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健康心理学
(一)与健康相关的概述
1.世界卫生组织把健康定义为:身体上、精神上、社会上的完满状态,而不只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的现象。
2.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是指个体能够积极地、正常地、平衡地适应当前和发展的社会环境的良好心理状态,心理健康的人不仅有良好的自我意识,能够认识到自己的长处和不足,而且能够与社会和谐相处。
3.健康心理学
健康心理学是心理学的分支之一,致力于研究人们怎样保持健康的问题,它的研究内容包括人们患病的原因、人们生病后的反应以及健康预防等。
(二)心身疾病—高血压、冠心病、失眠症等
心身疾病属于躯体疾病,但其产生、发展、治疗与预防都和社会心理因素有关,对这些疾病的治疗也采取心理治疗的方法。其特点有:
① 是由情绪和人格因素引发的疾病;
② 患者身上有明显的器质性病变;
③ 患者躯体变化与正常情绪反应时的生理变化相同,但更为持久和强烈。
心身疾病的致病原因:人格特征、生理因素、心理因素、社会文化因素
(三)压力
1.生活事件
生活事件是指对个体生活可能产生影响的变化性事件,它表明了生活变化对个体健康的价值。生活事件会给个体带来压力,个体应对这些压力的过程被称为应激,它是身体对威胁性事件所产生的一种生理性的反应。
2.对压力的知觉
个体对应激性事件的知觉,在某种程度上比事件本身更能预测个体的健康状况。
3.控制感和应激
控制感是指人们相信自己可以用各种方式来影响和控制周围环境的感觉,至于后果是好是坏,则取决于自己所采取的方式。
应激是指当一个人觉得无法应对环境的要求时产生的负性感受和消极信念。
4.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人认为自己有能力执行特定的行为以达成期望目标的信念。
5.习得性无助
习得性无助是个体将负性事件的起因归于稳定的、内在的与全面的因素时所带来的悲观状态。根据习得无助理论,对负性事件作稳定的、内在的和整体性的归因会导致绝望、沮丧、降低努力程度以及学习困难。
(四)应对方式
1.应对与应对方式
应对是指个体在处理来自身体内外部、超过自身资源的生活事件时,所做出的认知和行为上的努力。
应对方式是指人们在面对应激事件时的反应方式。在应激事件与健康之间,应对方式起着重要的中介作用。
2.应对方式的类型
面对、远离、自我控制、寻求支持、接受责任、逃避、有计划地解决、积极回应
3.性别与应对方式
男性和女性在面对应激事件时的应对方式不同,男性倾向于“接受挑战或者逃跑”,女性倾向于“趋向和表现友好的反应”。有证据表明,在压力情境下,女性由于求助他人以及讨论她们的问题而比男性得到更多的酬劳。
4.人格与应对方式
①乐观和悲观。乐观的人能够对压力做出较好的反应,而且也比悲观的人更健康。
②A型人格和B型人格。A型人格比B型人格更容易患冠状动脉心脏病。A型人格的个体应对刺激时,心血管系统的过分反应最终导致对心血管的损坏,从而产生病变。
③压力易感性人格
根据个体的压力易感性可以把个体分为疾病倾向型和自我治疗型。
疾病倾向型的人往往对压力非常敏感,常常以强烈的消极情绪和不健康的行为方式来对压力做出反应。
自我治疗型的人可以很好地对压力进行控制,他们保持健康的行为,避免生病,对生活充满热情,情绪稳定,关心他人。
5.积极的应对方式
① 加强锻炼,增强体质;
② 增加积极的情绪和控制好自己;
③ 敞开心扉,倾吐心事;
④ 寻求社会支持。
(五)健康行为的塑造
三、积极心理学
(一)概述
定义
积极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如何把握幸福人生的科学。由塞利格曼等在1998年提出,积极心理学关注人生的整个过程,既关注积极美好的一面,也关注人类病态的一面,但更强调前者。
研究对象
①积极的特质和性格,包括友善、好奇心、团队协作能力以及价值、兴趣和能力
②可以促进幸福生活的社会因素,如友谊、婚姻、家庭、教育和宗教等。
目的
使得人们可以了解在什么情况下追求怎样的目标。
本质
积极心理学并非是一场根本性的革命,而是对研究问题的重新聚焦,是使用以往的心理学研究范式研究新领域中关于美好生活的问题。
(二)积极心理学的基本内容
主观体验、个人特质、人际关系与社会关系、价值观
(1)积极的主观体验
①快乐:是最常见的积极的主观体验。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生活是愉快的,大多数人都会深刻体会到它并努力维持或强化它。
卡尼曼提出“峰—终理论”,认为人们对于某一段经历的记忆,只会记得高峰时和结束时的感觉,即“峰值”和“终值”的体验,而过程中的其他体验对人们的记忆几乎没有影响。
②心流:指人们高度参与某些活动时所伴随的一种心理状态。处在心流状态的个体觉得时间过得非常快,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在所做的事情上,觉得自己充满活力。
(2)积极的个人特质
①积极的思维特质——乐观。据研究,年轻人的乐观思维可以预测其35年后
的幸福生活。年轻人越乐观,其若干年后的健康状况越好,乐观和良好健康
状况的相关在40岁时开始出现,在45岁时达到最大值。
②积极的人格。彼得森和塞利格曼把积极的性格分为24类,可以归为六种美德:智慧与知识、勇气、人道、正义、节制、超越。
(3) 积极的人际关系与社会关系
① 积极的人际关系包含人类的友谊、爱情等。
② 积极的社会关系具有的特征:公平、好运、正义、耐心、远见、安全。
(4)积极的价值观
价值观是一种偏好某些目标的持久信念。
(三)积极心理学与人类幸福
1.幸福的含义
幸福就是个体根据自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的整体性评估。
亚里士多德提出“幸福论”,它强调人们要对自己的内在自我保持真诚,真正的幸福是认同自己的美德并培养它们,与道德和谐并存。
幸福测量:生活满意度量表;幸福感问卷(针对儿童、青少年)
2.幸福的影响因素
①年龄、性别、教育、社会阶层、收入、种族等人口统计学变量与幸福有较低程度的相关。
②朋友数量、身体健康状况、外向性、神经质、宗教信仰等与幸福有中等程度的相关。
③感恩、乐观、工作、自尊等与幸福有较高程度的相关。
3.如何提升幸福
决定幸福的基本因素:幸福=界点+生活情境+意志活动。其中界点是一个常数,主要与遗传有关。
① 交朋友,花更多的时间与他们在一起;
② 参与能让自己投入的休闲活动,进行能让自己全身心投入的工作;
③ 如果愿意的话,可以选择宗教信仰;
④ 改善自己的健康;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