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奥尔格·卢卡奇( Szegedi Lukács György Bernát,1885-1971),匈牙利哲学家和文学批评家,西方马克思主义的鼻祖。
一、物化与物化意识
卢卡奇汲取了马克思的思想,从商品出发开始了对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物化现象的批判,其理论分析路径是:商品——时间的空间化——物化意识。商品的普遍化直接结果是造成了人类劳动的抽象化,这种抽象化又导致了物化合理性原则的确立。从客观方面来看,物化合理性原则的确立最终使得人的活动与人自身相对立,即人的活动物化。从主观方面来看,物化合理性原则使得劳动过程合理化,从而导致人的主体的碎片化以及人的心灵的奴役化状态。那么处于合理化、机械化生产体系中的人的劳动活动被分割的可能性是什么?这就是“时间的空间化”。
劳动的合理化褫夺了人们通过对时间的体验而确证人的存在方式,进而把人的存在下降为可以用数字来测量、计算的物的存在。
物化意识表现为人们只停留于对眼前事物的认识,只能通过直观的方法达到一些直接性经验的认识,人们无法深入下去把握真正的现实世界。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变成了物化关系。
在卢卡奇看来,资产阶级现代形而上学主要体现为近代以来的资产阶级理性主义,这一理性主义的根本缺陷在于,任何一个理性形式体系都要碰到非理性的界限或限制。
二、人的自由和解放
卢卡奇认为,阶级利益+阶级意识+政治革命=自由解放。阶级意识常被虚假意识、地位意识、等级意识所掩饰。
虚假意识:指人们对社会现实的错误或扭曲的看法。例如,一个人可能认为某种社会不公是天经地义的。地位意识:指人们对自己在社会中的地位和角色的认知。例如,一个社会的富人可能认为自己的财富是由于自己的天赋和努力。等级意识:指人们对社会等级和阶层的认知。例如,一个社会的上层阶级可能认为自己的地位是由于自己的优秀和才华。
无产阶级代表了社会上的大多数人,不是抽象的、僵化的人,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能真正地使人成为人。无产阶级阶级意识的核心就是要寻找总体性,寻找社会的主要症结。
三、历史性与总体性
卢卡奇用历史的方法来审视马克思主义哲学。卢卡奇首先剖析了近代哲学的特征,即从主观出发去建构对象,突出主体的能动性。卢卡奇从批评康德哲学开始,来阐述他理解哲学的方法——历史。康德哲学在主体和客体、自由和必然、现象和闲适、人和自然之间建立了一道屏障。这种二元论矛盾到黑格尔那里仍未解决,黑格尔的历史是建立在绝对精神的展开和实现基础上的,整个历史都变成了思想的历史。卢卡奇在马克思哲学那里,才找到了历史的方法。
在卢卡奇看来,马克思主义哲学首先应该是本体论的——历史本体论的。历史性是一切社会存在的根本范畴,而一切存在都是社会存在。实践是历史的本质,历史是主体和客体之间的辩证运动。一方面,历史作为客体不是与主体无关的客体,而是主体的产物。在历史的方法和逻辑中,认识的形式和内容不再是对立而是统一。另一方面,历史的主体就是人们创造世界的活动。卢卡奇对历史本质的规定,使客体真正摆脱了僵化的自在性而具有了人性。
历史作为主-客体的统一,人就成为历史的中心。整个人类世界的结构,体现出历史的客观性与人性的协调统一。实践就是历史性的实践,历史就是实践性的历史,自然和社会统一于历史中。在历史中,形式存在于内容中,内容是形式的基础;思维以存在为对象;客体是主体的创造物,与主体处在相互作用之中。卢卡奇从历史出发建立起了社会存在本位论,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
四、卢卡奇哲学的双重维度及其双重困境
双重维度:不仅看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物化现象,更是将这种物化现象把资本的物质生产过程抽象为形而上学的内在结构的片面的思维方式揭示了出来。
双重困境:在资本主义物化条件下,无产阶级何以获得对物化意识的自觉?无产阶级改变世界的物质基础何在?
整理自:
《现代西方哲学概论》,韩秋红、王艳华、庞立生,2010,北京大学出版社。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