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领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当前社会治理面临的形势,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的创新发展理念。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要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着力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提高社会治理“四化”水平,既是新形势下提升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的客观要求,也是推动社会治理创新的基本途径,更是着力打造多方参与、讲究规则、科技引领、共同享有的社会治理新格局的实践导向。
一要提升社会治理社会化水平,构建互动有序的社会化参与格局。长期以来,社会上存在一种思维定势,即社会治理是党委和政府责任。就当下中国社会治理现状而言,社会结构日趋多样、价值取向日趋多元、利益诉求日趋多变、社会治理面临的形势和环境更为复杂,客观上需要党委、政府、市场主体和社会各方等多个行动者共同发挥作用,不可能完全依托党委和政府来编织事无巨细的社会治理网络。因此在责任主体上要切实提升社会化水平,需要在党委领导和政府负责下,坚持走群众路线,组织和动员各类社会主体和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社会治理,汇聚社会各方力量,实现多元主体自我管理与自我服务,并形成良性互动,从而推动构建和谐有序的局面。
为此,我们要积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扮演好“三种角色”,推动社会治理社会化深入发展。当好“引导者”,转变政府职能,理清政府与社会的关系,明确政府责任清单,加强对社会参与治理的引导,放下“权力”的身子,补上监管和服务的短板,以开放的心态、宽广的胸襟,平等对待各类社会主体,积极发挥社会力量的协调参与作用;当好“决策者”,建立健全激励补偿机制,确立社会治理的基本规则,实施政府购买服务,以开放性架构、市场机制吸纳社会力量、整合社会资源,努力构建“共建共治+市场化运作”的新模式;当好“协调者”,积极破解社会治理社会化中极易形成“九龙治水、各自为政”局面,在积极引导深化居民自治的基础上,深化改革、优化机制,培育服务、加强协调,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在创新社会治理、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并形成合力与张力,加快构建互动有序的社会化参与格局。
二要提升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构建依法有序的法治化引领格局。法治是现代文明的制度基石。法治作为一种外在性的规范和硬约束手段,在调节社会关系和解决社会矛盾方面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我们要坚持社会治理法治化,把社会治理放在全面依法治国大局中谋划推进,在运行机制上以民主法治为保障,把法治作为社会治理的价值导向和实践标准,加快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引导广大群众依法有序、理性地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提高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应着力抓好以下三方面工作。抓好“大宣传”,营造社会治理的法治氛围。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要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将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和精神文明创建内容,建立多层次、全方位、立体化的宣传体系,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营造全社会遵纪守法的良好氛围;抓好“大规范”,构建法治、德治、自治相融相促的综合规范体系。强调依法行政,推进严格执法,确保公正司法,充分发挥法治的强制规范作用;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弘扬社会新风,抵制腐朽侵蚀,充分发挥德治的教化作用;建立完善市民公约、乡规民约、行业规章、团体章程等自治规则,促进群众遵守规则,依法自治,充分发挥自治的修复作用;抓好“大调解”,建立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整合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搭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的综合性调解平台,综合发挥人民调解、律师调解、公证调解、劳动仲裁调解、法院调解等多方力量,构建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解纷机制。
三要提升社会治理智能化水平,构建创新有序的智能化支撑格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智能手机的广泛应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云存储和智能终端的迅速崛起,表明“大数据+智能化”时代已悄然到来。“大数据+智能化”是一把双刃剑,在给人们生活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给社会治理带来新的问题和挑战。因此,在社会治理中跳出传统思维方式,采取多种合理有效的措施,利用现代科技特别是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手段变革社会治理方式,提升社会治理智能化水平。
信息化发展存在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社会治理的智能化水平各地的差别也很大。当前,提高社会治理智能化水平,需要在三方面下功夫。首先要在树立智能化理念上下功夫。理念是行动的先导,思想观念必须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当前,社会治理面临治理主体的互动性、治理对象的多元性、质量环境的复杂性、质量内容的多样性,传统的社会治理模式远远不能适应形势的发展。因此,要牢牢树立信息化社会必须要以智能化来治理的理念,探索“互联网+社会治理”方式,坚持以科技为引领、以信息为支撑,实现从经验治理向数据治理、从被动响应向主动预见转变;其次要在强化精准服务上下功夫。坚持以人民需求为导向,通过高新技术手段确立服务社会治理的切入点,加强对公共数据的收集、分析与整合,有效利用大数据精准预测社会需求、预判社会问题,从而推进科学决策,沟通社情民意,解决难点问题;再次要在促进深度参与上下功夫。要通过智能化让多元社会治理主体深度参与社会治理,高效整合医疗、教育、就业、社保和民政等社会公共资源,广泛推广和应用诸如“智慧医疗”“智慧教育”“智慧社区”“智慧乡村”等数字化社会治理模式,促进社会治理全面提质、全面升级。
四要提升社会治理专业化水平,构建管理有序的专业化发展格局。专业化是社会分工的产物,是社会进步的标志。随着社会进入信息化时代,我们面临的社会问题越来越复杂,借助专业人才从事专业性社会治理工作的现实需求日益紧迫。提升社会治理专业化水平,就是要把社会治理作为一门科学加以研究,把培养专业化的社会治理工作队伍作为一项工程加以打造,更好地遵循社会治理的客观规律,从而以先进的理念、科学的态度、专业的方法、精细的标准提升社会治理效能。
为此,我们着力抓好培养人、使用人、激励人三大环节。在培养人方面,依托院校专业教育、在职在岗培训,按照“政治素质好、专业能力强、服务水平高”的要求,加快建设包括社会工作、思政工作、基层社区工作、网络舆情工作等在内的现代社会治理人才队伍;在使用人方面,要科学设立岗位职责和服务标准,构建协同治理、责任追究、纠偏纠错机制,根据社会治理的不同领域和不同对象,选择相应的治理模式和方法,尤其在“预测预警”“风险防控”“应急管理”“矛盾调处”等方面提供精细化的专业服务,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专业服务的需求。在激励人方面,通过合理划分人才队伍结构、改善待遇条件、拓宽晋升空间、强化考核激励等方式,加强培养锻炼,促进履职尽责,强化激励保障,激发人才活力。
(作者系安徽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安徽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书记)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