会科学》坚持开门办刊方针取得切实效果。

2018年,《中国社会科学》作者共有174人(包含第二作者和第三作者),来自全国共56家高校和学术研究机构的作者占比最高,约占作者总数的43.7%,这也是2018年作者群变化的一大亮点;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的作者数量为8.62%;中国人民大学的作者数量为7.47%;南京大学、浙江大学并列第四,占作者总数的5.75%;中山大学和复旦大学并列第五,占作者总数的5.0%;清华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位于第六,占作者总数的3.45%。

引领中国学术健康发展 获省部级以上奖项27项

《中国社会科学》以对学术的敬畏之心遴选稿件,不断完善发稿工作各环节的管理,坚持严格的编审流程,锻造了一流的学术标杆。2018年,《中国社会科学》荣誉榜又添新彩。

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社会科学》刊登的文章在2017年11月1日至2018年11月30日期间,共获得省部级以上奖项27项。

2018年,《中国社会科学》荣获第四届中国出版政府奖期刊奖和“2018期刊数字影响力100强”(学术类)称号,被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评为2018年度优秀期刊。《中国社会科学》(英文版)被评定为“2018年度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英文核心期刊。

以《中国社会科学》为代表的学术期刊,是代表中国国家学术形象的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学术名刊,在学术界、理论界持续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打造引领学术发展的高端平台 举办各类重要学术会议30余场

开门办刊是《中国社会科学》始终坚持的方针。除刊发优秀学术成果外,《中国社会科学》还通过组织品牌学术论坛,不断提升设置学术议题的能力,培育优质稿件,推动学术创新。

2018年,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举办各种重要学术会议共32场,其中一些品牌会议,如4月在武汉举办的第十八届马克思哲学论坛、7月在哈尔滨召开的第五届“当代中国文论:反思与重建”高端学术论坛、10月在铜仁举行的第七届全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高层论坛、11月在昆明召开的第十二届历史学前沿论坛以及12月在上海举行的第十二届中国社会科学前沿论坛等,学术层次高端、学术成果厚重,成为社会科学界及相关学科领域极具号召力和影响力的学术盛事。

这些高端学术论坛围绕当前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各学科前沿和热点问题,进行广泛的交流和反复讨论,整合了中国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学术、人才和思想资源,参与见证并引领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不断发展。

积极推动中国学术“走出去”

经过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显著提升,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已经站到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从学术层面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中国社会科学》站在了中国学术走向世界的第一线。

2018年,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共组织涉外学术活动16次。其中,9月,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与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巴西圣保罗州立大学、智利安德烈斯·贝略大学以及阿根廷科尔多瓦国立大学共同主办,巴西亚马孙联邦大学承办的“第七届中拉学术高层论坛”在巴西亚马孙州马瑙斯举行,论坛以“全球化发展新时代与中拉合作新机制”为主题,围绕经贸互动关系、国际合作机制、社会可持续发展、文化交流互鉴等领域展开多学科的研讨;10月,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与德国波恩应用政治研究院、德国汉斯·赛德尔基金会共同举办的“第六届中德学术高层论坛”在德国慕尼黑召开,论坛主题聚焦“合作与发展——全球化世界中的中国与德国”,围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塑更美好的世界经济未来”“多渠道探索国家与社会治理之道”等议题展开了深入讨论。

这些全球范围内的高端国际论坛加深了中外学术界的联系,形成了良好的国际交流机制,对推动中国学术走向世界,具有深远意义。

上一篇: 你了解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吗?来看→
下一篇: 复读以社会考生有影响吗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