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基本矛盾
在《序言》中,马克思曾集中阐述过社会基本矛盾推动社会形态更替的历史过程。
他指出:“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合的生产关系。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即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竖立其上并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形式与之相适应的现实基础。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便同它们一直在其中运动的现存生产关系或财产关系(这只是生产关系的法律用语)发生矛盾。于是‚这些关系便由生产力的发展形式变成生产力的桎梏。那时‚社会革命的时代就到来了。随着经济基础的变革‚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也或慢或快地发生变革。
01
基本内容
(一)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规律
第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含义。
所谓生产力,是指人们改在自然,使之适应人的需要的物质力量,标志着人类改造自然的实际能力和水平;
生产关系是生产力诸要素相结合的社会形式,是由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生产中的人与人的关系和产品分配关系构成的。
第二,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生产力对生产关系具有决定作用。
其一,生产力的性质决定生产关系性质,有什么样的生产力就会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
其二,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的变革。生产力总是随着人的需要的变化和物质生产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当生产关系首先发展到一定程度时,生产关系就会由原先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形式变成阻碍生产力发展的桎梏。这时就要改变原有的生产关系。
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
这种反作用表现为两种情形: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状况时,生产关系就会促进推动生产力发展;当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状况时,就会阻碍甚至破坏生产力发展。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是以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为前提的。正因为这一矛盾始终存在,所以才产生了使二者由冲突达到统一,便基本不适合为基本适合的必然要求。
(二)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的规律
第一,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含义。
经济基础是指同生产力的一定状况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在现实社会中,往往是多种生产关系同时存在,这些生产关系相互制约、相互影响,构成了社会的经济基础。在这些生产关系中,占据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决定了经济基础以至整个社形态的性质。
上层建筑是指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制度、设施以及思想体系,主要是指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的总和以及政治法律思想、道德、艺术、宗教、哲学等观点。从内容上看,上层建筑由政治上层建筑和观念上层建筑所构成。
第二,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决定作用表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有什么样的经济基础就有什么样的上层建筑。
第二,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变革。社会的经济基础变了,上层建筑或迟或早、或快或慢随之改变。
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主要表现在:通过调控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来为自己的经济基础服务。当上层建筑的这种调控作用同自己的经济基础相适应、满足经济基础的要求时,就对经济基础的发展起促进作用;当上层建筑的这种调控作用不能满足经济基础的要求,同经济基础发生矛盾时,就会起阻碍作用。
同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规律一样,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的规律也是社会发展基本规律。
02
社会基本矛盾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第一,生产力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中的最基本的动力因素,是人类社会进步和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第二,社会基本矛盾特别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决定者社会中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
第三,社会基本矛盾具有不同的表现方式和解决方式,从根本上影响并促进社会形态的变化和发展。
运用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原理分析全面深化改革的客观依据和重要意义
一、从社会基本矛盾原理出发,分析社会矛盾的复杂性
用社会有机体的系统性思维,从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原理出发,分析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必然性。
二、从社会基本矛盾原理出发,重点把握生产力要素的作用
社会中存在的矛盾复杂多样,因此要在解决众多矛盾时要抓住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要抓住“抓牛鼻子”。
三、从社会基本矛盾原理出发,理解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必然性
在当下这个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全面深化改革需要从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多方面入手,并且要把握好各方面的相互关系,不断推进全面深化改革。
以上仅作为答题素材供同学们参考,答题还需要根据具体题型和题量进行增删。
往期链接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