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是基层反映工作繁重,人手不足时常用的形象比喻。由于人手不足,疲于应对,以致基层成为工作薄弱环节,曾是许多地方工会面临的问题。“穷”则思变,变则通。各地陆续推行面向社会招聘职业化工会工作者的办法,有效地缓解了这一矛盾。
事物是发展变化的。随着工会工作覆盖面的扩大,各种专业性问题屡现,对工会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一般意义上的工作人员已经不能满足需要。为了解决专业人才不足、服务企业,服务职工力不从心的难题,各地工会开始摸索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工会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有的地方并且制定长远规划,打造三级配备体系。
人才怎么选?工会有广泛的社会资源,招人并不难,难的是选好工作需要的专业人才。根据已有的实践经验,在教育、医疗、法律界以及党政机关的退休、退职人员中选聘,是比较成功的路径。他们有比较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稍加工会工作培训即可上岗。但选聘需要坚持的基本前提条件,是注重专业能力,强调一技之长,能够为企业、职工提供相应的专业服务。(如教育培训、劳动保护、协商谈判、维权诉讼等)并且必须经过考试、考核、公示等程序,确定聘用。
人才怎么用?选聘专业人才是为了接长工作手臂,拓展服务链条,而不是充实机关力量,应该主要用到基层工作中去。从现实情况看,目前最需要专业人才支持工作的基层,是街道(乡镇)、工业园及规模企业、社区和区域(行业)工会,以及职工服务站点、法律援助机构、其他工会企事业单位等。要根据企业性质、规模,职工数量、结构,以及劳动关系状况,选配相关专业人才去指导工作,解决问题,提供服务。
人才干什么?要根据实际需要,明确不同的工作职责,如帮助指导职工依法参加工会组织各项活动,参与企业民主管理;向职工普及劳动法律知识和政策法规,为职工提供法律援助,接受职工委托参与劳动争议案件的协商和调解;促进企业改善劳动条件,预防和治疗职业病;组织开展职工技术技能培训,提升职工个人和整体素质;掌握职工思想动态,反映职工诉求,进行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运用信息化手段,做好“互联网+工会”普惠服务,等等。
人才怎么管?有了队伍就要管理,管理是为了更好地使用,人尽其才是最好的管理。管理不仅要组织、调度,更要关心、激励,并且帮助人才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譬如,用人需要开支,用专业人才需要相对优厚的待遇。在“谁用人谁出资”的基本前提下,采取工会适当补贴、社会资金赞助等多种形式,筹集工会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资金;根据专业水平或等级、不同岗位等指标,确定合理报酬。当他们做出成绩时,应该及时奖励、表彰。队伍形成一定规模后,应该建立专业人才信息库,实现动态、规范管理,更好地发挥人才作用。(来源:劳动午报 作者:张刃)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