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社会 > 跨文化交际中的人际距离理论研究.pdf

跨文化交际中的人际距离理论研究.pdf

跨文化交际中的人际距离理论研究.pdf才智/282人文高地 Cultural Highlands 跨文化交际中的人际距离理论研究 含笑 东北林业大学外国语学院 摘要:跨文化交际在现今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肩负着重要的时代使

才智/282人文高地 Cultural Highlands 跨文化交际中的人际距离理论研究 含笑 东北林业大学外国语学院 摘要:跨文化交际在现今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肩负着重要的时代使命。不同国家的不同文化体现在历史进程、经济发展、宗教信 仰、风俗礼仪、人际距离等方方面面。人际距离对跨文化交际起着本源性的影响,它的概念可分为空间、社会、文化、心理距离方面, 通过逐一分析其特点及其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得出只有承认文化差异,努力适应异文化才能够减少国际交际摩擦和误解,最终成功实 现跨文化交际。 关键词:人际距离;跨文化交际;跨文化学习 提到距离,我们首先想到的是几何学的概念,“两点间相隔 的长度”。而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则既可指空间上相距的间隔, 又可指心理上的热情或冷淡,即“人与人关系上的距离”。关于 距离的理解在不同领域可以有不同的引申语义。本文主要讨论人 际距离这一多维概念,例如人际距离的空间距离、心理距离、社 会距离、文化距离等。 1.人际距离理论研究 1.1 空间距离 身体距离,是交际双方的身体在空间上的物理距离,它的远 近可以表示人际关系的亲疏远近。霍尔(Hall)通过考察美国白 人中产阶级的人际距离后,将人际距离分为了四个区域:亲密距 离(60 公分范围内);个人距离(60-150 公分);社交距离(150 公分— 米)。

霍尔认为,每个生物体都有一个身体的边界,借以与外界分离。他将超乎身体的非身体边界称 为“有机体的领域”,张扬和捍卫领地的行为被称为领地欲。 这种领地欲可能是出于安全感的需要,也可能出于社交的需 要。由于不同民族的历史背景、地理环境、传统文化、宗教信仰、 价值观的影响,形成了不同的空间观。这些差异性的空间观,会 在跨文化交际中引起一些误解,比如在一种文化中普遍接受的空 间距离在另一种文化集体中却是难以理解的。例如在拉丁美洲, 交谈的距离要比美国近的多,结果拉美人靠近一点,美国人后退 一点,若在进行商务谈判的过程中发生这种现象,会形成美国商 人没有诚意、故意疏远、冷漠的印象。 在进行跨文化交际时,由于交际双方的文化背景不同,社会 认可的交际距离标准也不同,所以,在进行跨文化交际前,应充 分了解对方的文化及交际规范,在本族文化和异文化的社交规范 中找到一个让彼此都感到舒适的适中距离,保证跨文化交际顺利 进行。 1.2 心理距离 心理距离的概念最早源于20 世纪初对美学的研究,美学家 Bullough)认为,心理距离是“美感的起源,是欣赏和创造美的一个基本原则”。齐美尔(Georg Simmel)将距离分成 三种类型:“近距离”,是指彼此非常了解,知己知彼;“远距离”, 是指彼此仅是萍水相逢或素不相识的关系;“中距离”,是指彼 此不是很熟悉,没有十分了解,互相之间还不是完全信任的关系。

汉语中,“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咫尺天涯”反应的就 是超越物理距离的心理距离。 保持合适的心理距离,是审美和艺术活动的基本原则,而这 一理论同样可用于生活的其他方面,比如后来心理距离受到了国 际贸易研究的广泛应用。例如,企业家或管理者在管理自己的企 业时应该和下属保持一个怎样的心理距离很重要,正所谓“近则 无尊,远则无知”。过于亲近,会使员工肆无忌惮、无组织纪律、 效率低下;过于苛严,员工则对上层领导敬而远之,企业缺乏活 力和和谐氛围。深谙此道的管理者能够意识到和下属之间存在的 层级性心理距离,所以在会见部下时,会尽量表现平易近人来压 缩心理距离,减少对方的紧张情绪。 1.3 社会距离 帕克(Robert Park)指出,“社会总是倾向于维护一定的社会阶层,不同阶层的人们之间总是保持一定的距离”。不同阶 层之间的声望就是为了维持不同社会地位的人之间的社会距离。 社会地位相近的人群之间的社会距离较小,所以交往比较频繁。 而社会地位悬殊的人群之间会保持着较远的距离,甚至出排斥、 排挤的现象。 中国古代的思想体系是以尊卑等级为核心的儒家思想,儒家 讲礼制,它的根本是“异”,即贵贱、尊卑、长幼有别的行为规范, 各自的行为规范都有其特殊性并且是严格区分的。

这些规范即表 现在言语层面上,如官员称呼皇上为“陛下”,称呼自己为“卑职”, 也表现在非言语层面,比如着装,皇族穿黄色的衣服,庶民若穿 了黄色则为大逆不道,朝廷官员的服饰花样都按照品级有着明确 的规定。这种尊卑等级的思想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里根深蒂固, 当代社会虽然对于服饰、称呼没有这样的等级划分,但很多礼仪 上的遗风依然存在。 由此可见,不同的社会群体具有不同的权势,这些差异形成 了社会距离。我们在交际时,交际双方都会首先考虑到自己和对 方所在群体的相对权势,如社会地位、属性等,比如上级与下级, 老师与学生,长辈与晚辈等,在交际时这些社会距离都是不可避 1.4文化距离 文化距离是指“由于地域和空间上的距离,缺少文化的共 同点而产生的陌生感和距离感”,可见,文化距离是由文化差异 造成的。在进行跨文化交际时,交际双方由于不同的文化和社会 背景、生活方式、受教育程度、经济条件、宗教信仰等方面的不 同程度的差异,双方对彼此的理解不会完全一致。研究表明, 文化差距越大,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就越多。斯蒂芬(Stephten Bochner) 在他的核心价值观差异假说中认为,产生文化距离的主 要原因是价值观差异,这也是造成文化冲击和文化不适应的原因 所在。

如果生活成员之间拥有完全相反的价值观,很容易滋生仇 恨或敌意。 霍尔(Edward•T•Hall)在他的《超越文化》一书中,提出了 文化具有语境性,并将语境分为高语境和低语境。来自不同语境 顺序的交际者会有不同的交际习惯和思维,这和文化有着紧密的 联系,比如我们常常听到中国是内敛的民族,说话的内容不一定 是意思的全部,这会令外国人认为中国人不真诚,而相对的低语 境国家,比如美国人直截了当的讲话方式又会令中国人感到唐突 才智/283人文高地 Cultural Highlands 和没礼貌,这种文化距离更是难以避免的。 文化距离是一个很难消除的客观存在,虽然在全球化的今天, 文化间的距离似乎在缩小,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文化距离是很 难消除的,相反,当今文明之间的冲突恰恰由于文化距离的缩小 而有所增加。 跨文化交际中影响人际距离的因素在人际交往过程中,最大的障碍是文化差异和语言差异,社 会地位、教育、财富等被认为是次要障碍,而年龄差异、宗教派 别差异被认为是最小的障碍因素。可见,文化背景和文化差异给 跨文化交际带来非常大的影响。 2.1 文化差异 2.1.1 价值观 在跨文化交际研究中,价值观可以说是跨文化交际的核心。

麦克 普罗斯(MichaelProsser)这样描述价值观:“价值观是 个人或群体主要通过文化交际构成的模式,它们是最深层的文 化”。文化价值观确定什么是值得为之献身的,什么是值得保护 的,什么会使人害怕,什么是应该学习的,什么是应该耻笑的, 什么样的事情会使人们团结起来。最重要的是文化价值观指导人 们的看法和行为。简言之,价值观与交际是支配和反应的关系。 拥有不同价值观的人之间很难在深层问题上进行讨论,比如人生、 情感、生活习惯等,这样就很难拉近人们的心理距离,进而影响 交际的效度。 2.1.2 “等级”范畴 在影响人际距离的诸多因素中,“等级”范畴也具有一定影 响,不同的国家拥有不同的等级意识,霍夫斯泰尔德(Hofstede) 提出了四个衡量价值观的尺度,即个人主义- 集体主义、对权力 距离的态度、对不确定因素的回避程度、男性- 女性。所谓对权 利距离的态度,是指:“地位低的人们对于权力分配不平等的状 况的接受程度,是比较愿意接受,还是比较不愿意接受”,例如, 在有些文化中比较重视权威、地位、资历、年龄等,而在有的文 化中它们的重要性相对降低。根据霍夫斯泰尔德(Hofstede) 算,英语国家比较接近,而亚洲国家总的说来共同点较多。

中国有着漫长封建社会的历史,等级意识也自然比较重,这反映在社 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例如,在课堂教学中,中国的教师与学生的 距离较远,很多教师只在上课时与学生有交流,日常生活中几乎 没有交集,存在着教师权威主义的状况;而在美国,似乎教师与 学生的等级差异没有这么大,学生可以直呼教师的名字,课上课 下仿佛是平等的朋友。 2.2 语言差异 语言与文化有着紧密的联系,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又是文化 的写照。例如,阿拉伯语中与骆驼有关的词语有几十种,这源于 阿拉伯人民的生活中骆驼有着重要的作用。又如在我国的云南、 两广地区,很多地名都有“峒”(或垌、洞)字。在壮侗语系中, “峒”是“田场”的意思,即同一水源的一个小灌溉区。因为这 些省份自古以来稻作文化发达,在同一灌溉区从事稻作的人同住 在一个峒里,形成众多以灌溉区为居民点的地名。 另外,亲属称谓也是语言反映文化的一个重要例证。例如, 英语中的brother 是“兄”或“弟”,sister 汉语中没有与之对等的一个词。在我们的文化中严格区分“兄”与“弟”、“姐”与“妹”,因为长幼有序。还有英语中的uncle 相当于汉语的“伯父、叔父、舅父、姨夫、姑父”,ant 相当于 汉语中的“伯母、婶母、姨母、姑母”。

这反映了汉族不仅注重 长幼顺序,而且对于是父系、母系、或姻系亦十分重视。 对于初到异国的访问者,语言能力不仅仅包括听说读写这些 基础的能力,还有大量的文化背景:不同语言的语义、语用规则、 交际风格等文化知识。要进行深层次的交流,拉近人际距离,较 快融入当地群体,最终成功实现跨文化交际的目标。 人际距离理论对交际策略的启示拜尔娜(LaRay Barna) 认为,把自己的文化规范误认为是他 人也接受的文化规范是跨文化交际的主要障碍。所以,无论是跨 文化交际者或跨文化学习者,首先要在观念上承认由于文化差异 而造成的文化距离这一既定事实,而对目的国文化进行全面的了 解,努力适应异文化环境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等。条件允许的 情况下,可对跨文化交际者进行跨文化训练。 其次,对异文化的适应是一个潜移默化的再学习、再社会化 的过程,心理上的扭转很关键,应该用包容、吸收的态度来接受、 学习异文化。在我们接触某一文化前,可能已经有一种先入为主 的偏见和歧视的刻板印象,例如,认为法国人浪漫,德国人严格, 英国人死板,美国人随便,日本人工作努力等。这些都会严重影 响我们在异文化环境中的正确判断。文化没有优劣,应该端正对 异文化的态度,文化的差异并不说明文化的优劣。

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的国际合作不断增多,跨文化交际中出 现的冲突也不可避免的增多,跨文化交际、跨文化学习的研究具 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讨论了人际距离的五个层面及其相互影 响,距离理论对于人际交际行为具有很强的解释力,可以说,它 是人际交际的本源解释。真正的跨文化交际者既要对本族文化有 深入的理解,更要学习异文化的取向体系,在两种文化的对照比 较中提高跨文化能力。 作者简介: 含笑,女, 1990 月出生,内蒙古呼伦贝尔人,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在读,东北林业大学,研究方向:跨文化 交际。 跨文化交际中的人际距离理论研究 作者: 含笑 作者单位: 东北林业大学外国语学院 刊名: 才智 英文刊名: caizhi 2015(2)引用本文格式:含笑 跨文化交际中的人际距离理论研究[期刊论文]-才智 2015(2)

上一篇: 量化语言亲密度|性别和社交距离如何影响人际交流
下一篇: 营商环境是市场主体发展之基活力之源——代表委员热议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