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 美国女作家玛格丽特·米切尔创作完成了她的第一部长篇小说《飘》,小说一经问世就在整个美国引起了极大的反响, 尤其是小说中的塑造的斯嘉丽·奥哈拉这一敢于向旧的伦理道德挑战的女性形象,更是赢得了美国女性的喜爱。此后的几年间,小说《飘》被翻译成几十种文字并多次再版,风靡很多国家和地区。根据其改编的由费雯丽和克拉克·盖博主演的影片《乱世佳人》亦成为影史上“不可逾越的”的爱情片经典,获得了 1939年第12届奥斯卡最佳影片等八项奥斯卡大奖。玛格丽特·米切尔的《飘》之所以能够保持着如此大的魅力,拥有这么大一个受众群,最关键的是作者创作取向符合人类发展的审美,体现了人性闪光的本质特征。作者用女性敏锐的视觉和细腻的笔触向我们展示了美国南部社会动荡不安的社会环境和女性的生活状态。斯嘉丽身上所表现出来的自由精神、独立人格和寻求美好生活的人生态度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思考,她作为一个柔弱的女性,敢于在美国南方社会大动荡的环境中做出一系列的反伦理行为,显然已经突破了传统社会和传统文化对女性的定位和地位的限制,作者用鲜明的创作思想,向读者彰显了斯嘉丽强烈的自我意识,斯嘉丽这个人物形象,代表了当时美国社会女性对个体生命价值的珍惜和尊重,同时也向社会发出了渴望获得自由、平等的社会权利的声音。
女性主义社会思潮在19世纪开始有所发展,其鼎盛时期是20世纪60年代。女性主义对于女性社会地位的维护起到了重要的积极作用,其主要观点是对社会中排斥和扭曲女性地位的批评和不满,强烈地要求社会给予女性与男性同样的社会地位。从理论角度分析,女性主义理论认为男女之间的地位是一个平等的形式,在女性主义看来,女性主义理论有一个必要的理论前提,即在全世界范围之内,女性始终处于一种被压迫、被歧视的社会地位。在文学界来讲,女性主义理论要求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从女性视觉进行阅读,旨在揭露男性文学中被不断扭曲和歧视的女性形象,从而对不同于男性传统的女性文学、女性主义理论坚持一个多元的话语,女性主义文学作品反映了男性社会和男性统治对于女性社会地位的贬低和扭曲,着重强调在社会中对于女性社会地位的尊重。小说《飘》中随处可以见到女性主义的影子,在这部作品里描述了多位个性鲜明的女性人物形象,如斯嘉丽、艾伦、媚兰等,作品中对她们的描述也是具有强烈的女性主义色彩的,这部作品在很大程度上起到了对女性主义的推动作用。
斯嘉丽是一个性格复杂多变的女子,她的出身是造成她性格多样化的一个重要原因。斯嘉丽的父亲是个爱尔兰移民,经过自己的打拼获得了事业的成功,同时提高了自己的身份,融入到美国主流社会中。她的的母亲是法兰西贵族,温柔能干。内心强大的父亲为斯嘉丽坚强性格的形成提供了基础,但是贤良淑德的母亲并没有使她成为一个具有温良恭俭品格的淑女。斯嘉丽一方面尊敬和崇拜可以称为“女人楷模”的母亲,另一方面又对母亲的教育又进行反抗,在母亲的教育和影响下,斯嘉丽“仅仅学到了表面的礼貌”。由于父母的宠爱和娇生惯养,她从小就形成了不拘小节和任性豪爽的个性特征,体现了她对封建礼教的叛逆与反抗。在父母亲的宠爱和他人的赞美中,她逐渐形成了骄傲自大和贪婪任性的性格。斯嘉丽的性格特征充满了矛盾冲突:她具有逆境中崛起的反叛精神,也具有追逐金钱的贪婪个性;她不怕困难,总是对美好生活充满向往和憧憬,即使在女儿夭折、白瑞德离开她之时,她仍然没有放弃希望。此外,斯嘉丽的性格特征中更有善良和慷慨的一面,她对黑人奴隶也表现出关心,她把父亲留下的珍贵的手表送给贴身的家奴,并且保护投奔她而来的黑人奴隶。斯嘉丽的家庭背景和社会经历造成了她性格的多重性和复杂性。
斯嘉丽作为西方女性形象的经典人物,她的性格中有很多令人欣赏的女性传统美德,比如真诚、坦荡、执着、坚强、勇敢、独立。但她的性格特征中,也有许多与传统女性性格特征相违背的弱点。斯嘉丽现实叛逆的性格特征主要表现在她对封建礼教的对抗。她的第一任丈夫在南北战争开始时就去世了,按照当时美国南方的传统,她应该安静地恪守妇道,保持贞洁,但她却没有那样做,反而对所谓的妇道做出了反抗和斗争,她努力挣脱封建礼教的束缚,为争取自己的自由和权利而战。斯嘉丽的第一任丈夫的死亡并没有使她痛苦不堪、一蹶不振,因为她不爱她的第一任丈夫,因此也没有必要假装痛苦,虽然这在当时的人们看来可能是没心没肺有违妇道的表现,但也体现出斯嘉丽的一种真实的女性意识。在那个以男权为中心的社会年代,斯嘉丽的女性意识在逐渐觉醒,她不依赖男人而存在,这种叛逆的性格早就存在于她的身上:少女时代的她就主张自由恋爱,具有爱情至上的女性自我意识;作为一个弱小的女子,战争中的斯嘉丽并没有倒下,反而坚强地承担起家的责任,克服了重重困难。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女性的坚强独立意识。在战争中和战后的艰苦岁月里,女儿的猝死、媚兰的死以及白瑞德的离开,都对她造成了打击,但是她乐观地认为明天一切都会好起来的。她对生活充满了向往和希望,这也体现了斯嘉丽乐观的性格特征。斯嘉丽从少女时代到女性意识觉醒,经过了爱情的选择和战争的磨难以及战后的重建家园,从一个任性叛逆的富家小姐转变成了一个勤劳致富、自食其力、勇于追求幸福生活的女强人,她在艰苦的环境下表现出来的对爱情的执着、对家庭的责任以及对金钱的崇拜,都是她女性主体意识不断觉醒的过程,最终变得成熟、顽强、自主、独立,成功地建构了女性意识。
除了斯嘉丽,艾伦和媚兰也是作品中两个亮眼的女性角色,她们是对斯嘉丽女性意识的衬托。
主人公斯嘉丽的母亲艾伦,“她的声音,不管她是在表扬或称赞抑或是在批评别人的时候,在别人看来一直都是柔和并且让人感觉甜蜜的;就其性格而言,圣母艾伦总是平静自如,在处理家庭中的各种纠纷时也是相当冷静,运筹帷幄,和平地解决家庭中遇到的各个问题和麻烦。她精神比较平静,而且在她的三个幼儿夭折时也从来都是那么的平静。”艾伦出身南方贵族家庭,其优雅沉稳、温和谦逊的性格是从小在家庭环境的熏陶中形成的。艾伦凭借着她强烈的个人魅力和性格广为他人欢迎和爱戴,其处理的各种纠纷都能够被其他人理解。在南北战争开始前,艾伦是贤妻良母,是塔拉的女主人,时刻维护丈夫杰拉尔德的男权地位。在小说《飘》中,艾伦是一个美国南方传统的女性代表,她身上具备了女性典型的美德,在作品中,作者描述的艾伦的各种行为和品德都得到了完美的体现。塔拉农场凝聚了艾伦一生的心血,她把自己终生的时间都花费在维护丈夫杰拉德家庭社会的主导地位上,把自己完全抛在了脑后。在小说中,当艾伦即将死亡时,她嘴里始终都念叨其表兄的名字,这充分表露了艾伦牺牲自我、维护他人的品质。
在作品中,斯嘉丽一直都将媚兰视为一个令人讨厌和厌烦的人,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和斯嘉丽的成熟,在媚兰逝世的那天,她才恍然间意识到媚兰其实是自己的患难知己,她们从来都是非常要好的朋友,关系就像亲姐妹一样亲密无间。在米切尔的笔下,媚兰可以说是一位完美的女性,她性格和蔼、平易近人,在面对困难时,她表现的镇定、宽容等都是其完美人格的一种体现。虽然她身体纤细,但是做起事情来机敏、从容,不失为是一种对女性主义的推崇。除了与斯嘉丽一样坚强、坚韧外,媚兰还有着女性特有的柔软,她心地善良、待人真诚,即使是在塔拉缺吃少穿的艰难日子里,仍然决定把自己的口粮无私地分给那些打仗的士兵。媚兰十分相信斯嘉丽,即使是在众多流言蜚语面前,她仍然支持斯嘉丽,在她看来,斯嘉丽从来都是自己的一个亲属,同时也是一位非常要好的朋友,就像自己的亲妹妹一样无所不谈,这种亲如姐妹的情感就连斯嘉丽也从来都不能否认。但是,从另外的一个角度来看,虽然媚兰性格比较坚强,但是由于身处于一种男权社会统治的环境之下,因此她还是深深地被传统的社会思想所束缚。她始终都在非常小心地维护着自己看来依然美满的家庭婚姻,在家庭中,她从来都是听其丈夫的安排,明知身体不能承受生育之险,可为了满足丈夫想再有一个孩子的愿望,她还是冒险怀孕,结果在生产时不幸身亡。
米切尔以切身的女性经历精确把握了女性的创作,在小说《飘》中,她成功塑造了众多个性鲜明的女性形象。在米切尔的时代,文化界的女性主义理论发展还处于一种初级发展阶段,在女性主义中关于女性自我追求和发展方面,小说《飘》可以称得上是一次勇敢的尝试和发展。总之,《飘》这一作品中的女性主义值得文学界进行学习和研究。
参考文献
[1]玛格丽特·米切尔.飘[M].浙江:浙江文艺出版社2008.
[2]王佳佳.小说《飘》中郝思嘉的性格特征及女性意识探析[J].渤海大学学报,2015,(6).
[3]张韶华.小说《飘》中女性主义的探讨[J].作家,2014,(4).
[4]聂磊.浅析小说《飘》中斯嘉丽形象对现代女性的启示[J].文化纵横,2013(18).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