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马克思在提纲中写道:“费尔巴哈把宗教的本质归结于人的本质。但是,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即指人们在共同生产活动中所结成的以生产关系为基础的相互关系的总和。
一、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之总和的论断
费尔巴哈把宗教的本质归结于人的本质,这是对宗教的致命一击。但他把人的本质理解为单个所固有的抽象物却是错误的。实际上,人的本质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的经济、政治、思想等各种关系的总和,在阶级社会中,则集中表现为阶级关系。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不是自然的动物,而是社会的动物,人区别于动物的本质特性,不是他的自然性,而是它的社会性。换言之,人们为了生存,必须从事物质生产,而为了进行生产活动,又必须结成一定的生产关系,并在此基础上结成政治、法律、伦理、宗教等各种社会关系。在阶级社会中这些社会关系主要表现为阶级关系。正是这些社会关系的总和决定着人的本质。如果离开了社会关系,特别是生产关系,就不能正确地理解人的本质。
费尔巴哈没有对这种现实的本质进行批判,因此,他不得不:
(1)撇开历史的进程,把宗教感情固定为独立的东西,并假定有一种抽象的-孤立的-人的个体。
(2)因此,本质只能被理解为‘类’,理解为一种内存的、无声的、把许多个人自然地联系起来的普遍性。
“费尔巴哈没有对这种现实的本质进行批判”:即指费尔巴哈不了解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所以他在分析人的本质时,就不能对造成人把自己的本质异化为上帝的本质的现实的社会关系进行批判。
“宗教感情”:即人的本质。
“抽象的孤立的人类个体”:即脱离社会性的个人,不属于任何阶级的个人。
“类”:即指所有的人类个体都具有的某种共同属性,即理智、意志、感情。
二、在人的本质问题上费尔巴哈的错误表现
1、孤立地抽象地,而不是具体地历史地来考察人的本质
他“撇开历史的进程,孤立地观察宗教感情,并假定出一种抽象的——孤立的——人类个体”。这里讲的“宗教感情”就是指的理智、意志、感情,即费尔巴哈所讲的人的本质;这里讲的“人类个体”是费尔巴哈虚构出来的超阶级、超社会的抽象的人。
这句话意思是说,费尔巴哈离开人的历史发展进程,离开人们之间的社会关系来考察人,只能把人看成是超阶级、超社会的抽象的人。事实上这种孤立的抽象的人是根本不存在的。
2、不用社会性而是用自然属性去说明人的本质
“本质只能被理解为‘类’,理解为一种内存的、无声的、把许多个人自然地联系起来的普遍性。”费尔巴哈把人的本质看成是人类所具有的理智、意志、感情等共同特性。
由于费尔巴哈把人的理智、意志和感情看成是存在于内心的,看不见、听不着、摸不到的生来就有的东西,所以,马克思说,费尔巴哈把人的本质理解为“一种内在的、无声的”共同性。由于费尔巴哈讲的理智、意志、感情都是人在自然方面的属性,而不是人们在社会方面的属性,所以,马克思说费尔巴哈把人的本质理解为一种“把许多个人纯粹自然地联系起来的共同性”。
因此,费尔巴哈没有看到,‘宗教感情’本身是社会的产物,而他所分析的抽象的个人,是属于一定的社会形式的。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