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工学院,江苏盐城224003)摘要:社会公德是全体公民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应该遵循的准则,是一个关系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理论和实践的重要课题,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最重要的“着力点”。关键词:社会公德;道德建设;着力点中图分类号:B52—052文献标文章编号:1003—2614(2003)01—0070—02在社会经济活动中,人作为生产中最活跃的因素,构成了对经济活动起决定作用的都分。在综合国力中,人作者,人的社会公德构成国力的基础,决定着国家生存力的具备一定的条件。如果人的社会公德不适应科学的进步,就不能与物质资源实现最佳结合,就会成为阻碍生产力增长的因素。在知识经济时代,人是知识的载体,是知识的创造者、承担者和消费者。因此,人的现代化社会公德是知识经济的源泉。在知识经济中,人力资本是最重要的资本,人的社会公德从根本上决定着知识的质和量。离开了人的现代化社会公德,知识经济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正是由于人作为历史主体地位,正是由于人的现代化社会公德是知识经济的源泉,决定了在知识经济时代人的公德中,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实施公民道德建设,要把社会公德作为培养“四有”公民的逻辑起点。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需要培养和德是全体社会成员最简单、最起码、最普遍的行为规范,是开拓创新精神的必备条件。对提高全民族道德素质,全社会文明程度,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实施公民道德建设,相联系、互相配合、互相作用,推动整个精神文明的发展和提高,而且能够进一步推进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促进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因此,我们有理由说社会公德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最(一)社会应创建一种主导性价值体系,为营造强烈的以往,我们的社会公德建设中存在过一些不足。一度由于社会尚缺乏强有力的榜样,社会风气和党风状况还不尽如人意,腐败现象仍未全面根除,社会公德的混乱带来价值混乱现象还是存在的,20世纪80年代、90年代社会公德意识日显淡薄,社会公德水平也见下降。因此,一些人带着怀旧的心理,对50、60年代好的社会风气羡慕不已,喷啧称赞;对今日社会风气,则感叹人心不古,世风日下,大有今不如昔的感觉。纵观20世纪50年代后期,社会将“计划经济体制”推至极致,奉行“以阶级斗争为纲”理论的结果,使社会公德面貌发生了严重的扭曲。严峻的现实表明,必须加强社会90年代,有失偏颇,否则,我们又怎么解释50年代末会出现反“右”扩大化,60年代中期会有“文化大革命”,80、90年代末,社会开放、经济发展,个人更自由?不过,值得思考的是,50年代末、60年代中期社会不正常,何以社会风气胜于今?80、90年代社会经济繁荣,何以社会风气倒今不如昔?原因固然很多,但关键是在50年代,无论是农村生产队,还是城市的机关事业单位,都是经济、行政和社会三位一体的组织,一旦谁违反了道德规范,就会在经济上受到处罚,政治上受到批斗,社会上受到歧视。
现如今则不同,在农村,家庭作为经济组织,不具备社会、政治控制功能;在城市,由于社会开放,加之实行市场经济体制,人们的活动空间大多了,单位对个人的控制力大大减弱了。所以,支撑50年代那套道德体系的条件发生了深刻变化。当前道德水准的下降与此有莫大的关系。当然,这也说明了旧的道德体系正在调整,适应市场经济的新道德体系正作者简介:马汝伟(1956-),江苏阜宁人,盐城工学院院长办公室主任,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理论与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万方数据社会公德: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着力点"作者:**伟作者单位:盐城工学院,江苏,盐城,224003刊名:黑龙江高教研究英文刊名:HEILONGJIANGRESEARCHESHIGHEREDUCATION2003(1)被引用次数:31.李晓辉论当代中国社会公德建设的重要性与紧迫性[期刊论文]-理论月刊2010(9)2.孟蕴华当前社会公德建设的缺失与对策[期刊论文]-中州学刊2006(3)3.诸凤娟刍论社区公德及其建设[期刊论文]-理论导刊2004(12)本文链接:
发表评论