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群众的公平意识、民主意识、权利意识、法治意识不断增强,对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实现安居乐业的要求越来越高”,并以此为出发点,明确指出政法工作的主要任务是要维护社会大局稳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因此,在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要自觉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为人民群众创造更加公平正义的社会环境,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筑牢党长期执政最可靠的阶级基础和群众根基。
公平正义,是比发展效率和物质成果更高层次的人的精神追求,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基石。它是5000多年中华文明积淀传承的精神基因,成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一贯主张。
社会财富越增加,公平正义越重要。当前,党和政府通过深化改革,不断突破体制机制瓶颈,逐步实现社会更多领域的公平,广大人民群众也有明显的感受。然而,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的确存在一些不公平现象,有的领域还比较严重。衡量公平问题要看到两个方面:一是历史与现实问题。由于历史的原因,不公平问题不可能在短期内迅速得到解决。二是公平与效率问题。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不是一个抽象的口号,须具备现实的社会经济条件和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效率为公平分配提供物质基础,而公平正义又为效率提供价值引领。这就证明,促进公平正义是一项长期的战略工程,必须久久为功,持续推进。
公平正义既是对生活的客观条件和所处状态的一种事实判断,又是对生活的主观意义和满足程度的一种价值判断。为人民群众创造公平正义的社会环境,必须健全完善更加合理的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分配公平为主要内容的完整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扩大社会保障领域的公平治理范围,并且在务实的层面上下功夫,出实招。在政策机制上,必须牢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时刻不忘我们党来自人民、根植人民,永远不能脱离群众、轻视群众、漠视群众疾苦;在政策落实上,必须做好托底的工作,着力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重点解决损害群众权益的突出问题,决不允许滥用权力侵犯群众合法权益;在工作方式上,要以人民群众看得见的方式予以实现公平正义,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重大问题决策和处理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
与此同时,要引导人民群众树立辩证的公平观,理性看待社会,正确看待自己,始终相信并切实践行奋斗幸福观,坚持依靠奋斗创造幸福生活。要通过权利的合理分配、义务的合理承担,使人民群众各尽其能、各得其所、和谐相处,保证社会的和谐稳定和有序发展。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