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社会 > 发心第八章-自我与社会认知(框架+理解内容)

发心第八章-自我与社会认知(框架+理解内容)

发心第八章-自我与社会认知(框架+理解内容)1. 儿童在 3 岁左右形成最初的自我。 自我系统主要包括知 、 情、意三个方面。其中“ 知” 即自我认识,主要指自我概念“ 情” 即自我体验

1. 儿童在 3 岁左右形成最初的自我。 自我系统主要包括知 、 情、意三个方面。其中“ 知” 即自我认识,主要指自我概念;“ 情” 即自我体验, 主要包括自尊;” 意” 即自我控制和自我调节。 自我概念是儿童自我的核心组成部分, 随年龄的增长,儿童的自我概念从具体、单维向抽象、多维发展。

2. 自尊是指个体要求他人尊重自己的言行、维护一定荣誉和社会地位的一种自我意识倾向,是一个人尊重需要的反映。儿童的自尊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但会因周围环境的变化而发生波动,且对不同年龄的儿童影响程度不一。影响儿童自尊发展的因素主要包括 儿童的个人因素(如外貌、年龄、性别)、父母教 养方式和人际关 系(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等。

3. 自我控制和自我调节是个体抑制和调节自身冲动的能力,也是儿童社会化过程中的重要内容。 自我控制最早发生于出生后的 12一18 个月甚至更早, 而 儿童的自我控制与自我调节能力正式发展起来在 2一3 岁时。对儿童早期自我控制的研究多集中在服从与延迟满足这两方面。 3 岁之前是儿童的自我控制和自我调节能力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

4. 社会认知是指个体对他人、自我、社会关系、社会规则等社会性客体和社会现象及其关系的感知和理解。关于儿童社会认知发展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观点采择和心理理论等方面。

5. 社会观点采择指对社会客体以及他人情感、 态度和观念的思考和判断。社会观点采择根据内容又可分为认知观点采择与情感观点采择 。 塞尔曼将3岁到青春期儿童观点采择的发展划分为5个阶段或水平。根据该理论,年幼儿童只知道自己的观点,对他人观点的理解十分有限;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开始认识到人们可能会因获得信息不同而持有不同的观点;接着,儿童逐渐能够同时考虑两个以上的观点, 最终能够根据社会价值观来对他人的观点进行比较。

6. 心理理论是指儿童对他人的愿望、信念、动机等心理状态以及心理状态与行为之间关系的 认识。对儿童心理理论发展的研究集中在儿童对他人信念以及信念与行为关系的认知发展方面,主要通过儿童对错误信念任务的认知来探察儿童心理理论的发展。多数研究认为,4 岁时儿童开始通过错误信念任务, 这一年龄是儿童是否具备心理理论的分水岭。

7. 儿童对于权威的认知随年龄的发展逐渐趋于成熟,从最初的盲目服从发展为追求公平。权威特征、问题领域、文化背景、人格特征等各种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影响儿童对权威的认知。

对社会的认知_认知社会语言学_认知社会资本

上一篇: 马克思主义哲学讲义:第九章 生产力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下一篇: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必要性与实践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