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申伟云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法课教研室主任)副教授、法学博士
段丽云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法学博士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的重要讲话指出:“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要注重方式方法,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老师要用心教,学生要用心悟”。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性活动,青年学生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体,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不可或缺的要素,而学生群体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中并不是被动、消极的,加大对青年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接受特点的研究,注重调动学生主体能动作用的发挥,充分激发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参与感,是新时代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有效性的重要视角与关键环节。
一、深切领悟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用先进思想武装头脑
马克思主义是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科学的、人民的、实践的并不断与时俱进的理论体系,对于个体而言,马克思主义是系统指导主观世界进行改造提升的世界观与方法论,是武装头脑的强大思想武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政课就是要“以透彻的学理分析回应学生,以彻底的思想理论说服学生,用真理的强大力量引导学生”。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源自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即在深刻总结吸收和系统批判前人思想经验的基础上,准确、深刻和全面地揭示了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为人类社会发展指明方向;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源于其理论是将人类的解放作为价值要旨,在承认并坚定人民的历史主体地位的基础上,擘画没有剥削压迫、自由而平等的理想社会;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源自马克思主义具有立足实践来改造客观世界的本质特征,是世界无产阶级认识世界和改变世界的强大认识工具;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也源于马克思主义的与时俱进属性,其不是僵化封闭的思想樊篱,而是随着时代演进与现实实践不断发展创新的理论体系。
青年学生正处于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深刻领悟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目的就是通过理论学习,用先进思想武装头脑,着力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一方面立足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中领悟马克思主义真理性。当代青年学生要用好思政课这个培根铸魂的主渠道打牢自身的思想基础,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等的学习过程中,首先要依靠思政教师的教学引领,全面理解辩证唯物主义与唯物辩证法在人的主观世界构建中的科学意义,努力学习并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将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自身成长成才的思想之根。再次,要积极主动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原原本本以学习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为基础,将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与科学社会主义等内容悟深悟透,将理论学习贯穿于其他课程学习的始终。另一方面,在学习生活实践中领悟马克思主义真理性。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属性与实践属性是有机统一的,它是通过革命实践实现无产阶级解放的伟大思想,青年学生需要在学习与生活中,掌握马克思主义对于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重大意义,特别是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带来的历史性成就与历史性变革,在知见世情、国情、党情与民情中领悟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并在自身实践中学以致用、用以促学,更好地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与方法论来指导自身实践,在日常生活中真正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相融相合。
二、真切感悟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坚定捍卫“两个确立”
根据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先进性范畴是指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事物所集中呈现出的属性特征,其表现为内在结构具有合理性、发展趋势具有超前性,整体特质的优越性以及强大的生命力。工人阶级产生于人类最先进的经济形式,并随着生产社会化的发展而发展,是历史发展的伟大的动力。“只有无产阶级,由于它在大生产中的经济作用,才能成为一切被剥削劳动群众的领袖。”从掌握先进技术、创造社会财富以及反抗资本主义的阶级觉悟、反抗意志与凝聚力量而言,工人阶级是人类社会中最革命和最先进的阶级,对待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具有较其他阶级更彻底、更忠诚的特征。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工人阶级的先进性是中国共产党先进性的源头与根本,中国共产党的阶级基础是最革命与最先进的。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以“接受马克思主义指导的工人阶级政党”指称共产党,因此中国共产党在构成上具有与生俱来的先进性。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为少数人谋利的运动,而只有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服务的。中国共产党秉持先进的价值观,坚持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之初就明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带领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正是通过保持自身的先进性优势,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取得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先进性既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属性,也是肩负中华民族复兴重任的必然要求,是中国共产党接续奋斗的动力之源。
青年大学生是党组织的生力军和后备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未来主力军。开展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题中要义就是要充分使学生群体理解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是先进的政治组织以及如何理解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与最大优势,深入了解党的先进性特质有利于坚定理想信念,夯实价值信仰。“党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的“两个确立”的提出,是对党的百年奋斗史系统总结出的伟大实践经验,是新时代践行党的先进性的根本要求。恩格斯曾指出“没有权威,就不可能有任何的一致行动”,思政课讲道理就是需要将“两个确立”的道理讲深、讲透、讲活。青年大学生要通过对社会主义发展史特别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的学习,通过对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进行伟大革命、建设和改革历程的学习,深刻感悟革命运动需要政治领袖的领导,保证革命取得胜利的集中权威和统一领导,是凝聚意志、统一思想、汇聚力量的根本保障,更是在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进行革命斗争、开展社会建设和实行改革开放伟大事业相继获得成果的重要基础。思政课需要与课程思政实现协同发力,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有机结合,以学理论、讲观点、叙情怀、举例子、讲故事等多措并举、综合施策,使大学生进一步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深化认识,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三、用心体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坚定“四个自信”
习近平同志指出,“一个国家实行什么样的主义,关键要看这个主义能否解决这个国家面临的历史性课题。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这是历史的结论、人民的选择。”可以说,正是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方面的优越性,为促进国家各方面的发展奠定基础,是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实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优越性,体现在这是一条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长期实践中逐步开辟的,以亿万人民为坚实后盾,汇聚了全体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必将引领中华民族腾飞的复兴之路。从现实性上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又是经过不断艰辛探索和被实践反复检验的,能够解决过去中国问题,实现今日中国发展,达成未来中国目标的唯一正确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优越性,就在于不断将中国的实际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相结合,运用先进的理论解决中国在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遇到的新课题与新情况,回应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新挑战,形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系列理论新成果,并以此指导和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深入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优越性,集中体现在其源于中华民族在五千多年的文明史中荟萃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过艰苦卓绝革命斗争而锻造的革命文化以及凝结着人类智慧结晶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可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极具优越性,是中华文化不断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结晶。
青年是时代发展的晴雨表,对经济社会变化最为敏感,当代青年是成长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赓续发展的伟大历史进程中的一代,无论是从物质基础层面而言,还是从精神文化维度来讲,当代青年都是最能够感受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优越性的一代。一方面,思政课应该引导当代青年从历史发展成果中体悟其优越性,新中国成立70多年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40多年以来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创造了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无论是政治建设、经济发展、社会建设、文化事业等的整体发展,还是基础设施、科技创新、民生工程、社会保障等方面的非凡成绩,从国家与个体荣誉与共、利益攸关的维度,体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优越性,并立志为社会主义建设砥砺前行、不断奉献。一方面,思政课还要着眼党和国家面临的重大问题与关键考验,以此为契机积极引导当代青年大学生知晓理解当面临急难险重的挑战时,党和国家如何依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上的优越性,化危局、稳变局、开新局,不断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优越性的认知认同,坚定“四个自信”。
四、高度警悟西方不良社会思潮的危害性,自觉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球也正在历经新一轮大的发展期与变革期,伴随各国之间交往的日益密切,各种思潮也竞相交流、交融与交锋。中国面临社会思想观念与价值道德理念日趋活跃、主流意识形态与非主流意识形态同时并存、多元化社会思潮相互激荡的新形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前思想舆论领域大致有红色、黑色、灰色三个地带,青年群体情感心理尚未成熟、认知能力未健全、价值取向尚未定型,西方不良社会思潮对青年群体的影响具有广泛性与深层性的负面效应,这是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不能忽视以及不可回避的重要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大力培育和弘扬核心价值观,“努力抢占价值体系的制高点。”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从“娃娃抓起”,扣好人生第一颗价值观之扣。一是立足思政课理论教育,在鉴别与批判西方错误价值观念中,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政课是树立正确价值观念的重要渠道,青年学生应该立足思政课,从思政教师基于自身学识、阅历和经验中的引导与教授提升认知,理论上厘清其来龙去脉,认清西方不良思潮的目的、特征、手段以及严重危害,特别是将西方错误思潮裹挟而来的错误价值观进行全面系统的批评,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为自身的价值观塑造构筑“防护网”。二是创新思政课榜样教育。先进典型人物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鲜活载体,在他们身上集中体现出“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准则与实践,是青年一代学之有样、行之有范的榜样。因此青年学生应广泛了解先进事迹,学习典型人物,以先进典型的价值观作为引领,在自身精神世界中厚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是深化思政课的实践教学。价值观的生命在于践行,只有将其贯穿于生活学习的始终,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才能真正彰显作用。青年学生需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付诸日常生活之中,体现在自己的一言一行上,在人际交往、工作学习、休闲娱乐、志愿服务以及劳动实践的方方面面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使其真正成为指导实践的价值“定盘星”与“压舱石”。
【本文系教育部2018年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西部和边疆地区项目“‘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科学内涵与培养路径研究”(项目批准号18XJC71000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