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探索 > 历史文化思辨课4:从具体到抽象

历史文化思辨课4:从具体到抽象

历史文化思辨课4:从具体到抽象本节课的重点并不是历史范式,而是“观察-感知-想象-总结”和“特征概括-条件要素-范式构建”的思维方式。

历史思辨_思辨历史哲学_思辨历史哲学的代表人物

历史人文思辩课是一门家长和小朋友们共同参与的非学科类互动研讨课。

在前三次课里,朱老师带领家长和孩子们共同讨论了三个学习主题:《历史是什么》、《文化有哪些》和《社会在哪里》。

大家一起看动画片、欣赏表演秀、讨论故事情节、分析阅读文本、朗读经典名言、分享学习体会,不亦乐乎。

《历史是什么》告诉我们:历史是生活的老师,人在与历史的对话中,可以看清历史发展的真相,感悟人性的复杂,孕育美好的情感。

《文化有哪些》则在强调:文化源自人的精神世界,人既是文化的缔造者,也是文化的宗旨。

《社会在哪里》是在实证:社会在哪里?

其实,社会就在我们人与人的关系里。

这句话也告诉我们一个道理:精心呵护好我们的母子关系、家庭关系、社会关系,就会经营好我们自己的人生。

比如,《社会在哪里》课程中有一主题句:一个永远不欣赏别人的人,也就是一个永远也不被别人欣赏的人。

在现场,悦闻老师提出让孩子说出自己欣赏父母的一个优点。结果,课堂秒变大型“夸夸乐”现场。

有的家长笑得合不拢嘴,有的家长眼里闪着泪点,还有家长说:上这个课还起到了心理辅导和正面鼓励的效果。

这就是我们的课堂,一个将知识、原理与道理融为一体的亲子共学场域。

有了家长的参加,孩子们会看到父母看待同一问题的不同视角,以及考虑问题的侧重点的差异。这对于孩子理解父母的想法有直接的帮助。

亲子共学使得家长不但可以提升自己的历史文化视野,还可以通过跟孩子的多次互动,增进亲子关系。

此外,亲子共学还可以让家长更好地理解自己的孩子,发现孩子更多的特征。

最后,亲子共学也会让孩子更加了解自己的父母,并从父母那里得到更多的支持的同时,也让父母获得来自孩子的及时反馈,从而得到正向鼓励。

思维是人类智识的表现形式,而思维方法则决定了我们的思考方式和认知水平。

从第四次课开始,我们的课堂将进入为期三周的思维训练课,即:通过思维方式、思维模型和思路方法的学习,了解人文社科学习思维的特点。

本周的主题为:具体和抽象。作为思维的两个重要维度,具体和抽象在我们的思维过程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在这课堂上,你会观察一张历史图片,你会观察和感知到什么?

结合已有的知识,选择你认为与该历史图片有关的其他图片,说一说这些历史图片反映的历史场景是怎样的?

通过该历史场景的复原,你会有得到怎样的历史经验?

在这节课堂上,你还会从众多的历史图片和历史线索中,通过概括和提炼历史事物的共性特征,建立起对历史范式的理解。

比如:人面大禾鼎的秘密是什么?

四羊方尊里有什么?

长沙出土的青铜器和中原地区的青铜器是同一种类型吗?

.....

当孩子们通过观察青铜器,感知到历史的厚重感;结合一定的知识,想象祭祀的历史场景,进一步分析青铜器在祭祀中扮演的角色,就会得到一定的历史思考,再将这些思考概括、提炼,将得到关于青铜器的一定的历史范式。

本节课的重点并不是历史范式,而是“观察-感知-想象-总结”和“特征概括-条件要素-范式构建”的思维方式。

第三次课《社会有哪些》上过之后,课程将进入第二个模块:人文思辨素养低阶课。

由于是亲子参加,历史人文思辨课是小班授课,一个班4组-8组家庭。具体信息如下:

课程时间:本周六晚7:00——9:30。

授课地点:成团后小群内通知。

班级人数:亲子4-8组家庭,8-16人(家长若不参与,可与小友提前联系)。

学员年龄:小学5年级以上,家庭有探讨氛围的,思辨能力较强的可放宽至4年级。

课程价格:358元(一大一小)。

优惠政策:

转发朋友圈可减20元。

文案:我要和大学老师,爸爸妈妈一起探讨历史文化,看看怎么在学习和生活中运用!

授课老师:

思辨历史哲学的代表人物_历史思辨_思辨历史哲学

思辨历史哲学_思辨历史哲学的代表人物_历史思辨

本周走读长沙活动:

思辨历史哲学_思辨历史哲学的代表人物_历史思辨

友 闻 社

友闻社项目制学习缘起于2016年(猪猪博士),旨在引导8-14岁的青少年家庭,认识自己,了解世界,与青少年一起在真实的学习情境下“行走·对话·反思”。

友闻社(猪猪博士)自主设计并实践了“走读长沙”,“走读湖湘”,“走读中国”等系列走读课程;设计了紫鹊界、大明山庄、柏乐园等研学基地课程;开办《正面管教》系列家长课程陪伴家长共同成长,即将开设历史人文思辨、中医等传统文化系列。

点击蓝字

上一篇: “可视化方法论”v.s.“数据库方法论”-图数据应用的双生伙伴3
下一篇: 如何构思出这种感觉的海报?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