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社会 > 社会用工管理探讨

社会用工管理探讨

社会用工管理探讨P.03人力资源管理HUMANRESOURCEMANAGEMENTP.033P.03人力资源管理HUMANRESOURCEMANAGEMENTP.033为适应市场竞争

P.032 人力资源管理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P.033P.032 人力资源管理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P.033为适应市场竞争, 改进用工机制, 突破瓶颈因素, 我们树立了以人和业绩为本的薪酬理念, 采取长期与临时用工相结合、 骨干与普通相配置、 按需储备年轻徒工为技工的基本模式。 同时, 在使用程序上, 严格把好 “ 五关” , 即入门关、 审批关、 教育关、 日常关和考核关。一、 建立人员配备调控机制根据行业特点和市场环境因素的影响, 建立了符合实际的人员配备调控机制。 首先,对有人员需求的岗位进行研究, 明确岗位职责和人员的技能要求。 其次, 对社会用工人员进行素质测评, 包括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 进而区分出骨干技工和普通技工。 接下来本着能位匹配原则和同素异构原则, 将满足岗位需求的人员配备到相应的岗位上, 同时重视人员的排列组合方式、重视班组内部各种信息的传递和反馈, 不断地对班组与人员结构方式进行调整, 以保证班组系统的正常运行。二、 建立人员灵活使用机制针对实际情况, 建立了灵活的社会用工人员使用机制。对确认为骨干的人员, 一是使用在班组的管理职能位置,充分发挥他们的才能, 二是采取适当增加费用补贴的形式稳定并长期使用, 消除他们的流失意识和动荡心理。

对确认为普通技工的人员, 增加使用的弹性, 在当前任务完成后另派其它或后续工作中去, 或者是由劳务公司重新安排使用, 进而减少人工成本发生。三、 建立动态薪酬分配机制为改变工资相对固定, 工效与收入挂钩程度不高, 向 “ 第二国企职工” 发展的状态, 建立了基础工资加考核工资的动态薪酬体系。 其中基础工资设立三档标准, 按能力水平、 年度考核表现、 社会平均工资标准及同岗位人员薪酬情况,每年初调整一次; 考核薪酬原则上根据工作量计发, 如工作量难以准确核算, 则参考人员的综合表现, 按整体任务完成情况对比发放。 实施推进中, 首先从社会用工人员的意识方面入手, 确保大家对此有正确的看法和根本认可。 其次在实施范围上从大到小, 从粗到细, 从整体到个体。 第三、 在实施环境上, 创造有利条件, 包括管理人员配备、 计件标准测定和任务量的保障等方面。四、 建立后备人员保障机制针对社会对用工人员的需求竞争,为提高人员工资谈判话语权, 便于招聘到合适人选, 同时也便于人员流动处于良性状态, 我们建立了后备人员保障机制。 根据所属单位对徒工的培养需求、 可用社会资源情况、 现有培养能力和在职主力人员减少趋势等因素, 确定年度徒工培养目标。

采取劳务公司集中派遣, 6个月内按700元/月发放生活费, 合格后转为技工继续使用培养, 解决因流失而造成的人员短缺问题, 确保后备人员得到保障。五、 建立人员使用实名机制无论是社会技工, 还是社会力工, 在使用过程中都要严格执行实名制。 用工单位建立健全社会用工管理台帐, 实行动态管理, 做到用工岗位、 数量、 期限、来源、 工作经历、 家庭住址、 本人及家人联系方式、 考勤表和工作量记录表等情况清楚, 备案规范。 六、 控制好社会用工人员使用程序关在社会用工人员使用程序上, 严格把好 “ 入门关、 审批关、 教育关、 日常关和考核关” 。1、 入门关。 用工单位对需求岗位的人员严格把关, 通过素质测评和实际技能操作考试, 将真正与岗位工作相适应的人员招聘进来, 提高了能位匹配程度。2、 审批关。对测评和考试合格人员, 用人单位一方面填写书面用工审批表, 提交审批材料, 报安全、 人力部门和领导审批; 另一方面在人力资源系统中逐级上报, 经上级主管部门审批。从人员数量、 证件查验和费用控制上层层负责和把关, 确保了按需用工、 按量配置。3、 教育关。 包含两个方面, 一是安全教育关, 二是业务教育关。

安全教育由安全部门和用工单位负责, 严格履行三级教育程序, 确保入厂教育和安全考试扎实开展, 不走过场。 业务教育由用工单位负责, 不定期地根据实际情况进行, 确保人员业务技能的适时跟进, 满足技术发展和现场实际工作的需要。4、 日常关。 对社会用工的日常管理是用工单位的主要责任之一。 管理中, 在守法合规的前提下, 重视亲情模式使用,重视刚性和柔性的适时匹配, 重视以人为本的理念, 重视激励因素的作用, 充分调动人员积极性, 激发人的潜能, 确保在安全、 和谐、 高效的氛围中完成工作任务。5、 考核关。 用工单位不定期地对社会用工人员进行考核, 采取理论考核、 实际考核、表现考核、业绩考核等多种模式, 多方位掌握人员情况。 对年度考核业绩突出、 贡献较大的优秀技工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 考虑提高基础薪酬岗序, 列为骨干人员; 对年度考核不合格的骨干人员, 取消补贴待遇, 列为普通人员; 对其他不合格人员, 由人力部门汇总并报上级主管部门申请调换。 以后的工作中, 我们继续创新思路、开拓进取, 将社会用工管理工作推向一个更加崭新的局面。社会用工管理探讨张大伟 中国石油大庆化工研究中心 1管理实务.indd 332010-12-1 19:21:24万方数据

上一篇: 后勤管理处社会用工管理办法(试行).docx 24页VIP
下一篇: 浅谈企业社会用工群体长期稳定的方法和途径.doc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